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收到一位簡友留言,他說自己很有挫敗感。花幾百塊錢報了一個寫作班,每天都堅持更文,但效果并不好。最近的一篇文章寫了3小時,閱讀數為3。“你說我這值不值啊?”他問我。今天,我就想來談談寫作到底值不值這個問題。
當我們懷疑一件事情到底值不值的時候,證明我們對做這件事的成本和收益到底是什么并沒有想清楚。對寫作來說,成本和收益分別是什么?
你一定要寫作,因為……
很多人其實對寫作的成本和收益沒有清晰認識,這和一些寫作課程的刻意誤導有關系。
你所看到的大部分廣告文案,歸結起來無外乎分為兩種:第一種,XXX很重要,擁有XXX,你將獲得極大的好處。所以,為了你的未來,趕緊購買XXX吧;第二種,XXX很重要,缺乏XXX的人,你將失去很多東西。為了避免出現極糟糕的情況,趕緊買XXX吧。前一種情況是誘之以利;后一種情況是嚇之以弊。很多時候,后一種文案比前一種更有效,因為人們對損失的厭惡要強于對得到的喜歡。
體現在寫作課上,大部分的寫作文案會這樣寫:
第一種:寫作能力非常重要。XXX雖然學歷平平,但是依靠自媒體月入10萬,實現了階層的躍升。你是否也想這樣?立刻報名吧。前100位報名者,將享受五折優惠。
第二種:寫作能力非常重要。某個人就是因為不會寫作,結果在職場里面處處不順,最終34歲就被開除了。世界正在狠狠懲罰不會寫作的人。為了重拾你的職場競爭力,請趕緊購買這門課吧,前50位報名者,將獲得老師親筆簽名書《世界這么美,不要輕易把它讓給你討厭的人》。
月入10萬,真的是寫作的收益嗎?被開除,真的就是不會寫作的代價嗎?絕對不是。很多不明就里的人,在參加了這樣的課程之后,才發現自己好像“被套路”了,覺得自己并沒有什么實質性收獲,于是懷疑到底值不值。
那寫作到底值不值?我的建議是,寫作之前,不妨先問問自己:我為什么而寫作?
為什么而寫作?這個問題很重要
在我看來,簡書上面的文章大致可分為三類:碎碎念、文學作品以及自媒體套路文。這三類文章大致對應了三種創作動機:第一,表達自我;第二,藝術創作;第三,打造自媒體品牌。
在這幾種動機下,寫作的成本和收益的衡量標準有所不同。比如,當我們是出于表達自我而寫作時,閱讀數并不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重要的是自己在寫作過程中的思考,以及伴隨而生的快感;但對于想打造自媒體品牌的人來說,自己的感覺和文章的藝術性并非首要的考量標準,重要的是如何利用人性的“貪嗔癡”,生產出打開率和轉載率都很高的文章。3小時寫一篇文章,最后閱讀量為3,從投入產出比來看,是非常不合算的。
我所知道的一些自媒體大V,其實他們的文筆遠比他們在自媒體平臺呈現出來的要好。但是,為了傳播效果,他們不得不做出妥協和讓步,寫一些自己都覺得看不上的作品,讀者喜歡就行。從這種角度來說,讀者的審美和創作者所呈現的內容層次算是相互成就。自媒體大V周某曾經在朋友圈發布說說,“與其教育傻X,不如賺傻X的錢”,說出了一部分自媒體人的心聲。
藝術創作和這兩者都不太同。藝術創作首先必須關注自己的內心,因為他們知道,通往別人內心的最快途徑,就是了解自己的內心。其次,藝術創作者希望賦予自己的作品以意義和美感。意義和美感,正是這兩個特質,將文學創作和碎碎念以及自媒體文章區分開來。對文學作品而言,閱讀數固然重要,但比閱讀數重要的,是作品的藝術性。
回到最初的問題,3小時寫篇文章,閱讀數為3,到底值不值?如果是出于自我表達的需求,你在寫作過程中有收獲了快感,那這3小時無疑是值得的。如果是出于打造自媒體品牌的目的,那么,很不值。目標不同,衡量標準也就不同。
最后談談我自己吧,寫作之于我是什么?是一個輔助自己思考的工具,是一個和志同道合的朋友溝通的渠道。當然,也是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只要有讀者喜歡我的東西,并從中有所收獲,那就永遠值得。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