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節日期間因為雨讓我們失去上月的好機會,今晚雖已9月18 過了中秋三天,在太湖大道開車看見圓圓的月亮穿行于薄紗云霧中忽隱忽現,感覺神仙故事演繹。圈里朋友爭先分享他們賞月圖片。這一切讓我回憶蘇州的賞月故事。我比較喜歡的是石湖與寶帶橋。在家家有汽車之前我們經常騎著自行車去蘇州的石湖,八月十六游石湖是當時蘇州賞月一個大活動之一。那兒有座九孔橋洞行春橋,看月亮稱為“串月”指在月亮西斜時穿過九個橋洞后的連串月影。古人還就此作詩“夜半潮聲看串月,幾人醉倚望河亭”。
除了石湖最富盛名的是去寶帶橋。帶橋,橫臥于大運河和澹臺湖之間的玳玳河上,是中國最長的古橋,有“蘇州第一橋”之美稱,有53個孔。“瑤臺失落鳳頭釵,玉帶臥水映碧苔,待到中秋明月夜,五十三孔照影來”,這首美妙的古詩說的就是中秋到蘇州寶帶橋賞月的看“寶帶串月”情景,據說能同時看到“53個月亮”。寶帶橋又名長橋,是古代漢族橋梁建筑的杰作,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長橋鎮(今長橋街道),傍京杭運河西側,跨澹臺湖口,與趙州橋、盧溝橋等合稱為中國十大名橋。全橋用金山石筑成,橋長316.8米,橋孔53孔,是中國現存的古代橋梁中,最長的一座多孔石橋。始建于唐元和十一年至十四年(公元816-819年),現橋由明清兩代修建。以前那兒通公交車,20年前為了保護古橋在與其平行的地方建了一座公路橋,在深深黑夜你可以悄悄停住細細看那個串月,沒有城市絢麗的燈光,只有月光灑落在橋洞中河水波光漣漪。
回到繁華的CBD,我特地去我家大露臺上想看看月亮,可惜滿世界都是霓虹閃爍,大屏幕不停播放廣告 夜空只有人工色素光的沉積反射。回到飄窗墊上我撥開窗簾,終于在遙遠的城市建筑縫里遠遠看到了月亮。好吧,不同角度欣賞月亮是現代都市人必須要學會與時俱進的一個心態。
明天也許晚一點,為了交通便利再去石湖望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