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翻譯】
子貢說:“貧窮卻不巴結奉承,富貴卻不驕傲自大,怎么樣?孔子說:“可以了,但還是不如雖貧窮卻樂于道,雖富貴卻謙虛好禮。”子貢說:“《詩經》上說:.要像骨、角、象牙、玉石等的加工一樣,先開料,再粗銼,細刻,然宕磨光后那就是這樣的意思吧?”孔子說:“賜呀,現在可以同你討論《詩經》了。告訴你以往的事,你能因此而知道未來的事。”
【解讀】
對待窮富差距,需要做到:貧窮而不諂媚,富有而不傲慢。
生活捉襟見肘的時候,不阿諛奉承他人以謀圖利益,富貴的時候不盛氣凌人。
要能達到子貢所說的境界已經是很了不起的了。但仁者止于至善,所以孔子說,可也,但還不如貧而樂道、富而好禮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