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內容:
【原文】
冬十月,燕王皝遷都龍城,赦其境內。
建威將軍翰言于皝曰:
“宇文強盛日久,屢為國患。今逸豆歸篡竊得國,群情不附。加之性識庸暗,將帥非才,國無防衛,軍無部伍。
臣久在其國,悉其地形。雖遠附強羯,聲勢不接,無益救援。今若擊之,百舉百克。
然高句麗去國密邇,常有窺窬之志。彼知宇文既亡,禍將及己,必乘虛深入,掩吾不備。若少留兵則不足以守,多留兵則不足以行。此心腹之患也,宜先除之。
觀其勢力,一舉可克。宇文自守之虜,必不能遠來爭利。既取高句麗,還取宇文,如返手耳。二國既平,利盡東海,國富兵強,無返顧之憂,然后中原可圖也?!?/b>
皝曰:“善!”
將擊高句麗。高句麗有二道,其北道平闊,南道險狹,眾欲從北道。
翰曰:“虜以常情料之,必謂大軍從北道,當重北而輕南。王宜帥銳兵從南道擊之,出其不意,丸都不足取也。別遣偏師從北道,縱有蹉跌,其腹心已潰,四支無能為也?!卑亸闹?。
十一月,皝自將勁兵四萬出南道,以慕容翰、慕容霸為前鋒,別遣長史王寓等將兵萬五千出北道,以伐高句麗。高句麗王釗果遣弟武帥精兵五萬拒北道,自帥羸兵以備南道。慕容翰等先至,與釗合戰,皝以大眾繼之。
左常侍鮮于亮曰:“臣以俘虜蒙王國士之恩,不可以不報。今日,臣死日也!”獨與數騎先犯高句麗陣,所向摧陷。
高句麗陣動,大眾因而乘之,高句麗兵大敗。左長史韓壽斬高句麗將阿佛和度加,諸軍乘勝追之,遂入丸都。釗單騎走,輕車將軍慕輿埿追獲其母周氏及妻而還。會王寓等戰于北道,皆敗沒,由是皝不復窮追,遣使招釗,釗不出。
皝將還,韓壽曰:“高句麗之地,不可戍守。今其主亡民散,潛伏山谷;大軍既去。必復鳩聚,收其余燼,猶足為患。請載其父尸、囚其生母而歸,俟其束身自歸,然后返之,撫以恩信,策之上也。”皝從之。發釗父乙弗利墓。載其尸,收其府庫累世之寶,虜男女五萬余口,燒其宮室,毀丸都城而還。
十二月壬子,立妃褚氏為皇后。征豫章太守褚裒為待中、尚書。裒自以后父,不愿居中任事,苦求外出;乃除建威將軍、江州刺史,鎮半洲。
趙王虎作臺觀四十余所于鄴,又營洛陽、長安二宮,作者四十余萬人;又欲自鄴起閣道至襄國,敕河南四州治南伐之備,并、朔、秦、雍嚴西討之資,青、冀、幽州為東征之計,皆三五發卒。
諸州軍造甲者五十余萬人,船夫十七萬人,為水所沒,虎狼所食者三分居一。加之公侯、牧宰競營私利,百姓失業愁困。貝丘人李弘因眾心之怨,自言姓名應讖,連結黨與,署置百寮;事發,誅之,連坐者數千家。
虎畋獵無度,晨出夜歸,又多微行,躬察作役。侍中京兆韋謏諫曰:“陛下忽天下之重,輕行斤斧之間,猝有狂夫之變,雖有智勇,將安所施!又興役無時,廢民耘獲,吁嗟盈路,殆非仁圣之所忍為也?!被①n謏谷帛,而興繕滋繁,游察自若。
秦公韜有寵于虎,太子宣惡之。右仆射張離領五兵尚書,欲求媚于宣,說之曰:“今諸侯吏兵過限,宜漸裁省,以壯本根。”宣使離為奏:“秦、燕、義陽、樂平四公,聽置吏一百九十七人,帳下兵二百人;自是以下,三分置一。余兵五萬,悉配東宮?!庇谑侵T公咸怨,嫌釁益深矣。
青州上言:“濟南平陵城北石虎,一夕移于城東南,有狼狐千余跡隨之,跡皆成蹊?!?/b>
虎喜曰:“石虎者,朕也。自西北徙而東南者,天意欲使朕平蕩江南也。其敕諸州兵明年悉集,朕當親董六師,以奉天命。”
群臣皆賀,上《皇德頌》者一百七人。制:“征士五人出車一乘,牛二頭,米十五斛,絹十匹,調不辦者斬。”民至鬻子以供軍須,猶不能給,自經于道樹者相望。
康皇帝
建元元年(癸卯,公元343年)
春二月,高句麗王釗遣其弟稱臣入朝于燕,貢珍異以千數。燕王皝乃還其父尸,猶留其母為質。
宇文逸豆歸遣其相莫淺渾將兵擊燕,諸將爭欲擊之,燕王皝不許。莫淺渾以為皝畏之,酣飲縱獵,不復設備。皝使慕容翰出擊之,莫淺渾大敗,僅以身免,盡俘其眾。庾翼為人慷慨,喜功名?,樞皟仁坊笢兀椭右玻心峡倒?,豪爽有風概。翼與之友善,相期以寧濟海內。
翼嘗薦溫于成帝曰:“桓溫有英雄之才,愿陛下勿以常人遇之,常婿畜之。宜委以方、邵之任,必有弘濟艱難之勛”。
時杜乂、殷浩并才名冠世,冀獨弗之重也,曰:“此輩宜束之高閣,俟天下太平,然后徐議其任耳?!?/b>
浩累辭征辟,屏居墓所。幾將十年,時人擬之管、葛。江夏相謝尚、長山令王濛常伺其出處,以卜江左興亡。嘗相與省之,知浩有確然之志,既返,相謂曰:“深源不起,當如蒼生何!”尚,鯤之子也。翼請浩為司馬;詔除侍中、安西軍司,浩不應。
翼遺浩書曰:“王夷甫立名非真,雖云談道,實長華競。明德君子,遇會處際,寧可然乎!”浩猶不起。
殷羨為長沙相,在郡貪殘,庾冰與翼書屬之。
翼報曰:“殷君驕豪,亦似由有佳兒,弟故小令物情容之。大較江東之政,以嫗喣豪強,常為民蠹。時有行法,輒施之寒劣。如往年偷石頭倉米一百萬斛,皆是豪將輩,而直殺倉督監以塞責。山遐為余姚長,為官出豪強所藏二千戶,而眾共驅之,令遐不得安席。雖皆前宰之惛謬,江東事去,實此之由。兄弟不幸,橫陷此中,自不能拔足于風塵之外,當共明目而治之。荊州所統二十余郡,唯長沙最惡,惡而不黜,與殺督監復何異邪?”遐,簡之子也。
翼以滅胡取蜀為己任,遣使東約燕王皝,西約張駿,刻期大舉。朝議多以為難,唯庾冰意與之同,而桓溫、譙王無忌皆贊成之。無忌,承之子也。
秋七月,趙汝南太守戴開帥數千人詣翼降。丁巳,下詔議經略中原。翼欲悉所部之眾北伐,表桓宣為都督司、雍、梁三州、荊州之四郡諸軍事,梁州刺史,前趣丹水;桓溫為前鋒小督、假節,帥眾入臨淮;并發所統六州奴及車牛驢馬,百姓嗟怒。
代王什翼犍復求婚于燕,燕王皝使納馬千匹為禮;什翼犍不與,又倨慢無子婿禮。八月,皝遣世子儁帥前軍師評等擊代。什翼犍帥眾避去,燕人無所見而還。
漢主壽卒,謚曰昭文,廟號中宗。太子勢即位,大赦。
趙太子宣擊鮮卑斛谷提,大破之,斬首三萬級。
宇文逸豆歸執段遼弟蘭,送于趙,并獻駿馬萬匹。趙王虎命蘭帥所從鮮卑五千人屯令支。
庾翼欲移鎮襄陽,恐朝廷不許,乃奏云移鎮安陸。帝及朝士皆遣使譬止翼,翼遂違詔北行,至夏口,復上表請鎮襄陽。翼時有眾四萬,詔加翼都督征討諸軍事。先是車騎將軍、揚州刺史庾冰屢求出外,辛巳,以冰都督荊、江、寧、益、梁、交、廣七州豫州之四郡諸軍事,領江州刺史,假節,鎮武昌,以為翼繼援。征徐州刺史何充為督揚、豫、徐州之瑯邪諸軍事,領揚州刺史,錄尚書事,輔政。以瑯邪內史桓溫為都督青、徐、兗三州諸軍事、徐州刺史,褚裒為衛將軍,領中書令。
冬十一月己巳,大赦。
二年(甲辰,公元344年)
春正月,趙王虎享群臣于太武殿,有白雁百余集馬道之南,虎命射之,皆不獲。時諸州兵集者百余萬,太史令趙攬密言于虎曰:“白雁集庭,宮室將空之象,不宜南行。”虎信之,乃臨宣武觀,大閱而罷。
漢主勢改元太和,尊母閻氏為皇太后,立妻李氏為皇后。
燕王皝與左司馬高詡謀伐宇文逸豆歸。
詡曰:“宇文強盛,今不取,必為國患;伐之必克,然不利于將?!背龆嫒嗽唬骸拔嵬夭环?,然忠臣不避也?!?/b>
于是皝自將伐逸豆歸。以慕容翰為前鋒將軍,劉佩副之;分命慕容軍、慕容恪、慕容霸及折沖將軍慕輿根將兵,三道并進。高詡將發,不見其妻,使人語以家事而行。
逸豆歸遣南羅大涉夜干將精兵逆戰,皝遣人馳謂慕容翰曰:“涉夜干勇冠三軍,宜小避之。”
翰曰:“逸豆歸掃其國內精兵以屬涉夜干,涉夜干素有勇名,一國所賴也。今我克之,其國不攻自潰矣。且吾孰知涉夜干之為人,雖有虛名,實易與耳,不宜避之,以挫吾兵氣?!?/b>
遂進戰。翰自出沖陣,涉夜干出應之;慕容霸從傍邀擊,遂斬涉夜干。宇文士卒見涉夜干死,不戰而潰。燕兵乘勝逐之,遂克其都城。逸豆歸走死漠北,宇文氏由是散亡。皝悉收其畜產、資貨,徙其部眾五千余落于昌黎,辟地千余里。更命涉夜干所居城曰威德城,使弟彪戍之而還。高詡、劉佩皆中流矢卒。
詡善天文,皝嘗謂曰:“卿有佳書而不見與,何以為忠盡!”
詡曰:“臣聞人君執要,人臣執職。執要者逸,執職者勞。是以后稷播種,堯不預焉。占候、天文,晨夜甚苦,非至尊之所宜親,殿下將焉用之?”皝默然。
初,逸豆歸事趙甚謹,貢獻屬路。及燕人伐逸豆歸,趙王虎使右將軍白勝、并州刺史王霸自甘松出救之。比至,宇文氏已亡,因攻威德城,不克而還。慕容彪追擊,破之。
慕容翰之與宇文氏戰也,為流矢所中,臥病積時不出。后漸差,于其家試騁馬?;蚋婧卜Q病而私習騎乘,疑欲為變。燕王皝雖藉翰勇略,然中心終忌之,乃賜翰死。
翰曰:“吾負罪出奔,既而復還,今日死已晚矣。然羯賊跨據中原,吾不自量,欲為國家蕩一區夏。此志不遂,沒有遺恨,命矣夫!”飲藥而卒。
【原文華譯】
1 冬,十月,燕王慕容皝遷都龍城,在境內發布赦令。
建威將軍慕容翰對慕容皝說:
“宇文氏強盛日久,屢為國患。如今逸豆歸是篡竊得國,人心不服。加上他性識昏庸,手下將帥都沒有才能,國家沒有防衛,軍隊沒有正規編制。
臣久在其國,熟悉全國地形;雖然他歸附后趙,但距離太遠,聲勢不接,無益于救援;我們如果發動攻擊,一定百戰百勝。但是,高句麗離我國更近,一直打我們主意。他們知道如果宇文氏敗亡,戰禍下一步就到自己,必定乘虛深入,乘我不備,攻打我國。我們如果留守的兵少,則守不住,留守的兵多,則不足以戰勝宇文氏。這正是心腹之患也,應該先鏟除高句麗。
我觀察高句麗的勢力,可以一戰而定。宇文氏一向是只求自守,我軍討伐高句麗,他一定不會遠來爭利。攻取高句麗之后,再還師取宇文氏,易如反掌。平定了這兩國,則可盡收東海之利,國富兵強,沒有后顧之憂,就可以圖謀中原了。”
慕容皝說:“好!”準備攻擊高句麗。
進軍高句麗有兩條道路,北道平坦寬闊,南道險要狹窄,眾人都想從北道進軍。
慕容翰說:“敵人以常情考慮,一定認為我大軍會從北道而來,所以他們會重兵把守北道,而輕視南道。大王應該率精銳部隊從南道出擊,出其不意,則可一舉攻陷丸都。另外再派一支偏師出北道,就算北道戰敗,他的國都腹心已經崩潰,四肢也就無能為力了。”慕容皝聽從。
十一月,慕容皝親自率勁兵四萬出南道,以慕容翰、慕容霸為前鋒,另外派長史王寓等率兵一萬五千出北道,討伐高句麗。高句麗王高釗果然派弟弟武率精兵五萬在北道布防,自己率羸弱士兵防守南道。慕容翰等先到,與高釗合戰,慕容皝投入大部隊跟隨。
左常侍鮮于亮說:“臣以俘虜之身,蒙大王待以國士之恩,不可以不報!今日,臣以死報效!”獨自與數名騎兵沖擊高句麗軍陣,所向摧陷。
高句麗陣形動搖,大軍乘勢而上,高句麗兵大敗。左長史韓壽斬高句麗將阿佛和度加,諸軍乘勝追擊,攻陷丸都。高句麗王高釗單騎逃走,輕車將軍慕輿埿追擊,俘虜他的母親周氏及妻子而還。這時,北道戰事也結束,王寓等戰敗,全軍覆沒,于是慕容皝也不再窮追。遣使招降高句麗王,高句麗王拒不出現。
慕容皝準備還師,韓壽說:“高句麗之地,我們不可留兵戍守。如今它的君主逃亡,人民星散,只是潛伏于山谷,等我大軍離去,又重新聚集,收拾余眾,猶足以為我國禍患。我們可以把高釗父親的尸體帶走,又俘虜了他的生母,等他自己來投降,再還給他,撫慰以恩信,這是上策。”慕容皝聽從。發掘高釗父親乙弗利的墳墓。帶走他的尸體,又收其府庫幾代人積累的財寶,俘虜其男女五萬多口,燒其宮室,摧毀丸都城,還師。
2 十二月二十九日,司馬岳立妃褚氏為皇后。征召豫章太守褚裒為侍中、尚書。褚裒認為自己是皇后父親,不愿在朝廷任事,苦求外出,于是被任命為建威將軍、江州刺史,鎮守半洲。
3 后趙王石虎在鄴城建造高臺館閣四十多所,又營建洛陽、長安二宮,工匠四十余萬人;又想要從鄴城修建高架閣道到襄國,下令河南四州制造南伐武器裝備,并州、朔州、秦州、雍州準備西征物資,青州、冀州、幽州則負責東征大計,全部三五發卒(家里有三個男丁的征兵二人,有五個男丁的征兵三人)。
各州負責制造盔甲的有五十多萬人,擔任船夫的有十七萬人,被水淹死、被虎狼吞食的,達到三分之一。再加上公侯、州牧、縣令等各級官員,競相經營私利,百姓失業愁困。貝丘人李弘見眾心怨怒,自稱他的姓名應了讖言書上的預言,當為天子,聯合黨羽,署置百官,事情暴露,被誅殺,連坐者有數千家。
石虎游獵無度,晨出夜歸,又多微服出行,親自去視察工地。
侍中、京兆人韋謏進諫說:“陛下忽視天下之重,而輕行于斤斧之間,如果突然有狂夫之變,雖有智勇,又能怎樣!又,興起徭役,卻不看農時,讓人民無法耕種,怨聲載道,這恐怕不是仁圣之人所忍心去做的吧!”石虎賞賜給韋謏谷帛,但工程項目還是越搞越多,游獵視察照舊。
秦公石韜有寵于石虎,太子石宣很厭惡。右仆射張離兼領五兵尚書,欲求媚于石宣,對他說:“如今諸侯的軍隊超過限額,應該給他們裁減,以強壯根本?!?/p>
石宣指使張離上奏說:“秦公、燕公、義陽公、樂平公這四位公爵,允許他們設置屬吏一百九十七人,帳下兵二百人。其余武裝部隊,允許保留三分之一,其余士兵五萬,全部配給東宮太子?!庇谑侵T公爵都滿腹怨恨,矛盾更深了。
青州上書說:“濟南平陵城北石虎,一夜之間移到城東南,有狼狐一千余只尾隨,足跡都踩出一條道路來?!?/p>
石虎大喜說:“石虎,就是朕??!從西北移到東南,是天意要讓朕蕩平江南!現在,下令諸州兵明年全部動員,朕當親率六師,以奉天命。”
群臣皆賀,上《皇德頌》者一百零七人。石虎下詔:“接到征兵令的士兵,每五人出車一乘,牛二頭,米十五斛,絹十匹,拒不繳納者斬。”人民以至于賣掉兒子以供應軍需,還是不能辦齊,在道路旁樹上上吊自殺的,一個接一個,沿途相望。
康皇帝
建元元年(公元343年)
1 春,二月,高句麗王高釗派他的弟弟入朝燕國,稱臣,進貢奇珍異寶數以千計。燕王慕容皝于是交還其父親的尸體,但仍扣留他的母親為人質。
2 宇文逸豆歸派國相莫淺渾率兵擊燕,燕國諸將爭相要出戰,燕王慕容皝不許。莫淺渾以為慕容皝怕他,酣飲縱獵,不設防備。慕容皝派慕容翰出擊,莫淺渾大敗,僅僅逃得一命,部眾全部被俘。
3 庾翼為人慷慨,一心要建立功名,不在意虛浮奢華?,樞皟仁坊笢兀腔敢椭樱⒘四峡倒鳎浪袣飧?。庾翼和他友善,相互期許,要平定天下。庾翼曾經向成帝舉薦桓溫說:“桓溫有英雄之才,希望陛下不要把他當平常人,或者僅僅是一個普通的妹夫看待,而應該委以方、邵(方叔、邵虎,周宣王時名將,平定蠻夷叛亂)之任,他必定能建立功勛,讓國家渡過難關?!?/p>
當時杜乂、殷浩都以才名冠世,唯獨庾翼不看重他們,說:“此輩應該束之高閣,等天下太平了,再慢慢商議他們能擔任什么職務吧?!?/p>
殷浩多次推辭征召聘任,居住在墓園,將近十年。時人都把他比作管仲、諸葛亮。江夏國相謝尚、長山縣令王濛經常去觀察他的舉止動向,以推測江東的興亡。兩人曾經一起去看望殷浩,知道他有安邦定國之志,回來后,互相說:“殷浩不出山,誰來拯救天下蒼生!”謝尚,是謝鯤之子。
庾翼邀請殷浩任司馬?;实巯略t,任命殷浩為侍中、安西軍司,殷浩都不接受。庾翼寫信給殷浩說:“王衍名不副實,表面上是在論道,實際上是與人競賽浮華虛無。明德之君子,身處風云際會之世,能這樣嗎!”殷浩仍然不出山。
殷浩的父親殷羨為長沙相,貪婪殘暴,庾冰寫信給庾翼,請他照顧殷羨。
庾翼回復說:“殷羨驕橫,大概是自恃有一個好兒子。我也勸說大家,對他寬容。觀察江東之政,官宦豪門,常常成為民之禍患。有時執行法律,卻只針對無權無勢的貧寒之家。比如往年偷石頭城倉米一百萬斛,都是一些強悍將領干的,卻只是殺了倉管來擔責。山遐為余姚縣令,查出豪強所隱匿的戶口兩千戶,追繳捐稅,而豪強們一起驅逐他,讓山遐睡覺都不得安枕。這些事,雖然都是前任宰相王導昏庸荒謬的結果,但江東大勢已去,也是原因所在。我們兄弟不幸,陷身于此中,自然不能拔足于風塵之外,而當一起擦亮眼睛,觀察治理。荊州所統轄二十余郡,唯長沙政績最惡劣,惡劣而不能罷黜,與殺倉管的事有什么分別呢!”山遐,是山簡之子。
庾翼以滅胡取蜀為己任,遣使東約燕王慕容皝,西約張駿,約期大舉。朝議多認為此事太難,唯獨庾冰與他意見相同,而桓溫、譙王司馬無忌都贊成。司馬無忌,是司馬承之子。
秋,七月,后趙汝南太守戴開率數千人到庾翼處投降。
七月初八,皇帝下詔,朝議經略中原之計。庾翼想要率所部全軍北伐,表舉桓宣為都督司州、雍州、梁州三州及荊州四郡諸軍事,兼梁州刺史,向丹水進發。桓溫為前鋒小督、假節,率眾入臨淮,并征集,所統轄六個州的奴仆及車、牛、驢、馬,百姓怨怒。
4 代王什翼犍再次向燕國求婚,燕王慕容皝命他獻馬一千匹為聘禮。什翼犍不給,又倨傲,無子婿之禮。八月,慕容皝派世子慕容俊率前軍師慕容評等,攻擊代國。什翼犍率眾避去,燕軍沒有見到人,無功而返。
5 漢主李壽去世,謚號為昭文皇帝,廟號中宗。太子李勢即位,大赦。
6 后趙太子石宣攻擊鮮卑斛谷提,大破之,斬首三萬級。
7 宇文逸豆歸逮捕段遼的弟弟段蘭,送到后趙,并獻駿馬一萬匹。后趙王石虎命段蘭率領他的舊部,鮮卑五千人屯駐令支。
8 庾翼想要將鎮所向北移動到襄陽,擔心朝廷不許,于是上奏說要移鎮安陸?;实奂俺慷记彩怪浦光滓?,庾翼于是違詔北行。到了夏口,再上表申請鎮守襄陽。庾翼當時有部眾四萬人,皇帝下詔,加授庾翼為都督征討諸軍事。
之前,車騎將軍、揚州刺史庾冰屢次請求外放,八月初二,任命庾冰為都督荊州、江州、寧州、益州、梁州、交州、廣州及豫州之四郡諸軍事,兼領江州刺史,假節,鎮守武昌,作為庾翼后援。征召徐州刺史何充為督揚州、豫州、徐州之瑯邪諸軍事,兼領揚州刺史,錄尚書事,輔政。任命瑯邪內史桓溫為都督青州、徐州、兗州三州諸軍事、徐州刺史,征召江州刺史褚裒為衛將軍,領中書令。
9 冬,十一月二十二日,大赦。
建元二年(公元344年)
1 春,正月,后趙王石虎享宴群臣于太武殿,有白雁一百余只,聚集在馬道之南,石虎下令射雁,結果一只也沒射中。當時各州軍隊集結有一百多萬,太史令趙攬密言于石虎說:“白雁集庭,是宮室將空之象,不宜南行?!笔⑾嘈?,于是登臨宣武觀,大閱兵,然后取消軍事行動。
2 漢主李勢改年號為太和,尊母親閻氏為皇太后,立妻李氏為皇后。
3 燕王慕容皝與左司馬高詡謀議討伐宇文逸豆歸。
高詡說:“宇文強盛,現在不取,必為國患,伐之必克,但不利于主將?!背鰜韺θ苏f:“我這次去,一定是回不來了,但是忠臣不能逃避。”于是慕容皝親自率兵討伐逸豆歸。任命慕容翰為前鋒將軍,劉佩為副,分命慕容軍、慕容恪、慕容霸及折沖將軍慕輿根率兵,三道并進。高詡即將出發,也不回家向妻子道別,派人囑咐家事,徑直出發。
逸豆歸派南羅城主涉夜干將精兵迎戰,慕容皝派人馳告慕容翰說:“涉夜干勇冠三軍,應稍稍回避他?!?/p>
慕容翰說:“逸豆歸將其國內精兵全部交給涉夜干,涉夜干一向有勇名,是他全國所依賴的重將。我只要攻克他,他的國家就會不攻自潰。況且我熟知涉夜干的為人,雖有虛名,實際上容易對付,不應該回避他,這會挫敗我軍士氣?!庇谑沁M戰。
慕容翰親自出馬沖擊敵陣,涉夜干也出陣應戰;慕容霸從側翼邀擊,斬涉夜干。宇文部士卒見涉夜干戰死,不戰而潰。燕兵乘勝追擊,攻克宇文氏都城。逸豆歸逃走,死在漠北,宇文氏由此散亡。慕容皝繳獲其全部畜產、物資、財貨,將其部眾五千多篷帳遷徙到昌黎,開辟疆土一千多里。將涉夜干所居城改名為威德城,留弟弟慕容彪鎮守,還師。高詡、劉佩都中流箭而死。
高詡善于觀察天象,慕容皝曾經對他說:“你有好書,卻不給我看,算是盡忠嗎!”
高詡說:“臣聽說,人君只把握要點,人臣執行職責。執要者逸,執職者勞。所以后稷播種,堯并不參與。占候、天文之事,晨夜辛苦,不是至尊應該親自去做的事,殿下要我那些書干嗎!”慕容皝默然。
當初,逸豆歸侍奉后趙,非常恭謹,進貢絡繹不絕。等到燕人討伐逸豆歸,后趙王石虎派右將軍白勝、并州刺史王霸從甘松出兵救援。后趙軍到,宇文氏已亡,后趙軍攻打威德城,不能攻克,還師。慕容彪追擊,擊破后趙軍。
慕容翰在與宇文氏的戰斗中,被流箭射中,臥病,長時間沒有痊愈。后來傷勢好轉,在家中嘗試騎馬。有人報告說,慕容翰稱病不出,而實際上在家飛馳騎馬,懷疑他要作亂。燕王慕容皝雖然依靠慕容翰的勇猛和謀略,但內心始終猜忌他,于是賜慕容翰死。
慕容翰說:“我負罪出奔,既而又回來,今天死,已經是死得晚了。然而羯賊跨據中原,我不自量,想要為國家蕩一華夏。此志不能遂,也沒有遺恨,都是命吧!”于是服毒自殺。
【學以致用】
這一段思考兩個小點
01,要重視戰略型高手
21世紀什么東西最缺?
人才
其實,哪個世紀都是缺人才的,尤其是創業初期,不管是作為企業領域,還是國家層面
從組織上面,從軍事上面來看,有戰術型人才,也有戰略型人才,管理型人才...
舉近一點的案例,比如教員,他自己就是戰略型的高手,在井岡山時期,在創建教導大隊的時候,寫信給長沙的領導,想要那邊多派遣一些干部過來.....這些人不一定能打好仗,但一定能夠教的了人
遠一點的例子,比如劉備,在沒有遇到諸葛亮之前,五十來歲了,還在外面都奔西跑,沒有自己的根據地,也不知道在哪里建立根據地....
再比如,后趙的創始人石勒,如果沒有張賓,他石勒會不會建立后趙帝國呢?估計是很難的,在建國層面,你僅僅會打仗是不夠的....
那么,看著一篇,慕容翰對于慕容皝來講,就是燕國很有見識的戰略型人才,沒有他的貢獻,前燕會這么快平定高句麗和宇文部落嗎?
所以,如何用部下的智慧,又有辦法或者機制來限制對方可能出現的“叛亂”,這就值得領導者深度思考了
對于歷史當中出現的那種狀況,我們終究不是當事人,不好說慕容皝的做法是不是錯的
但是,這給我們的啟示就是,要重視具有“戰略”思維的這種人,
不能因其言而廢其人,也不能因其人而廢其言
我們能做的就是,提前做好制度設計,即便他就“造反”了,我們依舊有實力去瓦解對方,當你有了這個保障之后,把他的智慧發揮到最大。比如當年華為對待“華為太子”一樣
畢竟現在的燕國也還小,能打仗并且有戰略性眼光的干部不多的。
02,詡曰:“宇文強盛,今不取,必為國患;伐之必克,然不利于將?!背龆嫒嗽唬骸拔嵬夭环?,然忠臣不避也?!?/b>
關于這一段,很早之前有讀者朋友問了一個問題,為什么高詡會知道自己回不來了,當時我還沒有看到這一段,不太了解
當下我對這一點的體會有兩個
1是君子事天
以前我講君子事天,是按照天道,按照致良知方面去做事
那么,還有一個現象就是從天文入手
如果有朋友對倪師的天紀有了解,那么,通過看天文,通過望氣,通過命理,地理,相術等方面是能夠推算出來的
2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高詡身上體現了這句話的精神,同時,這句話也可以送給上一篇筆記中的庾翼,他就應該向高詡學習
高詡推算出來,這次出兵,對燕國有利,但是對主將是不利,這一點提前與慕容皝說了,最后的結果也如他所講,正副將都不利(慕容翰,劉佩都死了) 這或許也是命。
那么多思考一下
如果換作其他人是高詡,也明白了這個信息,會告訴慕容皝嗎?? (這是個人利于與國家利益之間的心里博弈了)
如果換作其他人處在慕容皝的位置上,他會怎么對待慕容翰?(要不要先做調查?要不要召回來先測試一下態度?)(這就是命與運之間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