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
——楊慎《臨江仙》
0寫在前面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第七卷讀畢,對比西西里遠征軍出發時的風光無限和一年之后全軍覆沒的結局,不由為他們急轉直下的命運扼腕嘆息。西西里遠征最初只是一次小規模行動,風險很小,后來變成大規模戰役,讓雅典人覺得征服西西里島是完全辦得到的,也是安全的,然而最終卻演變成了一場恐怖的災難,西西里變成了雅典遠征軍的地獄。那么今天通過這一卷,一是我想和大家探討一下西西里遠征軍是怎么一步步走向毀滅的;二是從西西里遠征軍的覆滅中,談一談我自己的收獲和體會。
1 主線的回顧與解讀
第七卷可以說是雅典海軍覆滅之卷。縱觀近三十年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毫無疑問西西里的失敗是雅典遭受到最為慘痛的失敗和災難。這一年的時間里發生了什么?首先我們對這一卷的主線劇情做以簡單的回顧。
為了加強可讀性,我將雅典和伯羅奔尼撒、西西里島兩個區域的主要事件在列表中按照時間順序,從上到下列出來,希望這樣可以幫助大家系統性的掌握第八卷的主線劇情,對其內容建立起全局性的認識。
上面兩張表是我梳理的第八卷中的主要事件,我將其中我認為是關鍵性的事件用標記了出來,下面我挑一些我認為對整場遠征有著決定性作用的事件進行解讀
1 援軍抵達敘拉古(★1&★2)
在這里,我將★1和★2放在一起進行解讀。在第七卷結束時,敘拉古已經瀕臨失敗,甚至內部已經討論了投降條件。就在這個時間,斯巴達將軍Gylippus和克林斯將軍Pythen達到了Locris,并趕在雅典人攔截他們之前,通過Messina海峽,在Messina靠岸,前往希麥拉。并就地在征募了一支大約有3000名步兵和200名騎兵的軍隊,并率軍前往敘拉古。大約在同一時間,更多的援軍出發前往敘拉古,其中科林斯將軍Gongylus溜過了雅典人的防線,達到了敘拉古,而這個時候,Gylippus還在陸路行軍尚未抵達。Gongylus達到的時候,敘拉古正打算投降,他告訴敘拉古人更多的援軍正在趕來,特別是斯巴達將軍Gylippus將前來指揮作戰。
毫無疑問,Gongylus的出現對整場戰爭來說是決定性的,就像一個trigger,讓戰爭徹底走向了一個完全不同的結局。
2 要塞陣地的轉換(★3)
接下來回到行軍的Gylippus,他在達到西西里之前就已得知軍隊“可以從Epipolae plateau取道進入敘拉古城”(7.1.1)。于是他率領著招募來的軍隊從西面進逼Epipolae,并且順利通過了Euryalus隘道(雅典人完全沒有在這里駐軍,令人費解)。當Gylippus趕到的時候,雅典人北段的壁壘(環形要塞到特洛吉魯斯的部分)尚未完工,南面兩道壁壘基本完成。
"They now learnt the true situation, rhat Syracuse was not yet compeletely walled off, and it was still possible for an army to reach the city by coming over Epipolae."
在這里,Gylippus向雅典人發起挑戰,在派兵布陣的過程中,他發現他的部隊軍紀渙散,隊列散亂,因此暫時撤退到開闊地帶,Nicias也沒有趁敵人立足未穩,率先打擊敵人。第二天,Gylippus一邊正面佯攻雅典人壁壘,一邊分兵襲擊Labdalum要塞,將其攻克后,殺死了其中所有的守軍,并繳獲了大量的物資。
失去拉布達隆要塞后,尼基阿斯決定在Plemmyrium修建三個要塞,并將大部分軍需物資儲存在這里。他認為這里更容易運輸軍需物資,也有利于對敘拉古實施封鎖。但是卻產生了兩個不利因素:一是取水困難,橈手們經常會因為取水和收集柴火遭到敘拉古騎兵的襲擊和截殺;二是分散了兵力,Nicias主力部隊位于Epipolae,遠離貯存補給物資的Plemmyrium,而二者之間卻偏偏是敘拉古,他們可以隨時出動襲擊雅典人的新要塞。
3尼基阿斯的信(★4)
到了BC414年夏末,Nicias認為雅典遠征軍處于極大的危險中,必須撤退或者得到來自雅典的大力援助。眼下他是三位遠征將軍中碩果僅存的一位,結合當前的形勢,他寫了一份報告以闡釋雅典遠征軍的糟糕境況,并附了一封給公民大會的信,表達了自己的立場。
我反復將他的信讀了很多遍,首先個人認為他本身是很傾向于撤軍的(姑且不談雅典人的形勢是否真的如他所說的那么糟),但是沒有明確提出自己的想法。作為遠征軍的頭號長官,最熟悉形勢的人,Nicias所做的卻是把皮球踢回了雅典,沒有給出明確而清晰的建設性意見,不遠千里送去了一道選擇題。從信的內容來看,一定會讓不了解西西里情況的人左右為難,聽上去似乎不得不撤軍,但同時只要提供強有力的援助又一定可以獲勝。這樣一封五五開的信,如果交到你的手中,請問如果你會如何抉擇?
"You must either recall these forces or send another army and fleet of equal size to reinforce them, together with a considerable sum of money."
再說說雅典方面,對于雅典這樣強有力的大國,不論何種政治體制,他們都會犯下一個錯誤:預計敵人虛弱且不堪一擊,卻出乎意料地被弱國挫敗時,就會繼續維持大量的加碼投入,直到勝利的希望徹底消失。首先強國的身份地位會給他們造成帶來錯覺而誤判形勢;其次出于維護國家強有力形象的考慮(也是出于國家安全的考慮),他們通常不會輕易放棄。
4 Plemmyrium的陷落(★5)
Gylippus來到敘拉古后,先后取得不少可喜的勝利。但是一方面,雅典的海軍依然掐死了敘拉古的財源,阻斷了他們的關稅收入,讓他們的財政頗為艱難 ;另一方面雅典的援軍即將到來,這可能會讓敘拉古人又一次考慮投降。為此他迅速打擊了雅典人的薄弱環節——Plemmyrium要塞。
如前所述,這個地方不利于雅典人進行防守,反而利于敘拉古人的進攻。而Gylippus又是一個極其擅長“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軍事指揮者,因此他組織敘拉古人在海上進攻雅典,同時自己率軍攻陷了防守薄弱的Plemmyrium要塞。
對于雅典人來說,雖然在海上他們取得了一場勝利,但是失去要塞,讓他們不能獲得所需要的補給。對于敘拉古人來說,一是獲得了大量的物質財富,二是從根本上扭轉了戰場上的被動局面,把持著大港的入口,威脅著雅典的軍需補給路線;三是時這場勝利也使得“幾乎整個西西里島......那些之前旁觀的人,現在都加入他們,前來支持他們,共同反對雅典人”(7.33.1-2),勝利的天平開始向敘拉古傾斜。
"By this time, apart from the neutral Acragas, virtually the whole of Scicily, including the cities which before now had been waiting on events, was united in support of the Syracusans against the Atheenians."
5Demosthenes的失敗(★7)
Demosthenes希望借助初到的勢頭和對敵人的震懾,一鼓作氣,速戰速決,避免重蹈Nicias的覆轍。他的計劃是:攻占Epipolae高地,并利用自己的艦隊從海上封鎖敘拉古。如此這般,就從海陸兩端實現了對敘拉古徹底的封鎖。而另一方面,敘拉古人修筑起來的城墻是單層的,且在通往Epipolae的道路上沒有人駐守,以此為突破口,拿下Epipolae并非難事。退一萬步講,即使戰敗,他們也可以領兵回國,避免損失的進一步擴大。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思路清晰,勇敢無畏的將軍,對戰場形勢有著極為清晰的認識,對敵我雙方形勢的判斷非常準確。
"Reviewing all this, and recognizing that for him too his maximum and most frightening impact was right now, on this very first day, he wanted to take immediate advantage of the panic caused at thie arrival of his force."
第一次正面進攻以失敗告終。但他隨機應變,大膽策劃了一次夜襲。8月初,他率領1萬名重裝步兵和1萬名輕裝步兵由Euryalus隘口發起進攻,迅速占領了他們的要塞。最終雅典人占領了壁壘,并將一部分拆毀,可以說在戰斗初期,德摩斯梯尼打了敵人一個措手不及,并斬獲了期望中的戰果。然而,雅典人急于東進,部隊自身的秩序突然混亂起來,并被一支Boeotia重裝步兵擊潰了。這是這場戰斗的轉折點,敘拉古方面抓住機會,給雅典人制造了更大的混亂,加之在夜間行動,且不熟悉地形,勝利變成了一場慘敗,并且付出了截至目前為止最慘重的失利:2000~2500人死亡。
此役過后,Demosthenes迅速征服敘拉古的計劃失敗了。同時敘拉古人再次恢復了信心,并更加積極地招募部隊,期望再次獲得一場大勝。而雅典方面,一是士氣低落,士兵不愿再繼續滯留下去;二是軍營中疾病肆虐,情況開始進一步惡化。總體而言,已經沒有什么希望能夠獲勝了。
6雅典的潰敗
最后一部分是雅典的潰敗。當我讀到Demosthenes的失敗后,我個人仍沒有想到“幾乎全軍覆沒”會是雅典西西里遠征軍的最終下場。因為即使Demosthenes的夜襲被挫敗,但是他的艦隊依然完整,加上Nicias的艦隊依然可以確保雅典在海上的優勢。如果此時此刻他們能從還是突圍撤退,相信一定會有一個大不相同的結局。
但是問題出現了,雅典的將軍和指揮官們在撤退的事情上產生了分歧。Demosthenes認為,目前雖然幾無可能在贏得對敘拉古的戰爭,但是他帶來的援軍卻重新建立了雅典在海上的優勢(至少在數量上而言),可以借此優勢,迅速撤退。但是Nicias認為,雖然目前形勢不妙,一來擔心敵人在知道他們要撤退的情況下,會切斷他們的后路;二來通過私人渠道認為敵人的處境未必優于雅典;三來對敘拉古內部的一個全體抱有期望——他們正在鼓吹向雅典投降。Nicias為此發表了演講,但是在演講的最后,揭示了他的真正動機:擔心回到雅典后,士兵會轉而針對他,讓他一人承擔全部責任。最終,在Nicias的堅持下,雅典沒能及時撤退,并且讓敵人有時間進行充分的準備以徹底絞殺雅典軍隊。
"And many of most of troops with them, who were now complaining of dire straits, once back in Athens would broadcast the opposite complaint that their generals had betrayed them and been bribed to go home. Konwing the Athenian character as he did, foe his part he would prefer to take his own risk of dying, if he die must, at the hands of the enemyrather than face execuation by the Athenians on a dishonourable charge without any justice."
最終雅典人在海上做了最后一次突破包圍的嘗試,經過慘烈的廝殺,雅典海軍被敘拉古人趕回大港。而后開始了他們悲慘的逃亡。第六天,Demosthenes的部隊被包圍在一座橄欖園內。掙扎無望后,Demosthenes投降。第七天的時候,敘拉古人追上了Nicias,Nicias試圖通過談判讓敘拉古人放他們一馬,但是敘拉古人不愿意為了金錢放過全殲敵人的機會,他們包圍了雅典人并不斷用投射武器攻擊雅典人。第八天Nicias的部隊試圖突圍,他們沖向Assinarus河,士兵們毫無紀律的沖向河流,只為了去河邊喝水解渴,在這里,場面之混亂不堪,已經無法讓人將他們和當初軍容齊整,旌旗招展的那支雅典艦隊聯系在一起。他們在河邊遭到了全殲。
2小結,分析與思考
以上就是我對第七卷主線內容的梳理和回顧,下面對這一卷的內容——西西里遠征的后半段進行小結,并嘗試解釋西西里是怎么一路滑向毀滅的深淵的。
首先,我認為整個過程有以下幾個特點:
1 西西里遠征軍的災難不是由某一場戰斗的失利或決策而導致的;
2雅典人始終有機會挽回局面,降低損失甚至贏得勝利;
3這場災難和領導者(Nicias)高度相關。
1.西西里遠征軍的災難不是由某一場戰斗的失利或決策而導致的
首先第一點,在第六卷結束,雅典軍隊實際上幾乎成功,在海陸兩端對敘拉古的合圍幾乎完成,而且敘拉古內部已經開始商議投降的事情。雅典人是帶著這樣巨大的優勢來到第七卷的。而我們歷數第七卷中的所有戰斗,其實都會發現,每次戰斗結束后,不論勝敗,雅典都沒有遭到毀滅式的打擊,或者說敘拉古始終沒能通過一場戰斗在實力上形成對雅典的不對稱優勢:
Labdalum失守,雖然損失不少物資,但是隨后他們就建立了Plemmyrium要塞,并再次儲備了大量物資;
Plemmyrium要塞失守后不久,Demosthenes就率領援軍趕到,帶來了補給物資;
大港海戰的失敗,也沒有讓雅典海軍傷筋動骨,陷入萬劫不復之地,并且Demosthenes在此后不久就趕到了;
Demosthenes的失敗固然付出了巨大的人員傷亡,但是修昔底德顯然認為此時雅典依然還掌握著海上優勢("That had failed, so he voted for a depature without a delay, while it was still possible to cross the open sea and in military terms they at least had naval superority with the arrival of the second fleet.");
即使在最后一場海戰失敗后,雅典的艦船仍然比敘拉古人的多(雅典人大約有60艘,敘拉古人不足50艘)。
所以這場災難是滑坡式的災難,而不是斷崖式的打擊造成的。事實上,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雅典人陷入了精神上的惡性循環,每一次失敗固然沒有在實力上對雅典造成致命的打擊,但是在心理和精神上,雅典人士氣日益低落,而反觀敘拉古,他們從心態上扭轉了對雅典的弱勢地位。最后此消彼長,到了最后一場海戰結束,對勝利的徹底絕望甚至讓雅典橈手們拒絕再次上船!多么諷刺,強大的雅典海軍竟然試圖遠離海洋。
2.雅典人始終有機會挽回局面,降低損失甚至贏得勝利
如之前一點所說,每一次小的失敗,并沒有讓雅典陷入不可挽回的絕境。每一次戰斗和決策都如同一個分岔路口,遺憾的是,雅典人每次都選擇了錯誤的那條路。這就非常好笑,想想看,對雅典人來說,他們有很多次機會去糾正自己的錯誤,或者至少減少損失,但是只有在每次選擇都做錯的情況下,才會走向毀滅。雅典人始終沒有去做那些該做的事情和選擇。
隨便舉幾個例子,在得知Gylippus達到意大利后,雅典人沒有第一時間對他們進行攔截,導致Gylippus順利登陸西西里;也很難解釋雅典人為什么沒有派兵助手Euryalus隘道,這是他們自己進軍Epipolae所走的路,這讓古利普斯得以由此支援敘拉古并且直接導致了后來Labdalum的失守;作為大權獨攬的將軍,Nicias本可以向雅典提出撤軍,這樣雅典可以順利撤退并繼續保持他們的海軍優勢(至于為什么沒有這樣做,我們隨后分析);Demosthenes失敗后,他們可以盡快撤退,但是他卻相信了一個虛無縹緲的語言,硬是將撤退推遲了近一個月,以致消息泄露......
所有這些錯誤的選擇都毫無疑問地指向一個人:Nicias。接下來我們就說說Nicias。
3 這場災難和領導者(Nicias)高度相關
在我個人的觀點中,Nicias絕對是一手促成這場災難形成的總導演。
一是他的粗心和自負導致Gylippus順利抵達敘拉古,而正是這個人一次又一次的登場,給雅典人帶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
二是他平庸的軍事才能,讓寶貴的資源在他手上付之東流。他們在圍困敘拉古時,Nicias沒有組織人員第一時間完成北段圍墻的建筑而忙于建造南段的第二層圍墻,導致陸地的合圍不能及時完成并遭到Gylippus的突破;
三是他把個人的榮譽和利益凌駕與國家和集體之上,導致遠征軍最終走向覆滅。
我們就以他寫給雅典公民大會的那封信為例,在寫給雅典人的信中,陳述了他們遭受的挫折和不利因素。但是完全沒有批評自己的指揮表現,他的信將形勢描寫的比實際情況糟糕的多,而事實上正是他自己放縱敘拉古從投降的邊緣恢復了斗志。沒有保護好去Epipolae的道路,浪費大量時間和物資建造高地南邊的雙道壁壘和Plemmyrium要塞。沒能阻止科林斯艦隊抵達敘拉古,還讓自己的艦隊轉移到Plemmyrium無險可守的位置。至于船只無法干燥保養,實際上他完全可以在Gylippus到達前的幾個月里將船只輪流拖上岸邊進行保養。而在我看來,他的這封信的真是目的在于勸說公民大會下令撤退,但是出于對自己利益和名譽的考慮,他沒有直抒胸臆。
在西西里統率全軍時,Nicias昏招迭出,既有執迷不悟的主動犯錯,也有粗心大意而釀成的錯誤,最后讓遠征軍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遠征西西里和增派援軍的決議都是聽從了Nicias的建議;Nicias始終寄希望于敘拉古發生革命或者有內奸將城池拱手讓給雅典。沒能成功封鎖敘拉古,導致戰爭拖延下去,且始終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最終給雅典帶來了滅頂之災。
4個人思考
在讀書過程中,那種眼睜睜的看著西西里遠征軍一次次做出錯誤選擇,一次次將自己推向毀滅的深淵的感覺觸目驚心,作為讀者的我會感慨萬千,感嘆白云蒼狗世事無常,但是仔細想想,其實雅典人這種深陷失敗泥潭的現象并不鮮見,我們仔細觀察,總會發現有人終其一生,都在失敗的怪圈里打轉,怎么也繞不出來;我們仔細想想,就會發現總有人在同一個錯誤上無限次的犯錯......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和雅典人接二連三的失敗頗有神似之處。
經濟學上有個概念,叫沉沒成本,對應有個結論:沉沒的成本不是成本。簡單地說,就是你以前為一件事花進去的時間、精力、金錢,不應該影響你當下的決策。那么我們從這個角度出發觀察生活中陷入“西西里式毀滅”的人,往往會發現有人是在某件事上,被自己之前的投入“套牢”,而在之后不斷追加投入,直至徹底的失敗。在一個錯誤的方向上,即使再努力,也只不過是試圖填滿一個無底洞。那么我們把思路再放寬一點,想想看,我們自己在面對一些人生選擇的時候,有沒有受到某些事情的影響?我想這個答案對每個人來說是肯定的,我們的思維模式是基于個人經歷和經驗的,這是人類思維模式決定的。有些時候我們會受困于這種思維模式,讓自己的過去綁架自己。關于這一點馬克吐溫和叔本華都有凝練的概括:
“阻礙人們發現真理的障礙,并非是事物的虛幻假象,也不是人們推理能力的缺陷,二是人們此前積累的偏見。”
——叔本華
“讓我們陷入困境的,不是無知,而是真相不是我們以為的那樣。”
——馬克吐溫
但是要命的是,我們經常會意識不到這一點,而且還會把自己這些因為偏見而形成的觀點解釋地冠冕堂皇,自我合理化。就像有人寫過一句話:“很多時候,我們在重組自己的偏見的時候,還以為自己是在思考;在重復以往的錯誤的時候,還以為是在堅持夢想;在消極荒廢的時候,還以為是在放松;在傷害別人自尊的時候,還以為是直率;在固步自封的時候,還以為是堅守;在隨便放棄的時候,還以為是在選擇;在喝的酩酊大醉的時候,還以為是豪爽;在不思進取的時候,還以為是低調。”
回到我第一段說的,我們深陷失敗泥潭無法擺脫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思維首先陷在了過往的經驗中,被一些自己認為很重要實際毫無意義的情緒思想操縱,最終導致一錯再錯而不自知。那么就如何拜托這個問題,我想提出兩點我的思考:
一是保持空杯心態,大膽承認自己的無知,用于發現并承認自己的錯誤;
二是實事求是,只看邏輯,證據,不在意持不同意見者的背景和尊卑。
曾國潘曾說過一句話:
“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
——曾國潘
不讓過去的經驗影響現在,也不讓未來的妄念影響當下,至純粹關注當下的目標。做到這一點很難,因為這和我們億萬年來進化形成的本能正好抵觸,但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正是卓越和平庸的分水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