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游記總目錄 << **
鹿特丹(Rotterdam)位于荷蘭西南部萊茵河口,是歐洲最大的港口,也是僅次于阿姆斯特丹的荷蘭第二大城市。鹿特丹40%的面積都低于海平面,其名字來源于在市中心注入新馬斯河的小河鹿特河和荷蘭詞Dam(壩)。
小孩堤防(Kinderdijk)位于鹿特丹東南12公里處,是在荷蘭看風車的最佳選擇。這里有19座建于1740年左右的懷舊風車被完好地保存至今,已于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收入世界遺產名錄。
周折的旅途
讓我先盡快地帶過這天上午的行程。
早晨不到8點,比利時古鎮布魯日還沉浸在睡夢之中。我們在青旅準備退房時突然發現前臺竟然要九點才上班。和上鋪的室友商量之后,好心的室友答應幫我們還鑰匙,并預先把10歐押金退給了我們。
今天預訂的是一種叫 Benelux Youth 的比利時火車通票,從布魯日到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每人28.5歐。我們計劃中途在鹿特丹下車去看一看小孩堤防,然后再順道去一趟海牙,反正當日內到阿姆斯特丹就可以了。
這趟行程計劃起來還挺復雜的。
先說第一段,從布魯日到鹿特丹并沒有直達的列車 —— 事實上,需要轉兩次車。我們搭乘上午8:18從布魯日出發的 IC 1808,9:42到達安特衛普(Antwerpen Centraal);在安特衛普轉乘 Regional 2559,10:38到達 Roosendaal;接下來再轉 IC 2643,11:20終于到了鹿特丹(Rotterdam Centraal)。
安特衛普是比利時第二大城市,也是比利時最大的港口。火車在這座城市停靠好幾個站 —— 我們第一次就下錯站了,幸好很快便意識到不對,及時詢問乘務員之后又跳回了火車。
安特衛普也是當年玩“大航海時代”經常停靠的一個大港。這次雖然只是路過,但僅僅從火車站的內飾就可以看出它深厚的歷史沉淀了。下回來比利時一定要給它留出個行程。
快11點半,我們順利抵達鹿特丹。這個站寄存行李超貴,一個大號寄存箱要EUR 7.25,還只接受特殊的卡(反正現金和我的信用卡都不行)。于是我們不得不花了十來分鐘,找到車站服務臺的工作人員,請他幫我們刷卡,然后我們再找了個路人換零錢還他。
中午12點,我們在車站外坐上公交,單程3歐元去渡船碼頭。
火車站離碼頭并不遠,約莫也就六七分鐘車程。
下了電車一眼就看到了著名的伊拉斯謨橋(Erasmusbrug),也被稱為“天鵝橋”。這座建成于1996年的斜張橋長802米,塔高139米,跨越新馬斯河連接鹿特丹北部和南部地區。為了便于船舶通過,伊拉斯謨橋有一個89米長的開闔式橋梁 —— 它是西歐最大、最重的開闔式橋梁。
我們要從這里乘船去小孩堤防,往返據說要3個小時。碼頭邊上有一個挺大的售票中心,往返船票含風車村門票總共12.5歐/人。
十二點半,waterbus靠岸。我們,以及好多帶著自行車的歐洲人,一起登船出發。
寬大的水上巴士開了大約半小時,在中途一個小渡口停了下來。想去小孩堤防的話需要在這里換乘支線渡輪。
風車!風車!
從鹿特丹的碼頭Rotterdam Erasmusbrug乘坐水上巴士到達一個叫Dordrecht Merwekade的渡口,小孩堤防風車村就是在這里了。
從渡口步行20多分鐘,風車群如同一幅油畫般逐漸顯露出來。
在這19座有著近三百年歷史的風車中,只有第8號風車是開放給游客參觀的。當年風車的主人們就是這樣居住在風車里的。
也許正是因為相對不便的交通,使得小孩堤防還沒有被過重的商業味和煩人的旅行團沾染。如果有機會,請一定來這里看看 —— 至少我十分慶幸當初計劃行程的時候堅持保留了這一站。
藍天白云下,那些像是從油畫里走出來的風車群一路鋪向原野的盡頭。波光粼粼的運河兩岸,巨大而古老的風車沉默地站立了數百年的時光。靜謐祥和,一如我想象中的場景。
走著走著... 唔,我們好像迷路了。
越走越遠,也不知道繞到哪里去了...
好在地球是圓的,雖然費了不少力氣不過總算是重新回到了渡口。我們在這里等了挺久渡船才來,其間無聊地把昨天布魯日買的比利時巧克力全給吃了...
大約3:40坐上渡輪,4:20左右就回到了鹿特丹。
鹿特丹還有一些著名的景點,比如立方體什么的,不過地圖上看著有點遠所以懶得去了。直接坐電車回火車站吧。
傍晚5:03,我們坐上火車,不到半小時就到了海牙(Den Haag 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