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春 天 的 味 道(七)
? ? ? ? ? ? ? ? ? ? ——蠶豆
? ? 在滬上人家的初春的餐桌上,可以說是從一碗蠶豆開始的。每年的此時此刻,家家戶戶都會烹制出一道蔥油蠶豆來。那嫩綠的蠶豆包裹著油亮的蔥香,大概就是春天餐桌上的一道儀式吧。這一份來自田間的美味,不僅是對春天的味覺上的記憶,更是承載著人們對時令食材的一種偏愛。
? 都說,春雨貴如油。一場春雨過后,在滬上郊區的田間里,那嫩綠的蠶豆,猶如翡翠珠玉般的綴滿枝頭。這時的蠶豆,不僅是時令的饋贈,更是人們餐桌上的美味。從家常小炒到宴客珍饈,道道蠶豆佳肴,都以它不同的烹飪手法與食材的搭配,演繹出一道道的,層次豐富的,舌尖上的春日滋味。
? 記得,在我小的時候,家家戶戶都經常會做一大鍋叫作咸肉的菜飯,尤其是在蠶豆上市的時候。其實,咸肉菜飯的燒制非常的簡單,那是把咸肉和大米,再加上青菜,蠶豆,等混合在一起煮,那這一鍋熱熱鬧鬧的春意美味,都在了人們的嘴上。是吧,滬上的春天很迷人,迷人就在于有了餐桌上的那一粒粒的蠶豆上。它甚至在紅燒肉的面前,也許這一鍋的菜飯的性價比更高。? ?
? 當然,從街頭巷尾的家常小炒到宴席上的精致料理,蠶豆都是以其獨特的包容性與百搭性,成為了滬上人家的春日餐桌上的靈魂角色。它不僅承載著人們對春日的期許,更是以多樣的風味,喚醒了人們沉睡多日的味蕾,讓每一口都成為與春天的深情對話的愿望。
? 也記得,在我年輕的時候,在飯店曾吃過一道叫作“春蔥薺菜拌蠶豆”的菜。春蔥的青澀與薺菜的野香賦予了蠶豆清新之氣,涼拌的清爽口感恰似春日微風拂面。它將蠶豆的平凡升華為一道高級料理,每一粒蠶豆都仿佛包裹著田野與廚師的秘密。我在宴席上,也吃過一道叫作“蠶豆燴鮮肉豆腐餅”和“蠶豆豚肉蒸膏蟹煲”它們彰顯了廚師們的奇思妙想。鮮肉與豆腐餅的軟嫩,膏蟹的豐腴在蠶豆的調和下,既保留了各自的鮮美,又形成了渾然一體的和諧口感。高湯辣燴鮮蠶豆,則以濃稠的高湯為底,辣味與蠶豆的甘甜交織,暖胃又提神,是一道冬去春來驅寒暖身的佳肴。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也吃過一道叫作“蠶豆菜脯炒咸肉”,它以咸肉的醇厚與菜脯的焦香為基底,蠶豆的清甜如春雨般浸潤其中,三者交織出樸實卻驚艷的平衡,一口咬下滿是江南水鄉的溫潤的實在感。它在蠶豆的甘甜之中,能碰撞出酣暢淋漓的味覺上的沖擊。所以有人就說,蠶豆是春天的一顆碧綠的紐扣,只要劃了十字,味美便就入了魂。所以我也說,無論如何,都要去嘗嘗這一道春之尤物。因為它原本無味,但經點化,便成了滬上人家嘴上的美談。?
? 我想說,從街頭巷尾的家常小炒到宴席上的精致料理,蠶豆都以其獨特的包容性與百搭性,成為滬上春日餐桌上的靈魂角色。因為,它不僅承載著人們對春日的期待,更是以多樣的風味,喚醒人們沉睡多時的味蕾。它讓每一口的滋味,都成為了與春天的深情對話。在這與之搭配的蠶豆的菜肴中,人們嘗到的不僅是對食材的本味,更是對春日獨有的詩意與生命力。?
? 我們知道,蠶豆是人類栽培的最古老的食用豆類作物之一。據《太平御覽》記載,蠶豆是西漢張騫出使西域時期傳入中國。蠶豆中含有多種微量元素,能調節大腦和神經組織的重要成分,也可促進人體骨骼的生長發育,預防心血管疾病,延緩動脈硬化。中醫也認為,蠶豆性味甘,平,歸脾、胃二經。有益氣健脾、利水消腫之功效。可治膈食,水腫,倦怠少氣,尿少等癥。蠶豆的花,葉,果莢亦可入藥。
? 我曾在那一本書上見過,楊萬里在他的一首詩中寫到:“翠莢中排淺碧珠,甘欺崖蜜軟欺酥。”他的意思是說,蠶豆入口酥軟,沙中帶糯,柔膩適宜,美味可口,從嫩到老,從鮮到干,可配肉蔬,吃法多樣,實惠樸素。《農書》上也記載說;“百谷之中最為先登之物,蒸煮皆可食,代飯充饑”之說。若要得其真味,吃出雅趣,必須是新鮮的嫩蠶豆。就像是袁枚在他的《隨園食單》書中所說:新蠶豆之嫩者,以腌芥菜炒之,甚妙。隨采隨食方佳。
? 最后,我以“翛然山徑花吹盡,蠶豆青梅存一杯。”的詩來作結束。時至初春,蠶豆嫩鮮,大家也不妨在家也試著做一盤,在佐以黃酒一杯,來咀嚼這清甜之味。并在自己微醺之中,來送冬迎春,時乃美妙之事也。若能再講究一點,或是再高級一點,可以佐以些春筍,豌豆苗,薺菜,火腿丁,不就有了所謂的“五谷豐登”的意味了嗎。
? 我喜歡春日的蠶豆,也喜歡吃春日的蠶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