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眾人拾柴
在“云夢之間”養老院的實際運營過程中,九仙的四舅莫連固還給李小光提出:對于那些家庭矛盾比較激烈,子女就贍養義務產生分歧,被迫入住養老院的老人,必須適當地降低服務檔次。譬如,一個房間安排多人。這一點,李曉光請莫連固放心,他說他會考慮的。
四舅媽王路萍則從自身的身體變化情況出發,意味深長地對李小光說,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的心理需求是不一樣的,她說人在年老之后要適應接下來閑暇的時光是需要一個過程的。這個特殊階段的老人可能也正在經歷著“更年期”的折磨,同時伴隨著歲月的更替,老人的身體狀況也在發生著潛移默化的變化。而子女們卻沒能看到父母滿是皺紋的臉,佝僂彎曲的背,花白如霜的鬢發和蹣跚笨拙的腳步。這也能理解,子女們迫于生活的壓力,兄弟姐妹間生活層次的差異等現實問題難免會產生贍養義務上的分歧。此時,老人就只能選擇到養老院來養老。因此,作為可以給他們帶來快樂的養老院,就應該承擔起這份責任來。
李小光聽著堂姨娘王路萍的話,內心無比的激動。他想,只有初中畢業文憑的小姨娘,說起話來,還真的是頭頭是道。自己回來選擇接管九仙興辦起來的這所養老院,他是選對了。有戚家莊眾人的支持和幫助,這份責任應該能承擔起來的。
某天,大伯李盛龍又情真意切地對他說,俗話說的好呀,“養兒防老”。可現實中,老人們遇到如此情形往往會不由自主的產生失落感、孤獨感。所以,養老院必須用治病要看療效,贏得客戶要靠口碑的模式打造養老品牌——養老院既是老人養老的地方,也是老人們交心談心的場所。
李盛龍一直于機關里工作,他說,關于享受政府福利的孤寡老人,這里主要是指復員回鄉的殘疾軍人等。針對這部分群體,養老院可以推出10個左右的床位給予“殘疾軍人優惠計劃”,讓他們以優惠價格享受養老院安老服務。當李小光將大伯李盛龍的這一建議,于一個合適的時機里,說給梁超然聽的時候,當下就得到了超然的贊許,并說,局里還將給予“云夢之間”養老院一些資金上的扶持。
梁超然還告知了李小光另外一種現象:目前,社會大眾對養老院的接受程度普遍還較為低下,中國傳統的家庭觀念不管對于老人,還是子女、親友們都有著根深蒂固的束縛。老年人不是迫不得已,更加愿意待在自己家中,既是為了自己過得自在,也是為了維護子女們的社會形象;子女們從社會孝順觀念、家庭情感、經濟壓力等出發,寧愿讓父母成為空巢老人,也不愿意把養老院作為養護老人的首選。
超然說 :針對這樣的現狀,養老院應該采取“跟蹤式服務”的理念。為每一位入住的老人建立起健康檔案,同時根據老人入住時身體狀況的評估,擬定老人在院期間養老院與親屬的電話交流回訪時間。回訪的目的主要是讓入住的老人家屬能夠掌握老人至入住以來的身體、心理等多方面的健康,做到疾病的早發現早治療,家人更放心,讓子女盡孝不再有遺憾。縣民政局對各個鄉鎮的公辦養老院已經這樣做了,“云夢之間”更應該這樣去做的。
因此,李小光于全院職工會議上便這樣說開了:對于老人來說,經歷了歲月的洗禮,他們的內心更多的是懷揣著一顆“童年”,不愿孤獨老去,而是更加向往集體的生活。入院后的老人,必須采取一種全新的老人管理模式“讓其回歸最純真的生活”,即讓每一位入住的老人在享受基本的護理以外多參加院集體的各種活動,從而讓老人之間互幫,體驗共樂的生活。
李小光于會議上,最后還說到了醫療問題。他說,前期建立起來的醫務室必須進行完善,我們將聘請一位駐院醫生在院保證老人們的身體健康。對于那些病情特殊,院內無法處理的疾患,養老院將與附近醫院簽訂轉診合作協議,確保老人在染重病時能夠及時進入更加專業的醫院去接受治療。【待續】
前瞻馬耳九仙山。碧連天。晚云間。城上高臺,真個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嬋娟。小溪鷗鷺靜聯拳。去翩翩。點輕煙。人事凄涼,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歌笑處,垂柳下,矮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