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招行一則暖心廣告火遍微信朋友圈,將父母對子女無私的關愛融入在一道番茄炒蛋中。
剛出國留學8天的兒子請外國同學聚會,不會做番茄炒蛋這個菜,就用微信請教父母,父母先是發語音,兒子說聽不清楚,過了一會,父母發過來幾段視頻,兒子照著做后,得到了同學們的贊揚。在與同學聊天中才意識到國外與中國的時差,此刻的中國時間是凌晨4點。父母為了跟兒子做演示,凌晨起來,母親做菜,父親拍攝。
短片結尾處母親端起做好的番茄炒蛋,臉上流露出滿足的笑容,配上的字幕“想留你在身邊,更想你擁有全世界”一下戳中淚點,一時間,喚起內心深處無數溫暖的記憶。
番茄炒蛋是中國的家常菜,基本上每家每戶都會做,各家做的味道大致相似,但細細品嘗確各自精彩。番茄炒蛋至今仍是我最喜歡吃的菜,母親做的番茄炒蛋里面雞蛋炒的很散,一個雞蛋可以做成2-3個雞蛋的效果,滿盤都是一粒一粒金黃色的雞蛋花,與紅色的番茄、綠色的香蔥搭配在一起,色香味俱全,我們家的番茄炒蛋屬咸鮮口。
有了小家以后,常去愛人家蹭飯,岳父母也深知我的喜好,基本上每次我去都會有番茄炒蛋,善于料理魚類菜品的岳父,對烹飪其他美食也頗有一番心得,愛人家喜歡甜口,日常做菜也少不了加糖,慢慢習慣以后,感覺加了糖的菜更加鮮美,這種飲食習慣也潛移默化到了我和愛人的小家。
番茄炒蛋是母親手把手教我做的第一道菜,和視頻中一樣,從如何打蛋到如何讓番茄出汁。。。我和愛人的小家做的番茄雞蛋的版本,結合了各自家庭的特點,我給它取名為番茄雞蛋plus,融合了我家湯汁多和愛人家味道鮮的特點,雖然愛人會覺得我小氣,雞蛋打的太散了,一筷子夾不起來幾塊,我覺得這就是生兒子和生女兒的區別,男孩吃的多,下飯最關鍵,只能求量。女孩吃的少,可以對食物的精致程度提出更高的要求。
?
食物的記憶深遠影響著我們,寶貝女兒吃了我做的番茄雞蛋臊子面,邊打嗝邊說“老爸,可以啊”,我和愛人當場都笑翻了,自豪感蹭蹭往上直竄。我想這個場景,我和愛人會記住,女兒也會記住,這是對食物的記憶,更是對親情的記憶。
中國美食從南到北,都能看到番茄雞蛋的影子。番茄雞蛋是一個包容性很強的菜肴,湯汁濃稠點是菜,加少量水可以做成臊子拌面吃,加多一點水和粉絲就成了湯,還可以做成疙瘩湯等各式佳肴,犒賞著全國各地的人們,讓他們在辛苦勞作之后能享受一頓飽含家鄉味道的美食。
家,就在身邊,我,不曾走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