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說,“生命的過程,無論是陽春白雪,還是青菜豆腐,我都要嘗一嘗究竟是什么滋味,才不枉來這世上走一遭。"
周國平說:“一個人但凡有了讀書的癖好,也就有了看世界的一種特別眼光,甚至有了一個屬于他的豐富多彩的世界?!?/p>
開始讀書之后,才后悔自己怎么那么晚才讀書,感慨從前自己的無知,越讀越覺得自己讀的書太少。
讀書,就是讓我們去經歷不同的人生,去感悟不同的生活。
多看經典文學,可以讓我們感受到不曾體驗的生活,你會遇見各種各樣跌宕起伏的人生,見識到人性的丑惡與掙扎、遺憾和不甘。
今天整理了5本茅盾文學獎獲獎的文學作品,建議收藏起來慢慢看!
01
《蛙》
作者:莫言
“不要以為世界上的都在關心你的事,你是不是以為人人都在盯著你,其實,各人有各人的煩心事,沒人管你這檔子事。”
一部成功的作品并不是成篇華麗的辭藻,而是真正牽動人心的故事。我想只有真正用心體驗過生活的人,才會寫出讓人念念不忘的作品。
小說以姑姑的故事為主線,實則寫了“我”這一代人及下一代人的命運。
全書圍繞著生育的主題,展示了幾十年來的鄉村生育史,又毫不避諱地揭露了當下中國生育問題上的混亂景象。
小說由四封長信和一部九幕話劇組成,結構新穎,節奏鮮明,筆觸細膩,文字樸實而富有張力。
姑姑從一個受人敬重的“送子娘娘”轉變為計劃生育政策的堅定執行者,她的內心經歷了巨大的矛盾和掙扎。
她親手為許多孕婦進行人流、結扎等手術,甚至導致了悲劇的發生,這讓她對未能出生的生命產生了深深的愧疚。
這種內心的轉變和掙扎,不僅反映了姑姑個人的命運沉浮,也折射出了我們民族在偉大生存斗爭中經歷的困難和考驗。
小說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栩栩如生,他們各自的故事與命運交織在一起,共同構成了這部小說的豐富人物群像。
無論是姑姑的堅定與掙扎,還是王仁美的樂觀與悲劇,亦或是小獅子的矛盾與渴望,都讓人深感震撼。
這本書就像一部非常接地氣的電視劇,把那個年代發生在山東高密的小人物的家庭描寫的細膩完整,讓每個人都想去繼續看它,讀它。
02
《白鹿原》
作者:陳忠實
“人往往就這樣,一個人的時候是一種樣子,好多人匯聚到一起又完全變成另一種樣子?!?/b>
這本書集家庭史民族史于一體,以厚重的歷史感和復雜的人物形象而在同類作品中脫穎而出,成為當代文學中不可多得的杰作之一。
它不僅是一部家族史,更是一部民族精神的史詩畫卷。
小說以陜西關中平原上的白鹿村為背景,通過講述白姓和鹿姓兩大家族祖孫三代的恩怨紛爭,展現了從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歷史變遷。
白嘉軒和鹿子霖作為兩大家族的代表,他們的性格和命運截然不同,卻又緊密相連。
白嘉軒是中國傳統男人的寫照,他墨守成規、謹小慎微,以威嚴族長的身份立信于白鹿村;
而鹿子霖則追求名利,爭強好勝,作風不謹,卻又有膽小怕事的一面。
兩大家族的較量推動著故事情節的展開與深入,最終以鹿家的慘敗為結局,深刻揭示了性格決定命運的真理。
陳忠實通過對時代變遷的描寫,探討了人在歷史洪流中的位置與命運。
小說中的每一個人物都在為自己所信仰的價值觀而奮斗,在逆境中努力堅持,體現了人性的倔強與不屈。
尤其是小說中的一句話“活著就有希望”,深刻地表達了生命在苦難與掙扎中依然盎然的希望,以及人在絕望中追求生存的本能。
如果你渴望探索一個時代的變遷,思考人性的復雜與堅韌,那么《白鹿原》絕對不容錯過。
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部民族精神的史詩畫卷,感受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歲月,品味那些鮮活而深刻的人物形象吧!
03
《張居正》
作者:熊召政
“以身許國真難事,進退關乎名節。恨不能,遠離帝闕。只是明君難割舍,扶社稷,要創千秋業。功與過,且拋卻?!?/b>
這套讓金庸自愧不如、唐浩明盛贊的鴻篇巨著,可以說是熊召政先生的代表之作,更是攬獲了各項大獎的歷史小說扛鼎之作。
茅盾文學獎全票獲獎!姚雪垠長篇歷史小說獎!國家“五個一工程”獎!
這部小說以明朝首輔張居正的從政經歷為背景,生動再現了萬歷年間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展現了張居正作為一位偉大改革家的光輝與陰影。
熊召政以《木蘭歌》、《水龍吟》、《金縷曲》和《火鳳凰》四卷的鴻篇巨著將張居正這奮進、激蕩、也落寞的一生刻畫得淋漓盡致,同時也書寫了一部浩浩湯湯的大明王朝之歷史畫卷。
不僅是一部關于歷史的小說,更是一部關于人性、權力、改革與犧牲的深刻反思。
熊召政以其深厚的文史修養和恢弘均衡的藝術架構能力,為我們塑造了一個最真實、最全面、最不失偏頗的張居正形象。
他的堅韌不拔、舍生取義,以及他在改革中所展現的智慧與勇氣,都讓我們深感震撼。
從寒門學子到帝國首輔,張居正如何完成自我升級,最終甚至為大明王朝續命近100年?
劇情環環相扣,反轉不斷;草蛇灰線,伏脈千里;全書232個人物均有原型,個個鮮活精彩,臨場感十足!
04
《茶人四部曲》
作者:王旭烽
“對茶來說,一年之計實際上并不在春,而在冬,春天是收獲,冬天是保養,無冬便無春。”
《茶人四部曲》是中國第一個反映茶文化的長篇小說系列,勾畫了一部近現代史上中國茶人的命運長卷,曾獲茅盾文學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茶的清香、血的蒸氣、新的碰撞、愛的糾纏,在作者王旭烽清麗柔婉而勁力內斂的筆下交織,世紀風云、杭城史影及華茶的興衰過程在書中盡顯。
小說的故事從杭氏家族的第一代掌門人杭九齋開始,他與林藕初的成婚之日,正遇上清兵圍捕,新娘子林藕初以過人的智慧和膽量救下了茶人吳茶清。
吳茶清感念恩情,留下來幫助杭家經營管理茶莊。然而,杭九齋卻不務正業,最終死于煙花之地。
第二代掌門杭天醉,實則是林藕初與吳茶清所生,他既傳承了父親的多愁善感,也有生父的熱血豪情。
在他的帶領下,杭家經歷了抗日戰爭、文革等歷史時期的動蕩與變遷,家族成員的命運也隨之起伏跌宕。
王旭烽以時代為軸,以杭氏家族為中心,展現在恢弘的歷史變局中,杭家人繼承與發揚的茶人自強不息的精神。
他們或投身于民主革命,為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九死一生;或為振興家族茶業殫精竭慮,使杭茶走向世界,蜚聲海外。
作品格局宏闊,熔江南文化與家國情懷為一爐,以四部曲的規模見證個人史、家族史、民族史中的百年中國。
05
《穆斯林的葬禮》
作者:霍達
“如果看不到明天,今天也就毫無意義;牢牢地抓住今天,明天才能屬于你?!?/b>
《穆斯林的葬禮》是一部具有濃厚悲劇色彩的長篇小說,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歷程,以及三代人命運的沉浮。
小說以玉和月作為兩條主線,巧妙地將一個家族的愛恨情仇與廣闊的社會背景交織在一起,為我們呈現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霍達在書中塑造了一系列個性鮮明、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
他們或堅韌不拔,或執著追求,或深陷困境,或奮力抗爭,每個人物的命運都充滿了戲劇性和感染力。
特別是主人公韓子奇,他的一生與玉緊密相連,從為玉而生到為玉而碎,他的命運起伏跌宕,令人唏噓不已。
而韓新月與楚雁潮的愛情故事,更是凄美動人,令人動容。
小說的情節緊湊而富有張力,霍達以精湛的筆觸描繪了回族人民在特定歷史時期的生活狀態和精神面貌。
她不僅展現了穆斯林獨特的風俗習慣和人生歷程,還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光輝與陰暗面。
它讓我們看到了命運的無常與人生的脆弱,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人性的堅韌與不屈。
在書中,霍達通過人物的悲歡離合和命運的無常,傳達了一種對生命的敬畏和對人性的思考。
她告訴我們,無論生活多么艱難,我們都要珍惜當下,從容面對人生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