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來,寫作也就是把自己的內心世界用文字的形式呈現出來。它可以讓我們超越時間和空間,盡情地交流,不斷地碰撞。寫作的本質大致如此。事情往往就是這樣,本質越簡單,做起來就感覺越難。因為,我們會面臨重重障礙,在寫作的道路上阻止我們前行。第一個障礙就是,提筆。
我相信,很多朋友和我一樣,渴望寫作,卻往往不知道該寫什么、怎么寫。整天忙于工作,忙于生活,等到躺床上靜下來時就想,自己不能再這么下去了,應該寫點東西。應該寫點東西,也就僅僅停留在這一想法上,不愿提筆,也不知該如何提筆。那么,如何才能擺脫這個困難呢?
我的感受
我是學新聞傳媒的,畢業后就成了省級傳統媒體的編輯、記者。從大學期間到工作崗位,老師和經驗豐富的老記者都告訴我:我們不是中文系的,研究文字不是我們的特長。我們的特長就是——采訪、加工、寫作。不需要華麗的辭藻,也不要將過多的精力放在語句修飾上面,而是只需把事實以故事的形式呈現在讀者面前。
的確如此,按照這一“原則”,我一天能完成3個采訪,寫出4篇新聞稿件。朋友們就會問了,怎么還多出來1篇。其實只要留心,采訪中往往可以挖掘到更有價值的素材。這一話題我們就以后再聊。這一方法同樣適用于其他內容寫作。概括起來就是,只要有足夠的素材,你就可以大膽地提筆寫作,錯了不要緊,寫得不好也不要緊,我們可以慢慢提高嘛。
“兔子愛吃窩邊草”
這個小標題跟男歡女愛沒有一毛錢關系,頂多算一個形象的比喻。上班族,每天都從事著自己的工作,都有自己熟悉的領域;創業者,對自己從事的行業也是十分的了解;學生,也有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和拿手的本領……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說的話、想表達的情感。我們就可以從各自熟知的領域、感興趣的話題、拿手的本領等等,從這些“窩邊草”開始,就像跟朋友聊天一樣提筆寫作,把你想說的表達出來。
這樣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只要你開始了第一個字,后面就會有很多話不自覺地蹦出來,因為,那是你工作的經驗和生活的總結,沒有人能比你更加了解這些內容。等你完成后,你就會發現,咦,原來寫作沒有那么難嘛。對,就是這樣,把自己知道的說出來就OK了。
“堅持就是勝利”
確定了寫作這一目標,又開始了“吃窩邊草”的第一步,那么,接下來的事情就只剩下兩個字了:堅持。不管是想有所成就,還是純屬個人愛好,抑或是別的什么原因,只要是想在寫作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就必須謹記堅持二字。“貴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道理很簡單,但是做起來就不那么容易了。我自己也是這種情況,興致來了寫一點,忙了或者沒了興致就干脆甩到一邊。
心理學認為,人的大腦對外部世界的認知大致可以分為3個區:舒適區、學習區和恐慌區。追劇、打游戲、看電影等等都屬于舒適區,讓人心情很舒暢嘛,也很享受;做自己熟悉的事情,但還是有一定的難度,通過努力能夠得到解決,這就是學習區;做一件自己完全不了解的事情,這就是恐慌區。我認為,這個分類同樣適用于寫作。要想拋開惰性,堅持寫作,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辦法就是,把自己置于學習區,強迫自己擺脫舒適區,讓自己過得不舒服。但是,通過堅持和努力也可以夠得著,還保留著對完成之后那份喜悅的美好憧憬。嘿嘿,是不是有點自虐啊。這樣堅持下來,你一定會對提筆困境微微一笑——也不過如此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