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參加親友聚會,席間聽到一個遠房子侄如今在某大公司實習,就多嘴贊了句:“你很棒啊,能到這么優秀的公司實習,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我這個子侄馬上回復:“叔,天天在打雜,不是復印就是搬東西,凈是些專業無關的事,學習怎么復印和練體力么。”
聽他這么說,我本來想跟他分享我此前在大公司學到的東西,后來給我的巨大幫助。但是,話到嘴邊,想想還是收為好為人師的沖動好。
現在想起這事,再想起去年年底跟一些實習律師交流,聽他們說到天天沒事可干。其中一個更是感嘆道:“師傅對我很客氣,就是連個打雜的機會都不給我。”話里難掩失落迷茫之意。
說到實習,總是難免遇到這樣的反饋:沒學到什么跟專業有關,就是打雜,或者沒事可做,沒人教。這對熱愛學習,急需經驗豐富行業專家指點自己學以致用的實習人員來說,是最無奈和不滿、不甘的。他們感覺自己的生命每天都在白白地浪費。
但是,這能怨誰呢?怨公司、怨指導老師、怨自己沒找到個好的實習單位或好的老師么?其實只能怨自己,讀了那么多年書,還沒分清實習和跟學習的區別。
什么叫實習,識字的人,望文生義,多少都能猜到有實際練習應用的含義。既然是來實習了,就說明你已經在學校學到了相關知識,現在就是靠自己觀察實際工作情況后,將胸中所學應用于實際了。怎么還老想著有人教你呢,更別說手把手教你。
人到了職場,就是來提供價值、創造價值,換取自己想要的實習經驗或者薪水報酬的。不管是不是正式員工,公司都付出了相應的成本。哪怕是去實習,企業多少也有些補貼。你應該想的是自己怎么給企業創造價值,而不是還老是報著學習的心態。
如果是來學習的,那么還得看企業愿不愿意呢。另外,你去學校學習,那是要交學費的。去到企業或者其他單位實習,你都沒交過學費,憑什么要求企業或者指導師傅去教你呢?
也許你會辯解道,你愿意在指導下免費干活。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商業是追求效率的。人家為什么不直接雇傭來了就上手的人,而是花時間去教育培養員工呢?
企業愿意給在校學習提供實習機會,本質是講是觀察學生的自學能力和人品,發現潛在優秀人員。至于實習律師,你都學了那么多法律知識了,怎能還抱著有個師傅來教的心態呢?
沒錯,有個師傅教是能讓律師上手快,少走彎路。但是你不知道,你一旦拿到r執業證,無形中就是出來和師傅搶飯碗嗎?要想師傅教,尤其是像對待關門弟子一樣指點,你想過跟指導律師簽了協議約定以后給他干多少年活沒?其實這樣的約定是沒有效的,勞動法規定員工想走人只要提前通知用人單位一個月就能走。
如果你想明白這些,就知道要想師傅肯教你,就是靠你的人品和情義,以心交心,讓此前跟你沒多大交情的指導律師原意分享他的經驗。可是,即便你真心付出了,未必就能遇到個人原意教你。
那么,對待實習該如何做好呢?
實習是一個從學生轉變成職場人的過程,也是一個從駕校學員轉向獨立駕車的經歷。
實習中第一個要注意的其實是以往不是特別注意的禮儀,尤其是職業禮儀。以往在學校,和同學朋友相處,講究志同道合,遇到話不投機的就少交往。但是,在職業中,你會遇到很多性格不同、志趣相背的領導、同事、客戶,卻不得不和他共處與協作。禮儀是你和這些人友好共處的規則。
現代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很多時間一件小事的完成,也離不開他人的協作。哪怕讓你在單位里寫一份通知,如果不了解事情來龍去脈,即使你是個寫作高手也寫不出一份合格的通知文稿來。服務客戶的過程,更是離不開對方的配合。職場中,與人友好相處,是做成一件事的起步。
所以,實習不只是讓自己變得技能專業那么簡單。在實習過程中,怎么會沒事可干呢。就算是做些打雜的小事,在此過程中也存在著與人交往,需要你練習和掌握職場禮儀。更別說,工作中很多錯誤往往都要是因為疏忽小事而引起的。讓你干小事,你能否把小事做好呢?這是需要你用心的。用心也是做好一件事的要義啊,不然專業再強又怎么樣?
實習過程中第二個要注意的是舍得花錢。要想讓自己變得專業起來,就不能把希望只寄托在帶人的前輩或指導老師一個人身上。你要知道,你是在職場中,對方沒有義務去教你成為一個合格的員工或律師。哪怕是公司安排的,對方也可以不用心地教你的。
所以,要想自己變得專業起來,要舍得花錢,甚至啃老。如果沒錢,該伸手向父母要就得敢于伸手。跟父母要錢花在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上一點都不丟人。永遠不要想著等你有錢了,再去參加技能培訓。現在可是知識付費時代,越早花錢就越早有機會提升專業能力。
如果因為不舍得花錢,最終只會讓你陷入惡性循環。因為沒錢沒法參加培訓提升自我,又因為沒有參加培訓沒法提升自我。因為沒有提升自我沒法收獲更高的薪水,又因為薪水不多不舍得花錢培訓提升自我。
我的一個慘痛經歷就是剛畢業的時候,因為薪水不高,沒有去報名參加培訓,自己又不夠自律,結果自考一直考不過。結果遲遲沒通過自考考試,沒法拿到本科文憑,導致沒機會參加法律考試。又因為沒通過法律考試沒法當律師,想到律所工作的機會都沒有。
在提升自我,尤其是讓自己變得專業這件事上,一定要敢于花錢。而且相對于單位里的師傅教,你花錢去參加培訓學習,會讓你更加認真地學習,尤其是花自己的錢去學習。
實習過程中第三個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主動做事。不要等著別人來給你安排工作。在單位里發現哪些地方做得不夠好或者沒人做的,都要主動做起來。別想著跟自己的學的專業無關。從本質上講,你做專業事也是在給單位提供價值。只要是提供價值,跟專業無關又怎么樣。
也許你會想我就是想干跟專業相關的事,這是你的理想。但現在這不是一時沒機會讓你干嗎?如果你能干好跟專業不相關的事證明自己,不就更有機會干專業事了嗎?
比如公司的自媒體平臺運營得不好,也沒人做,你去把它負責起來,把它做好了。難道不會讓公司注意到你嗎?借此,你是不是有機會更進一步地向有權力決定你工作內容的領導展示自己人呢?另外,說不定你會發現你在其他領域比所學專業更加擅長,更能給你帶來榮譽和物質回報呢?
主動即收獲,不管是用在提升專業能力,還是職場形象,乃至升遷,都要是沒錯的。比方說,剛開始你沒錢參加培錢,家里也沒法物質支援你,那么,你多主動工作,也是能彌補這方面不足的啊。沒錢參加法律培訓,咱就多查案例多研究法理嘛,哪怕師傅只要你核對下法條是否有效。
主動做事,代表著勤于思考、勤于學習。古人云,一勤天下無難事。這里面有夸張的成份,但是主動總比消極被動,坐等安排工作或者師傅來教好吧。說句不好聽的,那些高手都是靠主動偷師練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