為什么有些人能實現心中夢想,活出自己喜歡的模樣?而有些人卻追其一生,也無法突破人生瓶頸,超越自我,只能過著索然無味的生活……
直到讀了《你有幾個自己》,才明白,原來每個人心中都有許多個“人”。唯有走進內心,看清體內的“多重人格”,才能消除心理障礙,實現人生逆轉,擁有屬于自己的高光時刻。
本書作者朱建軍是中國著名心理學家,迄今從事心理咨詢30余年,是國內最早從事心理咨詢工作和最知名的咨詢師之一,曾出版著作30余部。
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你有幾個自己》,看看如何利用人格的力量,成就自己,改變未來?
01 每個人體內住著無數個“自己”
美國暢銷小說《人格裂變的姑娘》,講述了一個叫西碧爾的年輕女孩兒,體內住著17個多重人格的詭異故事。
這些人格擁有不同的名字,身份,外貌特征和性格特點,它們爭先恐后地輪番控制著西碧爾。
她時常發現,家中的東西總不翼而飛,記憶還會偶爾斷片。
最后,在心理醫生的幫助下,西碧爾深入了解體內17個不同的自己,解決了他們的問題,重新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在心理學中,西碧爾這種情況,屬于一種心理障礙。但幸運的是,西碧爾發現異常后,及時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獲得了重生。而現實生活中,卻不是人人都像她那般幸運。
還記得曾轟動全國的“北大學霸弒母案”吧?
北大學霸吳謝宇殘忍殺害母親后,將其制成“木乃伊”,封存于家中。然后,將從親戚那騙取的144萬元,全部揮霍一空。
講述作案過程時,他痛哭流涕地說,那時完全活在自我的世界里,如果當時有人給予一些及時的開導,或許就不會這么做。
縱觀這起案件,曾經的天之驕子,因一念之差淪落成弒母兇手,放縱自己在人生的沼澤地里,越陷越深。
原因在于,父親離世后,他的體內出現一個傷心的人格。這個負面人格因未能得到及時排解,在體內慢慢發展,逐漸壯大,最后才會引出一系列人生悲劇。
著名心理學家朱建軍在《你有幾個自己》中曾提及:每個人體內都有多個人格。如果一個人身上的不同“自我”嚴重分隔時,就會出現多重人格的極端情況。但如果懂得支配它們,那么,感覺到不同的“自我”就是比較和諧的存在。
朱建軍經過一系列教學、咨詢與心理診療,用20余年研發出一個分析人格的方法——人格意象分解技術。
通過它,人們可以更好地了解體內的多個自己,促使體內的其它人格向好的性格轉變,讓人格得到完善的發展,用人格力量改變現狀,成就自己。
02 每個心理學家都是一個“拆人”高手
近幾年,抑郁癥已成為最常見的心理疾病之一。據相關數據統計,一個人一生中有五分之一的概率,會經歷與抑郁相關的癥狀。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12歲的兒子,因為學習壓力,跳樓自殺;“玫瑰青年”鹿道森因為多重壓力,留下一篇千字遺書后,縱身躍進冰冷的大海;“尋親未果”的15歲少年劉學州,因為抑郁,走向了人生的懸崖……
悲傷產生的負面情緒,潛伏在我們體內,形成了另一個人格。
當悲傷來臨,無人可以替我們趕走心中的陰霾。
我們唯有正視它,接納它,與它成為好朋友,幫它走出困境,才能完善人格,繼而重獲快樂。
心理醫生在與病人溝通中,找到對方的癥結,然后“對癥下藥”,其實依靠的就是朱建軍在《你有幾個自己》中提及的意象對話術。
像醫生通過手術為病人治病一樣,心理學家通過“拆人”,解決人們的心理問題。朱建軍將拆人的方法稱為“人格意象分解技術”,治愈的工具是“意象對話技術法”。
朱建軍在書中指出:人格意象分解技術可以找出心中不同的人格。它就像心靈的CT,把我們心理和人格的各個方面清晰地展現出來。找到這些人格后,再用意象對話技術來調節或解決存在的心理問題。
03 每個人都能成為一名心理學家
朱建軍在《你有幾個自己》中曾說:每一個人的身體中,有15-40個左右的自己,或者說有很多的人。
既然提到人,就一定存在人際關系。朱建軍指出人格之間的關系分為4類:不認識、認識但是不關心、認識但是不喜歡、認識而且喜歡。
簡單來說,若想實現人格的演變與重組,獲得真正的鳳凰涅槃,就要讓體內的人格們成為好朋友。
上文提及的“尋親未果”的劉學州,本來就是一個陽光向上的大男孩。但在遭遇老師猥褻后,無依無靠的他只能選擇忍氣吞聲,這時體內就出現了一個受傷的人格。
隨著年齡的增長,這個受傷的人格在他心中,日漸膨脹,持續發酵,最終讓他患上了常見的心理疾病——抑郁癥。
朱建軍在《你有幾個自己》中說過一段話:“可以把每個人格當作一個獨立的自己,我們可以和他交往,了解他獨有的心理,可以影響他。”
記得,美國心理學家曾用狗做過一項經典的實驗。他先將狗關在籠子里,蜂音器一響,就給予電擊。狗逃避不了電擊,只能趴在籠子里慘叫。
多次試驗后,蜂音器一響,心理學家在給電擊前,先打開籠子,但這只狗卻沒有逃跑,而是倒在地上呻吟和顫抖。這就是心理學中的著名心理現象“習得性無助”。
生活中,如果我們一度沉浸在某種負面情緒中,久而久之,就會慢慢被這個負能量的自己吞噬。
那么,如何讓體內的不同人格成為好朋友,實現人格的重組與完善呢?
朱建軍在《你有幾個自己》中給出了以下方法:
1、增進對自己的了解,讓不相識的人格彼此認識;
2、擁有好人際,讓情感冷漠的人格變得溫暖;
3、內心和諧,讓相互沖突的人格友好相處;
4、自我接納的秘密,找到相互喜歡的人格。
北京冬奧會雖已結束,可只要想起奧運健兒們的拼搏精神,內心還會激動不已。
冬奧會四朝元老31歲的徐夢桃,在奪得女子空中技巧賽冠軍后,親吻獎牌熱淚滿面的一瞬間,讓人動容,給人力量。
日復一日的艱苦訓練,在傷痛與年齡的雙重困擾下,他們又何嘗沒有過放棄的想法呢?可最終,他們還是戰勝了自己,實現了心中的奧運夢。
歸根結底,是他們體內人格的成功重組,支撐自己排除萬難、不忘初心、堅守信念,最終走向人生的輝煌一刻。
朱建軍的《你有幾個自己》是一本心理自愈手冊。如果,你正因為無法付諸實踐,而深深苦惱;如果,你正因為某件事,而郁郁寡歡;如果,你正因為無法掌控情緒,而不知所措。那么,建議你讀讀這本書。相信你一定會與我一樣,有所收獲。
最后,將書中我最喜歡的一段話分享于你:“想活得真正自洽、從容和強大,就要不斷為自己拓寬成長的邊界。當你開始探索全部的自己并收獲驚喜一刻,已是生命當之無愧的主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