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有許多美好的東西,如果我們大喊,我們就無法述說,”亨利·戴維·梭羅在深思中注意到:靜默可以讓表達變得高貴。在此的一年前,他在他的日記中寫道:“我希望聽到夜晚的寂靜,因為寂靜是積極的、能夠被聆聽的。“一個半世紀后的今天,苦樂參半的情感,幾乎讓人難以承受,因為我們發現自己身處一種把高聲誤作權威,把吵嚷誤作表達,把尖叫誤作內容的文化中。我們似乎已經忘記了蘇珊·桑塔格在半個世紀前提醒我們的:“靜默,不可避免地,仍然是一種表達方式。”它有自己的審美,學習如何運用靜默是偉大的生活藝術之一。
那高貴的、瀕臨滅絕的靜默,由作家Katrina Goldsaito和畫家Julia Kuo在《靜默之聲》這本繪本中展現——一個名叫Yoshio的小男孩,在東京的喧囂中,因為靜默不可言說的空靈之美而覺醒,并且教會了自己這種秘密語言。
在Goldsaito小夜曲般抒情的描寫中,一部分運用了民謠,一部分運用了俳句;而Julia Kuo的插圖,則在漫畫和Chris Ware的插畫風格之間轉換,讓故事充滿詩意和魅力。
一、下面我們就來感受一下這個故事耐人尋味的意義:
Yoshio在一個下著雨的清晨離開家,推開家門,便步入了一個由各種城市嘈雜的聲音組合而成的喧嚷的世界——雨滴滴在傘上的節拍聲,雨鞋踩在泥蕩里,吱吱格格作響。
當他在這種聽覺的奇妙世界穿行時,他突然被一個最奇妙的聲音迷住了。他跟隨這個聲音,發現了一位彈奏古箏的人。
這位古箏演奏者演奏著,音符若有若無,一閃而過,這聲音讓Yoshio入迷。當曲子結束時,Yoshio說:“老師,我喜歡聲音,但從來沒有聽過這樣的聲音。”
古箏演奏者笑了,聲音像是媽媽花園里隨風搖曳的銅鈴的聲音。
“老師,”Yoshio說:“您有最喜歡的聲音嗎?”
“最美的聲音,”古箏演奏者說:“是靜默的聲音。”
“靜默?”Yoshio問道。但演奏者只是神秘地笑笑,便繼續演奏了。
帶著疑惑和被這神秘信息激發的好奇心,小男孩出發去尋找靜默。
他走到他所知的最安靜的地方,操場后面的竹林,但這寂靜依然伴隨著外在世界的聲音。
當風讓竹子彼此撞擊,便會發出哐哐哐的聲音。他閉上眼睛,聽到了風吹竹葉的沙沙低語,很美,卻不是靜默。
Yoshio穿過城市回家,他繼續尋找靜默:在火車站,在飯桌上,在洗澡的時候。
甚至在晚上,當其他人都入睡后,他想要聆聽靜默,卻只聽到遙遠的無線電調頻微弱的嗡嗡聲。
第二天早上,他比其他人更早到達學校,坐下來讀一個故事。他被這故事完全吸引,仿佛被帶到了一個長久以來一直尋找的不可言說的地方。
突然,在書的一頁中,他聽到了。
沒有腳步聲,沒有人的交談聲,沒有廣播,沒有竹林,沒有被撥弄的古箏的聲音。
在那一剎那,Yoshio甚至不能聽到自己的呼吸聲。他從內心感受一切事物。如此平和,像是雪后的花園,又像是曬在陽光下的羽絨被。
靜默一直在那里。
在那一刻,他明白了我們常常遺忘的一點:靜默并不是聲音的缺失,而是內在聆聽意識的出現。它協調人思想的耳朵與靈性所向往的某種內在寧靜的方向的一致。它通常在擁擠逼仄中滋長,卻不同于孤獨,它比孤獨更向上。
二、注解:
1. 俳句:
俳句是日本的一種古典短詩,由“五—七—五”,共十七字音組成;以三句十七音為一首,首句五音,次句七音,末句五音。要求嚴格,受“季語”的限制。俳句是中國古代漢詩的絕句這種詩歌形式經過日本化發展而來。同時在日本以每日小詩的形式發展。如:
馬に寢て殘夢月遠し茶のけぶり
迷蒙馬背眠,月隨殘夢天邊遠,淡淡起茶煙。
2. Chris Ware的插畫風格:
Chris Ware是美國的一個插畫藝術家,他創作了很多優秀的漫畫作品,是New Yorker封面的常客。畫風穩重,卻打動人心。常常獨創蹊徑,將邏輯思考、推理和語言以無聲的繪畫的方式呈現在作品中。
三、尾聲:
一邊寫,一邊被這本小書感動。我們常常向外肆意張望,卻疏于觀照自己的內心。東方文化有著深沉的觀照內心的傳統,中國的禪茶文化、日本的佗寂之美,都反觀出人在喧嚷的塵世尋求內心寧靜的向往。靜默之聲不可說,靜待回歸本心的你,細細體會。用最愛的葉芝的詩來表達我的內心:
我現在就要動身,因為日日夜夜總聽見,
那里的湖水輕輕拍打著湖岸;
每當我佇立在路旁,或在灰色的人行道上,
那聲音總是在我的心靈深處震響。
? ? ? ? ? ? ——【愛爾蘭】葉芝《茵夢湖島》
END
我是麥小熙,更喜歡探究紛繁復雜現象后面的統一。希望不斷突破認知的界限,破除最深的無知,證悟最初的那個一。堅持原創翻譯介紹全球各領域最棒的圖書,持續分享有價值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