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南曉
就要過年了,大家都好忙,不能厚著臉皮強迫約稿,只好硬著頭皮自己湊。可最近我也沒想出什么有意思的題材,日常可寫的,除了學習投資交易的過程,就是分享好看的書之類。對于投資交易,我算新手,在不斷推翻之前的看法,所以不能公開發布什么長篇大論,只好記錄一些零星的想法;對于分享書,倒是有好多,但需要整理,目前沒時間也沒心情。所以,這次寫寫關于投資交易想到的一些小片段。
(1)A股從2015年6月到現在發生了三次急速大跌,再加上去年年前的大跌,四次里我發現一個詭異的現象,只要我買入股票A離大跌就不遠了。這么說搞得自己好像很牛逼似的,然而事實上我幾乎一直滿倉,所有大跌都沒逃過,情況有多慘烈請自行腦補。但股票A和大跌的關系我是認真反省過的,有以下幾點情況:1、A公司不是一家好公司,至少絕對不是常規概念上的優秀上市公司;2、我對A公司的情況相對有一點了解,至少是處于追蹤狀態;3、通常情況下我不會買入A公司,我會買的時候,一定是自選股里我最喜歡的那一些公司估值偏高或者近期股價漲幅很大,我已經獲利截出了部分現金,而這時,A公司相比較就會顯得估值偏低、漲幅中等、走勢穩中有升,且最近一兩個交易日有長陽線,于是我經不住誘惑買入,然后……
三點結合看,會不會覺得這個詭異的聯系是偶然中的必然呢?爛公司,估值和漲幅都比其他股票偏低,近期有啟動的跡象;而此時,其他票幾乎都已經大漲,我從別處有所獲利,處于不知道還能買什么的狀態,好公司都太貴。我會持續驗證其中的關聯,如果你發現邏輯上有不通的地方,請及時提醒我。
(2)我對投資交易產生興趣,要歸功與一個人,就是2013年在雙井富力城的金湯玉線拼桌認識的西西。她那時好像剛從梅里雪山回來,忘了怎么開始的聊天,只記得說起她自己在家做股票、做期貨,在考CFA,后來加了微信,她還給我寫過考CFA的攻略(真是有耐心的大好人)。后來偶然看到她發在朋友圈的截圖,好幾百萬市值的持倉……我當時就跪了!話說她只比我大一歲,那會兒也就二十六歲。而我因為是證券從業人員,那時根本就沒開戶,對于盤面的概念停留在大學時的股票模擬課,心里想著我們這個年紀的人投資于股市大約也就是玩玩,根本沒想過會是這個數額的資金(那會兒也是見識短,想當然)。再后來我就揮別了北京,來到了幾乎人人炒股的寧波,開了戶開始學著看盤,西西同學自然就成了我心中的大神。于是我發現我沒辦法跟她好好聊天了,她一出現,我就忍不出想問最近在看什么票……ORZ,如果你看到,請原諒我之前的冒失,主要是太仰慕了。希望自己經過一次次虧損的錘煉,可以真正掌握適用的交易體系,能和她深入交流。
(3)我現在是巴菲特和芒格的信徒,盡管我很小就聽說過他們,以前同事YK也跟我講過對他們的崇敬,不過當時沒有深入了解。2015年我讀了不少大神的文章,以及關于巴菲特、芒格的資料,對那種通過最簡單而又正直真誠的理念就能取得成功的投資方法,充滿了憧憬和敬佩,我希望我也可以這樣。投資股票其實投資的是公司,但如何去判斷一家公司的好壞呢,以及如何確定市場在此時沒有合理地體現該公司的價值呢,段學長說巴菲特的方法是很簡單的,而且他用同樣的方法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估值都是毛估估的。但對我來說,卻似乎領會又沒有領會(其實就是沒領會),應該是能力圈的問題,我還沒有搞懂一些關于公司運作很核心的問題,以及我了解的上市公司實在是少得可憐,之后要把重心放在擴大標的庫上。
(4)不知不覺寫了好長,字數湊夠了,最后寫一點。去年因為一個項目,我開始追蹤影視行業,經過一番初略研究覺得這行業真是好啊,而且伴隨著我國全民影視消費的攀升,前景大好。事實上,去年后半年隨著許多票房奇跡的爆發,以及優秀電視劇引發全民熱議,關于影視傳媒的投資真的不要太火。但最近,隨著對這個行業稍微深入的了解,我發現這個行業未必如當前大好形勢顯示的那般好,其中門道很多,哪個環節能最終賺到錢是個很玄妙的問題;同時想一想游戲行業,其實也很類似。我還沒有結論,不過心中有大概的判斷,有待深入,也請各位內行指點。
(歡迎大家全方位吐槽,我微信號butterfly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