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最近很惶恐,面臨又一次找工作,開始思考所謂職業生涯。投了好多家公司,因為最近一次工作經歷太短,面試機會不理想。原本打算大刀闊斧干一場,斷斷續續找了小1月才發現是買方市場。
? ? ? ?現如今PM工作越來越不好找了,因為大量的人涌入互聯網行業,倒逼PM專業水平提升。還有一個很客觀的點是:PM已經分層,BAT+二線互聯網公司圈的PM在圈內流通,其他公司PM很難獲得BAT圈的入場券。長此以往,分化會更加嚴重。所以當下必須選一個中型至少C類公司好好干,下一次求職才有可能去B類,一次吃不成胖子。
? ? ? ?還有一點是不太想再繼續用“方法論”做事,感覺不踏實,還是不踏實,從未有過的不踏實。手握技術是不是就沒那么慌張?想入傳統行業,可是傳統行業好像也是30年河東,30年河西。一輩子工作40年,做決定貌似不是那么容易。
? ? ? ? 隨波逐流太容易,渾渾噩噩太容易,認識自己太難,有自己的想法太難,自律太難。難道就要這么慌慌張張匆匆忙忙入一個“天注定”的行業,把這把牌交給老天?這一輩子到底要變成什么樣子?有沒有最佳答案?也行2年后就不再迷茫又有了新的目標去追逐。
? ? ? ? 回想起大學的經歷,有點后悔,當時應該好好努力,好好學專業知識,不是為了考試而學習,這才是不負韶華吧。之前自高自傲覺得自己比很多人厲害,學校也牛逼。后來只顧著談戀愛放棄自我成長,盲目考研后期放棄,換工作心急沒做對決定。
? ? ? ?幾天后去面試,面試官問:對于之前的這段經歷,有什么想法。直言:很坑啊,本想在一家企業待久一點有個連貫成長的。又有人問:為什么會選擇上一家企業,強答:看著他的行業是有前景的,老大不錯,可是沒想到進去以后是這個樣子。如果給你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你會怎樣?
? ? ? ?還是會去的。因為在前一家公司的成長簡直太慢了。就是這么倔強和不服輸。
? ? ? ?這個問題還和一個面試官聊過,他開導我說:其實問題要看兩面,就是踩了坑下一步才會避開。都是經驗,年輕時候多點挫折總比老了時候再受打擊強些吧。但這次失敗讓我意思到,千萬不要著急做選擇。把自己逼在墻角,是最傻的事情。
? ? ? ?其實從考研失敗以后,路就開始有點不順利。之前一定是太順了,所以感覺遭受了很多打擊:自從決定考研,磕磕絆絆復習大半年沒去找實習、找到答案太晚錯失最佳求職季、在第一家公司渾渾噩噩聊天過活不好好積攢經驗、待了一年的時候學無所成不早點撤離找到更好的工作、找工作心急不多做努力和選擇來了這一家、來這一家后基本就窮途末路了——傳統行業互聯網化后就被整個部門cut掉了。
? ? ? ?縱觀這一路,從2014.3在C樓上自習到2017.8的現在,3年半的時間。如果早早選好走工作這條路,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復盤,應該是2014.3或者更早就去看實習機會,2014.9之前有一段能拿出手的實習經歷,參加秋招,到現在最起碼在一個B類互聯網公司待3年。多么美好的暢想,完美的路徑。
? ? ? ?其實如此設定好的軌跡要么是3年前就知道什么正確什么錯誤,要不然有高人指點咯。大多數的人還是會跌跌撞撞,看上天給了什么選擇。如果和大多數人一樣,沒什么選擇。自己能把握的唯一一點就是——遵從內心的想法,用力做能做的事,不遺余力用盡全力的用力。把現在的牌打好,不要總是但是付出多了辛苦多了值不值得。不要總是搖擺不定,如果沒有長遠意義,做一件事憑喜不喜歡去做選擇(比如考研的選擇),要不然連最后都說服不了自己。 所以問題就是:選擇的時候多照顧內心而不是理性,問問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旦選擇就堅持下去,一條路走到黑。
? ? ? 還有一點至關重要,意思到的時候就多做準備。引用蔡康永的一句話 “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后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上一個面試,面試官一言不合就要飆英文,雖然很喜歡英語也只能說好久不練習了。前不久還看到中意公司的一個職位要求英文,覺得好喜歡啊,可是看看自己的能力還是心虛到覺得投了也沒希望。
? ? ? 總而言之,現在能做的只有兩個選擇。要么好好工作,努力在小公司成長,用最大的勁努力看看3年后是個什么水平,還有沒有去心水公司的機會,要么回爐重造,回爐重造要么就是重新選定方向開始,過去2年就當打水漂,以一個小白畢業生身份參加校招。
? ? ? 看這份工作找到怎么樣吧,能不能力挽狂瀾,還是一副爛牌無法翻盤。我不認命,要盡最大努力掙扎。加油。這一刻起,為了自己,真的要盡最大的努力。
? ? ? ?他們說,這一輩子苦樂是均衡的,自己能決定的是吃苦的順序。還好,謝謝命運,讓我早早就知道了這個道理,那么就開始死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