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閱讀的是,《精進》第三章的前半部分。
在決定做一件事情之前,我們總是會先拖延一段時間。
比如,周四的時候,你看到了一篇關于學英語改變了主人公生活的勵志文章,于是你萌發(fā)了想要學英語的念頭。
考慮到今天是周四,你想了想,今天好像沒多少時間可以用來學習了,過了明天就是周末了,那我就下個星期一開始學吧。
本來做好了周一學習的計劃,但可能因為一些突發(fā)的狀況,結果沒有時間來完成計劃了。
計劃落空,你充滿了失落感,沒了斗志。學英語的事,于是一拖再拖。
仔細想想,我們?yōu)槭裁捶且系街芤徊砰_始實施學習計劃呢?
一方面,是我們內心的懶惰、恐懼和僥幸附帶各種各樣的借口,在本該有的行動之前樹起了重重無形的阻礙。
另一方面,我們總覺得做事情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下個星期的周一就好像是一個嶄新的開始,讓我們覺得適合開始實施計劃。
但結果呢?拖,往往會使我們剛剛點燃的激情慢慢的消退了,等到再想做的時候,發(fā)現(xiàn)不想做了。
明明是自己主動想要做的事,卻變成了一被逼著做的事。
所以說,最有效的行動,是即刻行動。
很多人躊躇著不去開始,很多時候是因為不敢開始,害怕開始做得不好,影響到預期的結果。
我們從小到大被被灌輸過很多類似于“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這樣的思想,所以我們對于開始,總是想要做得完美。
一旦開始做得不好,就會極度受挫。
實際上呢,大多數(shù)的開始往往是爛開始。所以現(xiàn)在我們應該轉變觀念,我們要爭取做到“爛開始,好結果”。
也有的時候,我們是覺得一件事太難了,所以不愿意去開始。
但我想你也應該有過這樣的經歷,有的是我們覺得很麻煩,不好做。但是由于外力的作用,我們被逼著必須去做,但做著做著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好像這件事沒有我們想的這么難。
養(yǎng)成即刻行動的習慣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當我們遇到事的時候,立馬去做,就不必因為考慮事情麻不麻煩而拖延了時間。
能夠讓我們事半功倍的所謂“天時地利人和”的絕佳條件,我們需要多久的時間才能等到?你愿意付出多少的等待成本?
就算我們真的等到了一個好時機,你確定你有足夠的能力來識別出它嗎?就算你識別出了它,你是否能夠充分地利用好這個好時機呢?我想你的答案,會是一連串的不確定吧。
因此,我們不能把希望寄托于這“虛無縹緲”的絕佳時機上,對于大多數(shù)人大多數(shù)事,“現(xiàn)在”就是最好的時機。
與其等待,不如現(xiàn)在開始。
分享給你一句我很喜歡的話:“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xiàn)在”。
所以,即刻行動,應該成為我們最重要的一條行動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