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從哪里來:中國家庭的財富方案》讀書筆記
基本信息
推薦指數:五星
內容簡介:聽過香帥老師的得到課程,香帥老師能通過讀者容易理解的方式講解金融規律、知識。這本香帥老師的書,也非常值得一讀,通過清晰的數據對比,形象生動的一個個典型故事,讓人們看到當前中國社會發展中,在職業方向、城市選擇,資產配置等方向的趨勢,并且通過與其他國家的橫向對比,讓人對中國所處的位置、面臨的挑戰,有了一個更全局的理解。通過一個個外顯的結果,解構其內在邏輯,讓人視野開闊。
雖然是2019年完成的書,但在2021年來看,書中的結論依然非常有用。
類型:經濟,社會
閱讀日期
開始日期:2021/09
終止日期:2021/09
一、中國的高速發展解構
未來已不再是曾經的未來,現在也不再是曾經的現在。
2000~2013? 中國高速增長來自兩種力量:城鎮化和全球化下的工業化。
2013~2019?? 2012年工業部門就業人數占全國就業人數達到巔峰,開始拐點下滑,持續穩定的經濟增長需要從工業化驅動轉入服務業驅動模式。
2019~2020中國進入萬元美金社會。在未來10年,以大中城市為載體的城市化會成為主導,高端制造業的發展和服務業的升級會成為主要表現形式。
從2000年到2018年,中國房地產從23萬億元上升到321萬億元,增長近13倍。中國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從3721元上漲到28228元,積累漲幅近660%。從歷史數據看,房地產的增速要快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
二、個人職業
在一個普通人的財富積累過程中,70%以上的財富來源是勞動所得。
2.1 職業與財富
職業選擇是普通人財富積累的重頭戲。所有資本中最有價值的是對人本身的投資。
職業選擇,選擇即命運
? ? ?? 推石頭型職業:可重復性的勞動,時間的積累并不會帶來收益的提升。
?????? 滾雪球型職業:“怕死、愛美、孤獨”的消費趨勢創造了有長期復利效應的滾雪球職業機會。
2.2 金融視角下的“滾雪球型”職業和“推石頭型”職業
??????? 每個人都可以被看做資產,資產的基本價值就是未來創造的所有價值的總和。如果一個資產未來每年創造的價值增速很高,折舊率很低,這個資產的基本價值自然就會高。
???????? “技能型人力資本”,一個人的知識,技能的積累速度超過更新速度,這類人力資本不但不會隨歲月產生折舊損耗(人力資本生理折舊率很低),反而可能增值。
2.3 2020:人工智能改造職業的“創世界之年”
2017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從2012年的2.3萬臺,猛增到13.8萬臺。
人工智能迎來了大爆發,2018年滴滴出行發布人工智能產品“交通大腦”,通過大數據規劃交通系統運行方案,如濟南智慧信號燈,每天為市民節約三萬小時通行時間。2017年,京東建立首個全流程無人倉庫,商品上架,分揀,打包,卸貨都由機器人完成。京東昆山倉庫的操作人員,利用人工智能,一天可以處理12萬個訂單,準確率高達99.99%。
數碼相機、手機對膠卷相機,電冰箱對美國制冰業的打擊,都是行業底層邏輯的徹底顛覆,降維打擊。
2020年,對于可編碼型職業,人工智能帶來的就是降維打擊。你的職場對手不再是人,而是不知疲倦,從不出錯,進步飛速的人工智能。李開復提出一個判斷職業是否會被人工智能替代的“五秒鐘準則”,一項工作中需要思考和決策的問題可以讓人在5秒內做出,這項工作就很有可能被人工智能技術部分或全部取代。
人工智能影響的十大低危與十大高危行業
以電話銷售為例,一人員工每天最多能打300通電話,以每月工資3000元算,年薪在3.6萬元。而電話營銷機器人,一天能撥打800~1000通電話,每年1萬元左右成本。(這里成功率差異如何?)
人工智能對人類社會來說是場全新的挑戰,之前的技術進步是機器對人類體力勞動的不斷替代,而人工智能入侵的領域是人類的腦力勞動。騰訊新聞寫作機器人dreamwriter,0.5秒可以寫出一篇1000字的新聞報道。
對職業分類分析,與人打交道的社區和社會服務,管理,醫療保健等職業,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概率最小,生產制造,辦公,行政這類可編碼職業,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概率最大。
按照牛津大學經濟學家的說法,難以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技能有三類:社交智慧,創造力,感知和操作能力。
????? 社交智慧包括社交洞察力,談判能力,同理心等社交和情感能力。
????? 創造力包括原創力和藝術審美能力。
????? 感知和操作能力,主要是手指靈敏度,協調操作能力和應付復雜工作環境的能力。
2.4 2020年:萬元美金社會的職業新賽道
截止18年底,我國注冊護士總數410萬,每千人擁有注冊護士數為2.94名,落后于歐盟(8名),美國(10名),日本(11.5名)的水平,國家規劃2030年要提升到4.7名。
“怕死,愛美、孤獨”創造的需求和供給
“怕死”的職業風口
在生命的最后七八年里,老人是需要日常照護的。
有數據估算,我國需要康復服務人口超過1億,而目前康復醫學專業人員僅4萬人左右,市場缺口30萬。巨大的人才缺口給了普通人逆襲的機會,上海、北京三甲醫院是各大頂尖醫學院畢業生的夢想之所,競爭激烈,但醫院的康復科的大量年輕醫生來自普通專科學校。
物資匱乏時代,人們往往愿意為有形的產品付費,不愿意為無形的知識,技術,服務付費。進入萬元美金社會,收入的上升,意味著消費從注重數量轉向注重質量,從“使用”轉向“服務”,從“有形”轉向“無形”。人類對生命質量的要求上了一個臺階,醫護服務的地位會越來越重要,溢價會成為常態。
醫生職業就是滾雪球職業,人力資本折舊速度較慢,隨著年齡增長,醫生積累了大量的從業經驗,有助于提升對疑難雜癥的判斷力,越老越值錢。
“愛美”世界
食必常飽,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麗。
2013年針對英國2000婦女的調查,“美發”一項平均支出約合人民幣2610元,約2018年我國美容支出的10倍。
2018年日本每千人接受醫美療程的次數為27.1次,美國為51.9次,韓國為86.2次,我國僅為14.8次,在我國,醫美市場還是一片藍海。
都市中產女性和單身貴族們的“悅己型消費”推送了“顏值經濟”的蓬勃發展。預計2020年,中國美業規模接近2萬億,平均年增長率15%。
健身教練、美甲美睫等職業,依靠互聯網帶來的用戶連接,依賴工作中的經驗與手藝,使得初高中學歷,也能達到萬元收入。相比于醫生、it工程師等需要高學歷的滾雪球職業,抓住顏值經濟增長紅利的人,低學歷者,找到了逆襲的財富上升通道。
“孤獨”的二次元
越文明、越孤獨。當今社會,人完全可以依靠陌生人生存下去,不再需要依賴家庭或集體提供互助功能。
研究發現,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國家,獨居人口比例也會更高。47%的瑞典家庭是單身家庭,30%的日本家庭只有一個人。截止2017年,我國15歲以上未婚人口總數為2.15億,再加上2300萬的離婚人口,單身人口規模到2.4億,占總人口的17%。
日常996,一個人吃飯,看電影,搬家,去醫院,在網上叫嚷“好孤單”,實際上并不愿意出門社交,認識新朋友,反而熱衷于擼貓逗狗,玩《旅行青蛙》,這是一個陌生城市獨居年輕人的寫照。
空巢、空心。2018年《中國城鎮居民心理健康白皮書》的調查顯示,我國73.6%的城鎮居民處于心理亞健康狀態,16.1%的城鎮居民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
發達國家也有類似的歷程,截止2018年,美國從事心理衛生工作的人員超過30萬,平均每千人擁有0.4位心理咨詢專家,但是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只有4000名心理咨詢師。目前美國有12.5萬心理咨詢專家,平均年薪8.7萬美元,比全美勞動者平均薪酬高66%。
截止2018年底,我國持有國家二級、三級心理咨詢師證書的有120萬,但目前很多咨詢師缺乏規范、扎實的系統培訓,據業內估計,120萬心理咨詢師中真正有能力提供專業服務的再3%左右,這樣計算專業咨詢師不到10萬人,平均每千名中國人中擁有專業咨詢師不足0.1人。
除心理咨詢師外,寵物也成為新的情感寄托。2019年10月,通州還出現專門招收寵物狗的幼兒園。截止2018年,中國養寵物家庭數量為9978萬戶,相比6年前增長43.9%,中國70%的寵物主人是年輕人,年齡在20~35歲,生活在一二線城市,把寵物當加人,有大量養護,健康醫療等方面的信息和產品需求。“寵物經濟”也催生出一系列“滾雪球型”職業。
《2018年新職業人群工作生活現狀調研報告》,有28%的寵物醫生月收入超過2萬元,而且面臨巨大缺口,截止2018年,我國拿到獸醫資格證書的醫生只有9.1萬人,平均1000個寵物才有1位獸醫。
三、位置選擇
3.1 人類的財富從來都和城市緊密相連
羅斯柴爾德家族在倫敦通過大量發債,貸款給英國政府,借力英國崛起,完成巨額財富積累。
扎克伯格給臉書融資時,因被波士頓投資人拒絕,公司搬到了硅谷,獲得了啟動資金,從斯坦福招募到大批技術人才。
對于阿里,21世界初長三角輕工業民營企業遍布各地,杭州的金融體系開放也是阿里成功的重要因素。
不同城市帶來不同財富創造力,你所在的城市也決定了你財富的上限和下限。
3.2 人口進一步聚集還是大趨勢
2006年世界平均人口聚集程度是52,其中美國是72.3,日本是92.9,韓國是89.6,英國是84.7。相比之下,中國只有36.2人口聚集水平。
2019年中國常駐人口前30位大城市人口數量占比全國人口的比重才25%,遠低于同期美國46%的比例。
規模越大的城市,學歷和工作經驗的溢價越高。人口越密集,越有機會和更有經驗的人在一起,向更優秀的人學習,成長速度會更快,單位面積的人力資本產出會增加,效率會提升,創造更大的財富。
3.3 大城市與小城鎮的合作博弈:規模溢出效應
企業選址三大要素:成本、勞動力和知識外溢。
3.4 技術重構:接入大城市規模的小城鎮
移動互聯網技術使得大城市的規模溢出呈現出另外一個形態:很多點狀的小城鎮得以接入城市網絡,通過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平臺企業,帶來了新的發展。如盒馬鮮生打通產地到餐桌的供應鏈體系,淘寶、抖音、等互聯網平臺,把無數小城鎮接入城市網絡。
四、遇見房產拐點
4.1 房地產,增長與財富
勞動是財富之父? 土地是財富之母。
全球范圍內,房地產在居民總財富的比重較大,在49%左右。發達國家房地產在居民總財富中的占比比發展中國家低一些。美國房地產占總資產的占比約26%,英國這個數字是35%,德國是42%,意大利是50%,西班牙是60%,中國是54%,印度是77%。
中國家庭資產比較單一,主要在房產和銀行理財上。在美國,保險、基金、儲蓄、債券等都占了相當大比例,更加多元化,這應該會是后續發展的趨勢。
房產的價值是土地的價值,土地的價值來自土地上經濟的增長潛力,即大家對這片土地創造價值的預期。房地產就是城市的股票。
地方強信用背書,城市融資發展,人口的流入等都是正循環。2017年土地收入占地方政府財政總收入的近一半。
4.2 2019-2020年:這次不一樣?
政府調控持續,堅持房住不炒。
房地產價值和房產價格兩個概念:房地產財富的內在價值取決于中國的長期增長趨勢,房地產財富的價格波動,受到宏觀經濟政策的影響。
城市規模越大,經濟增速越快。房地產內在價值越大。
以史為鑒,從發達國家的歷史發展軌跡看,人均GDP達到1玩美元時,伴隨著城市化的結束,房價整體快速上漲也基本結束。
4.3 2020年房產趨勢
人類的自然選擇一定是找一處自己最“舒適”的地方定居。不同收入階段,對舒適的定義不同。
跨越1萬美元gpd時,經濟體進入后工業化階段,中產階層物質需求基本滿足,開始追求自我實現,自我發展,由生存性消費轉向發展性消費。
隨著收入的增加,人們的時間(位置需求)變得越來越貴;隨著財富的積累,人們愿意為舒適(氣候等環境需求)付出的溢價在增加;隨著自身財富的增加,財富“代際轉移”(教育投資)的意愿增強。這些因為需求改變而產生的溢價,就是房地產的投資機會。
學區溢價,一下讓人看懂房屋的價格:每片區的房價(y)=居住價格(K)*房屋面積(x)+房屋的學區價格(b)
供給、需求兩端。供給彈性,建造房屋的難易程度。物以稀為貴。
五、中國面臨的新發展
這世界沒有真相,只有認知。
中美貿易磨蹭的本質是美國看到中國不斷的增長,對美國地位造成潛在威脅,所以在科學技術、貨幣金融、全球領導地位等三個核心競爭力上,對中國提出要求,貿易摩擦只是美國爭取其核心利益訴求的工具。
面對美國的遏制,唯一要做的是增強自己的實力,迎難而上,直面挑戰。
房價增速=經濟增速+通貨膨脹速度+城市化速度,中國房價的上漲并不是特例,而是世界的普遍現象。
中國高速發展:工業化超前,城市化滯后是我國經濟結構的本源性特征,也是很多經濟結構問題的根源。伴隨著工業化的比重降低,服務業的崛起,經濟轉型在悄然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