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安帝劉祜與安思皇后閻氏在位時間都不是很長,但他們都沒有好好管理過政務,反而把有限的生命投入了無限的權力斗爭中,致使東漢的政治迅速衰敗。
孫程等宦官發動宮變,軟禁了安思皇后,擁立廢太子劉保登基,為漢順帝。順帝立梁妠為皇后。梁氏一家人的情況就比較復雜了,且聽我慢慢道來。
抓鬮選出個高冷美女皇后?
據說漢順帝劉保登基后,身邊的人分別給他推薦了許多美女,希望他從中選一個立為皇后,但是怎么選呢?順帝誰都不想得罪,就準備用抓鬮來決定最終人選。這是一個看起來最簡單、最公平的辦法,各派系的人都沒有怨言。順帝讓人將各位美女的名字寫在紙條上,團成紙團,扔在一個盒子里,搖晃了多次,閉著眼睛從里面抓出一個紙團來。他展開一看,上面寫著“梁妠”的名字,于是梁妠成為順帝的皇后。
這個段子在網上流傳甚廣,我估計是出自某部電視劇,不過這不是真的。梁妠封后主要還是她個人才藝水平比較高的緣故。
梁妠,甘肅平涼人,父親叫梁商。梁家祖上不算顯赫,只出過一個九江太守梁統,在任期間頗有政績,此外并無特別出名的祖先。梁商起先是做黃門侍郎,品級并不算很高,但卻是天子近臣。順帝永建元年,梁商襲祖上爵位,為乘氏侯,是一個封地很小的普通侯爵。
永建三年,梁妠和她的姑姑一同被選入順帝后宮,都封為貴人。侄女和姑姑嫁給同一個人,這種事在當代很不可思議,但在那個時代并不少見。比如之前的明德皇后馬氏,她撫養了章帝劉炟,劉炟的生母是馬氏異母姐姐的女兒,也就是她的外甥女了。
梁妠是個才女,少讀史書,《詩經》、《論語》都很熟,又擅長女紅。更重要的是,梁妠的顏值很高。任何時代都是個看臉的時代,梁妠這么漂亮,自然是很受順帝喜愛的,經常召她侍寢,但梁妠不是趙飛燕、閻皇后那樣的欲女,對皇帝的頻繁臨幸很反感。她想了一個巧妙的措辭去推諉皇帝的召幸。她對順帝說:“帝王要像陽光普照大地那樣去播種才是恩德,后妃要不妒忌不專寵才符合道義,只有這樣,后宮的子孫才會眾多,然后大家都幸福了。我希望陛下把你的云雨恩澤均勻地撒在所有的嬪妃身上,讓她們雨露均沾,這樣我也不會被人議論了。”順帝聽了她的話很高興,伸出大拇指給她點了32個贊,夸獎她有后妃之德,但繼續夜夜到她宮里來。梁才女翻了無數個白眼讓他自己好好體會,結果順帝智商不夠,到死都沒體會出來。
梁妠入宮四年后,有官員上奏折,請求立梁妠為后,順帝采納,在壽安殿立后。梁皇后雖然是憑美貌成為皇后,但她并不驕橫專寵,對于召幸這種事能躲就躲,另外,她并沒有生育子女。
順帝和梁商都是慫人
順帝劉保童年不幸,剛出生母親就被閻皇后給毒死了,從小就被閻皇后虐待,非打即罵,先是立為太子,九歲就給廢了,中途還有好多次差點送命,雖然宦官們擁立他做了皇帝,但宦官們宮變是為了自身的權斗利益,擁立他只是一個旗號,平時并不聽從他的號令,他這個人并無威望可言。劉保是一個很膽小的人,什么都怕,宮里的阿貓阿狗見了他都敢吼他幾嗓子。他沒什么脾氣,性格軟弱,為人和藹,無論受了誰的欺負,都是笑笑就算了。雖然沒有威儀,但不是個壞人。
劉保靠宦官宮變上位,所以對那些宦官們很畏懼,這些人雖然看似恭敬,誰知道他們心里在想什么呢?沒準哪天又來一次宮變,把順帝也捅死了呢?因此順帝把孫程等十九名宦官全部封侯,平時對他們又縱容得很,他們愛干嘛干嘛,反正他不管。
劉保自己管不住宦官,但又不想讓宦官專權毀了祖宗社稷,于是他又有意提拔了梁妠家的人。他知道外戚很危險,但是宦官一樣危險,如果這兩派實力相當,可能會對政局好一點?他大概就是這么想的吧。
梁妠封后,順帝立刻就提拔了她父親梁商,又要給梁妠的哥哥梁冀封侯,但梁商不同意。順帝屢次要封梁商為大將軍,梁商知道順帝的意思,但他膽小怕事,不想接這個燙手山芋,所以一直都堅辭不受,后來更是裝病躲起來。順帝不依不饒,派人拿著詔書去他家里,非要他做大將軍不可,梁商只好同意。
梁商這個人有德無才,他自己心里也清楚,所以他上位之后,主要精力就放在提拔人才上。他選了一批有才能的人入朝,對挽回朝廷風氣有一定的正面作用。他自己也不貪財,遇到災荒年景,就把自己莊園里的糧食運到城外賑濟災民。順帝對他很器重,希望他對付宦官勢力,但梁商的能力就這么多,他可不敢動手去跟那幫中常侍侯爺們斗。不過他雖然沒動手,宦官集團內部卻出現了分裂。
永和四年,中常侍張逵等人合謀,誣陷梁商和曹騰、孟賁等人密謀廢掉順帝,另立新君。順帝倒是不傻,他知道這是假的,但這件事可以利用一下。順帝說:“梁大將軍一家和我是親戚,曹騰、孟賁都是你們的好兄弟,你們都是我信任的人,希望你們以后相親相愛,不要互相嫉妒。”張逵等人見順帝不信,自己反倒慌了,矯詔將曹騰、孟賁被抓了,關在宮里。張逵矯詔,導致他自己的陣營里有人搞政治投機,宦官李歙(xī)把曹孟兩位給放了,然后跑到順帝面前告狀,要把張逵給整死。這時候順帝假裝很不情愿地把張逵等人給關到小黑屋里反省。
張逵等人被關禁閉,外面朝堂上就有不少人落井下石,羅列了好多罪名,要處死。張逵的耳目又把消息傳到牢獄里,張逵等人也怒了,大家本來是一條船上的人,現在性命攸關,只好拼了。他們交代了很多聞所未聞的謀逆陰謀,把朝里的許多大臣,以及李歙、曹騰、孟賁這些宦官,全部扯下了水,弄出了一個驚天大案。
順帝希望梁商振作一下,借機把這些奸賊都殺了,但梁商魄力不夠,做不了這么大的事情,自己先下了軟蛋。他上奏折建議順帝,只論首惡,脅從不論,順帝想來想去,自己也沒那個膽子把這個大案徹底辦了,只好把張逵等幾個為首的殺了。
順帝和梁商覺得這事辦的還算不錯,雖然未能將那些人一網打盡,不過好歹也算有些戰果嘛。他們自己沾沾自喜,沒想到圍觀群眾里有一位少年,悄悄給順帝和梁商都點了差評,心想:“哼!兩個廢物!你們還是瞧我的吧!”
慫人國丈卻有個狠人兒子
這個圍觀的少年就是梁商的兒子梁冀。
梁冀,字伯卓,長得相貌精奇。據說他雙肩高聳如鷹翅,雙目倒豎如豺狼,眼神兇狠呆滯像鯊魚。他雖然出身世家,卻不喜讀書,大略能認得幾個字而已,他還是個大舌頭,說話含糊不清。他自幼不學無術,游手好閑。他好酒貪杯,酒品很差,經常喝醉了發酒瘋。平日里最愛打架斗毆,喜歡耍錢賭博,經常斗雞遛狗,做些當街非禮民女的事情。
他最初是頂了梁商的位置,做黃門侍郎,梁妠做了皇后之后,他升為虎賁中郎將。永和元年,這廝被放外任,做了河南尹。他在任期間非常殘暴,動輒殺人,并且貪贓枉法,無法無天。
梁商知道梁冀的為人,就悄悄安插了一個眼線在他身邊,就是洛陽縣令呂放。呂放把梁冀任職期間很多不法的事情都告訴了梁商,于是梁冀被父親訓斥了一頓。梁冀很精明,回來想了一下,有些事情只有呂放知道,那么肯定是他告的密。
梁冀懷恨在心,帶人在路上埋伏呂放,把他大卸八塊,然后用血在墻上寫字:“殺人者XXX”,嫁禍給呂放的一個對頭。他又假意請求朝廷安排呂放的弟弟呂禹來任洛陽令,然后他帶著人馬把他嫁禍的那戶人家全族滅門,連左鄰右舍及他們家的門口百余人全部殺之滅口,這樣一來就是死無對證了。
梁商膽小謹慎,梁冀很瞧不起他,經常背地里說他無能,他更瞧不起連幾個宦官都搞不定的順帝,經常說:“如果我是大將軍,早就橫掃天下了。如果我做了比大將軍更高的位置,早就讓天下太平了!”
永和六年秋,大將軍梁商病故,順帝讓梁冀為大將軍,又讓梁冀的弟弟梁不疑為河南尹。
建康元年八月,順帝去世,他只有一個兒子劉炳,是虞美人所生,當時才兩歲,即位為漢沖帝。梁妠為太后,臨朝聽政。梁妠為人比較恬淡,既無權力欲,也對朝政不上心,外事都托付給別人去裁決,自己就在宮里看看書寫寫字,傷春悲秋,打發時光,所謂臨朝聽政,只是一個名義而已,她對那些事沒什么興趣。
本來梁太后是詔命梁冀和其他幾個大臣一起執政的,但梁冀不屑于和別人共同掌權,辭讓不受。梁大將軍不把任何朝臣放在眼里,他想到什么事情,不與任何人商量,直接就辦了;看誰不順眼,連誣告都懶得去做,直接就帶人去滅族;看到誰家有錢,直接登門去取,膽敢抗命的一律滅門。
梁冀殘暴無比,舉朝皆驚,但誰都不敢和他抗衡。
沖帝即位不久就患重病,梁冀聽說沖帝快死了,他就把漢章帝的玄孫、渤海王劉鴻的兒子劉纘悄悄接到了洛陽。沖帝一死,梁妠找梁冀商量,問他接下來該怎么辦,梁冀說:“我早準備好了,渤海王之子劉纘已經在洛陽,他才八歲,就讓他做皇帝吧,你繼續做太后。”
梁妠很詫異,問他:“渤海王祖上是章帝長子,當初因其母出生卑微,所以章帝不立這一支為太子。現在隔了這么多代了,比他更近的宗室親王還有不少,為什么立他呢?”
梁冀說:“因為他年紀小啊!你不要管這些事了,安心做你的太后去吧!這些事我會辦好的!”
梁妠拿他沒轍,只好同意立劉纘,為漢質帝。梁冀擁立質帝,自居首功,將沖帝時輔政的其他大臣全部推開,自己獨攬大權,于帝王無異。
質帝八歲即位,雖然年幼,卻很聰明。他知道梁冀專橫不法,引起了很多正直大臣的抵制,就故意經常偏袒那些彈劾梁冀的人。
質帝九歲時,主持了一次朝會。在朝會上,一些明白質帝心思的大臣紛紛彈劾梁冀,列舉了他很多罪狀,當時梁冀也在場。梁冀口才不好,辯論是沒法辯的,只在一旁冷笑。一眾大臣說得群情激動,要求質帝治梁冀的罪。梁冀大怒,上去就幾腳將那些人踹倒,拔劍道:“爾等不見我手中劍么!”眾文臣噤若寒蟬,不敢相抗。梁冀放聲大笑,揚長而去。
梁冀一走,質帝也很生氣,指著他的背影說:“此乃跋扈將軍也!”這話被人告訴了梁大將軍,他很生氣。梁冀說:“我見其年幼,立為天子,黃口小兒不思報恩,竟生反骨!”
本初元年六月,梁冀讓宮人拿毒餅給質帝吃,小皇帝吃了之后氣悶腹痛,求救說:“快拿水給我喝,沒準還有救!”梁冀在一旁冷笑道:“陛下吃壞了東西,喝水恐怕會吐,還是不要喝了!”不一會兒工夫,質帝就毒發身亡。太尉李固聞訊跑進來時質帝已死,李固伏尸大哭,又責罵旁邊的太醫,太醫拿眼瞅著梁大將軍不敢說話,梁大將軍對李固翻白眼說:“命里該死,何人可救?”說完就自顧自走了。
質帝死后,梁妠問梁冀:“這回咱們立誰做皇帝?”
梁冀笑道:“蠡吾侯劉志是章帝曾孫,河間王劉開之孫,年方十五,長得帥氣,聲名傳于朝野,堪為人君!”
梁妠大吃一驚道:“我聽說劉志這個人雖然年幼,卻很荒淫,而且專愛鬼神之事,他是朝野皆知的昏庸狂亂之人,為什么選他呢?”
梁大將軍狂笑道:“不是這樣我還不選他呢!這里的事情不是你所能知道的,安心做你的太后去吧!”
梁妠從其言,聽任梁冀立了劉志,為漢桓帝,從此后東漢進入了最黑暗的年代。后世賢才諸葛亮在《出師表》里寫道:“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漢桓帝和漢靈帝就是東漢覆滅的罪魁禍首。
今天寫不完了,桓帝與梁氏一族后面的事情,咱們明天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