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不是智商、情商、或者財富,也不是年齡、身高和顏值,而是認知的高度和豐富性。
馬云身家千億,還身居一線,創業20年,一年飛行1000小時。
每次工作都是剛下飛機又要繼續起飛,所以阿里的成功是必然的。
他飛去盧森堡拜訪首相貝泰爾,為的是談下使用螞蟻信用簽證的第一個國家大單。
他到土耳其,和總統埃爾多安約了見面,為的是給阿里巴巴開路。
他在一個白色小圓桌邊上,鼓動法國總統馬克龍,把法國拉菲、lv各種品牌請進天貓,最后差不多把整條香榭麗舍都搬過來了。
馬云的布局都是幾年之后,所以說一個好的領導者能帶領公司長久不衰,雖然我們沒有到這個層面,但要隨時保持這種工作狀態和意識。
還在職場的我們,如何才能超過99%的職場人成為那1%,這值得我們深思。
1、成功有偶然,職場只有必然
孟子最著名的經典名言之一是天時地利人和,天時是成功之路的伯樂、機遇。地利是成功之路的環境、條件。人和是成功之路的綜合實力。
天時地利人和成功的三要素,能受益的畢竟也只有少數。
一位物理學家,在小的時候,看到蘋果熟了掉下來很好奇,就在想地球上的東西,失去了支持后為什么會掉到地上來,而不會向其它方向掉?
經過大量的實驗,才得出萬有引力,他就是牛頓。
天時是被砸中后在思考這個問題,地利是剛好被蘋果砸中,人和是自己成為了這一行的專家,如果這環節缺少任何一步,萬有引力定律就不會那么早被發現。
成功只有偶然,但這份偶然并不適用于所有人。
在網上曾看到過一篇這樣的報道:一位年輕小伙子一個人的業務收入超過了整個公司,可都沒有想到過的是這位年輕小伙子在2年前每天吃饅頭、睡破房。
當時小伙子所從事的行業底薪很低,一年12個月,每個月只能拿底薪,拿不到提成每個月還要倒貼生活費,直到2年后的今天,年入千萬。
而當時一起入職的同事早已離開了這一行業,這巨大的反差我們只能羨慕,說他運氣好。
在這兩年的時間里,他受過很多苦,不僅每天只吃饅頭、睡破房、每天睡眠時間不足6小時,每天還要跑很多家公司,打很多個電話,2年不知道穿破過多少雙鞋子,嗓子嘶啞過多少次。
他的堅持換來了如今的成功,在職場中想成功,拼命是一個很重要的前提。
蘇有朋也曾說過:戲演不好,自己就一遍一遍的練,別人在休息,但是我不能。
2、職場想成功,天賦和努力缺一不可
愛迪生說過:天才就是1%的天賦+99%的汗水,在職場上同樣適用。
在《歡樂頌》電視劇中,安迪和邱瑩瑩形成了一個非常鮮明的對比。
安迪從小記憶力和智商就高于常人,這一點在起跑線上就贏了大部分人,華爾街、海歸這些標簽更是奠定了安迪在職場中的地位,安迪也許只需付出1%的汗水同樣能擊敗職場上的大部分人,但安迪是天賦和努力同在,能力很強,所以她能擁有百萬年薪,直接空降成為CEO。
邱瑩瑩一個職場小菜鳥,沒情商、沒智商、沒學歷,從處理白主管事件就可以看出犯了職場的大忌,遭公司辭退,不過她最后還是成功了,她沒有任何的天賦,靠著自己的努力贏得了上級的認可,到家泡了無數種咖啡自己去試喝,這一點不亞于李佳琦涂口紅,沒有任何的天分,但努力會給你答案。
她們在職場上的成功有天賦、有汗水,你要相信努力從不會虧待每一個人。
3、成為職場1%的人,人人都有一些機會
知名廣告公司智威湯遜對分布在全球27個國家的消費者進行調查發現,全球有71%的人處在焦慮的狀態之中。
焦慮會讓人束手無策,變得更加迷茫,曾經也許會很優秀,但慢慢的這種優秀感會逐漸不存在,甚至變得頹廢。
職場中的阻礙有很多,當你一個個突破之后,你就會越來越優秀,如果深陷焦慮,你將很難走出去。
能成為職場1%的人畢竟只能占少數,因為成功兩字看似簡單實際很難。
如果你想打敗職場99%的人,先從以五點做起:
1、對自己嚴格要求,做事一定要做好不能將就。
2、隨時保持敏銳的嗅覺,要讓自己隨時有危機感。
3、一直在路上學習,隨時補充新知識和掌握新技能。
4、做一行深一行,把處在頂端的同行研究一次。
5、把每一項技能練夠1萬小時。
職場不易,生活很難,想成為多數里面的少數成功職場人,你需要付出的不只是一星半點,甚至需要你用一生去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