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的回憶

時光荏苒,歲月流轉。步入中年,越來越喜歡回想童年的那些時光。眼前常常是與兒時的玩伴在田野里采野花、追蝴蝶、捉蜻蜓的情景再現,而更加鮮活的飄然于腦海的,便是金秋里的縷縷稻花香和一望無際黃澄澄的稻田。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的故鄉地處長江中下游,富蔗的一方水土。起初,對于稻田的印象是對外婆居住的那一片叫“彭富灣”的大片村落只種植水稻的好奇。外婆的村子周圍種植大面的稻田,那里的人常年以大米為主食總是令幼小的我羨慕不已。而我生活的村子則常年以玉米面、玉米渣、秫米等粗雜糧為主,偶爾吃上一頓面粉為原料做成的主食,儼然就是過年似的那樣歡愉。而每次去外婆家,吃上白花花的飄著米香的大米飯,總是貪婪地吃了一碗又一碗,小肚皮都快撐爆才肯放下碗筷。美美地吃了一頓白花花的米飯,常常幻想著我所住居的村莊什么時候也能稻田呢。

在我七歲那年,村里統一規劃用地,把村南的那片蘆葦叢生的水洼地,開墾成了稻田,那時的我是歡愉的,從此便有了記憶深刻的稻田。

初春,紫燕北歸銜泥筑巢。一縷縷春風把沉睡一冬的田野吹醒,凍結的泥土漸漸把僵硬的身軀慢慢地舒展開來。春寒料峭之時,有一些不知名的小草卻是卯足勁地鉆出頭,零星地給沉默著的田野一抹綠色的生機。楊柳舞盡風情,無非是想來探春。一場場淅淅瀝瀝地春雨過后,田野多了一份潤澤。春風送暖,稻田仿佛也從夢中蘇醒。此時的村莊也熱鬧了起來,雞犬相聞,炊煙裊裊縷縷飯香悠然。“當、當、當”一陣聲響,像是出工的集結號把村民們聚集在一起,只等村長一聲令下,村民們個個大步流星地奔赴稻田,一派繁忙景象躍然眼前。老牛“哞哞”地在前面拉著犁,后面扶犁的村民一聲聲吆喝“駕、駕”,老牛似乎來了精神,步履開始加速了一些。緊隨其后的其他村民,用鋤頭將犁翻好松軟的土壤弄平,近聞是泥土的芳香伴著春風悠然飄飄。遠遠望去平平整整一望無際,一塊塊稻田似乎是一位巧婦把褶皺的衣服熨燙平整后鋪展在田野。土地是農家人的命脈,每一寸土地他們都像是對待自己的孩子那般呵護。有幾只飛鳥盤旋在稻田上空,啁啾聲縈繞。仰望春光明媚,縷縷春光灑下暖暖地溫情撫摸著大地。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一年之計在于春,望著明媚的春光,農家人黝黑的臉上也綻開了笑顏。“春不種,秋無收。”接下來的農活就是為下一步春耕做準備了,村民們開始忙于疏通田間的溝渠,加固田埂。站在田埂上望著依著溝渠汩汩地注入稻田的清水,那清瀅瀅的水宛如一面面水鏡靜靜地躺在一塊塊方形的稻田里。春風輕輕拂過,波光閃閃又像是春姑娘明亮而透徹的眸子那般晶瑩。當稻田里的水繼續潤澤著每一塊稻田,緊張忙綠的育秧苗工作已經井然有序地鋪開。農諺說:“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勤耕細作的村民自是懂得秧苗是多么的關鍵。首先村民們把精挑細選的優良稻種用凈水浸泡幾天,這種方式也叫浸種。等到浸泡過的稻谷悄悄露出幼芽便把它們撒在事先選好的秧田里。此時需要耐心等上近30天左右的時間,而有經驗的種田老把式卻不會清閑,時不時地會到秧田徘徊看看,圍著秧田轉上那么幾圈才可放心。或是坐在秧田旁的田埂上,眼望著秧苗一天天生長,抽上幾袋旱煙,吧嗒著旱煙的味道。其實也是在巴望著秧苗茁壯成長,希望有一個好的收成。望著頭頂盤旋而過的喜鵲,種田的老把式臉上也是一番欣喜于表,竟然學著喜鵲嘰嘰喳喳地叫出了聲。而后轉身,兩手向后背著,步履輕松順著田埂行走中又是一聲京劇《智取威虎山》腔調悠然地從口出唱出:“穿林海跨雪原氣沖霄漢……”此時,田野里回蕩著京劇的腔調,而故鄉的春天已然唱著春天的歌一路向前了。

一個月的時間,似乎眨眼間。那些秧苗已是嫩綠大約八公分了,窈窕的身姿展現在你眼前是嫵媚著的,可愛至極。此時,村莊的那些女勞力們,大多被派去“采芽子”,也就是采在秧田里已經育好的秧苗,等待插秧移栽到到稻田地里。兒時的我,常常是像個小尾巴似的跟在母親她們一撥女勞力的后面,“媽,芽子采下來還能活嗎?”看著那些幼小嫩綠的秧苗被母親她們一撥人從秧田里拔起,覺得它們似乎馬上就會失去了鮮活的生命而擔心著。大人們被我的童真惹得笑聲一片,“傻閨女,秧苗不會死的,我們只是給它們換一個更大的地方去生長。”那時的我,卻是半信半疑的。長大后才明白,其實那只是給秧苗換了一個不同的生長環境而已,適者生存。

圖片發自簡書App


插秧的時節到了。田野里稻田地旁一排排、一列列的白楊挺拔,像是英姿的士兵站成整齊的隊列守護者田野。風吹葉子沙沙作響,溝渠里的青蛙“呱、呱、呱”地瞪著一雙明亮的圓溜溜的眼睛叫著,枝頭各種鳥兒競相歌唱。高處的、地處的,此起彼伏,夏蟲唧唧時斷時續。大人們開始緊張忙碌的插秧工作,男勞力們把采好的“芽子”肩挑一筐筐地送到田埂上,田埂上有專門負責向稻田里拋秧的村民,拋秧者要眼疾手快以供插秧者之需。而最累的應該屬插秧的活了,插秧者低頭彎腰,依行間隔有序地把秧苗仔細的插進稻田中。好的插秧者插出來的秧苗不用任何參照物,卻是筆直、間隔均勻的一行行、一列列,橫豎一條線。我的母親當年就是一個插秧好手,母親不僅手腳勤快、麻利,而且插秧速度是一般村民難以超越的。母親做起農活從來偷奸取巧,插秧季節,晚上收工回到家的母親,累得直不起腰。別人勸母親干活時偷個懶,母親總是說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記得當時故鄉關于插秧有這樣一首民謠:“面向黃土背朝天,挑起芽子腰壓彎。手腳著地倒著走,腰酸背痛手腕腫。”如今,社會進步、科技發達,插秧多有插秧機機械化的形式完成,省時省力了不少,想想母親那一代人,是經歷了太多的苦難而不會叫苦的一代人。由于受母親的言傳身教,我從小就瞧不起那些耍滑的人,我常常以我的母親為榮。大人們忙碌,我們幾個小玩伴也不得閑,忙著去捉泥鰍了。半天功夫,能捉到幾條泥鰍是常事,把它們放進罐頭瓶里拎回家,小有成就感地喜悅著。捉回來的泥鰍拿回家,母親總會做上一頓美美的油煎泥鰍。鮮、香,外焦里嫩咸淡適口,那時候溝渠和到稻田地里到處可以捉到野生的泥鰍,現在是難尋野生泥鰍的蹤影,更不需說鮮香的味道唇齒留香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緊張忙碌的插秧總算告一段落,站在田埂上,看著藍天、白云倒映在稻田的水中,小魚和泥鰍來回游蕩,黑色的小蝌蚪搖著小尾巴撒著歡潛入秧苗下,一會又游出來相互追逐。水蛇神速出沒,被嚇壞的小玩伴還在一驚一乍之余,它卻早已沒有了蹤跡。天上偷來的景、水里的游物,與綠油油的秧苗在水中相戲,一幅田園美景映入眼簾,由不得你不醉入其中。秧苗從秧田移栽到稻田需要幾天適應新的環境,過些時日,水映秧苗郁郁蔥蔥茁壯成長。而稗子等雜草也開始瘋長,蟲害自是難免,與水稻搶奪養分。農家人容不得一絲清閑,除雜草、害蟲、施肥一刻也馬虎不得。溝渠和田埂上的野花見證了農家人的辛勞,常常報以歡顏和陣陣花香撲鼻。我和小伙伴們時常會去稻田地的田埂上、溝渠邊采些野花帶回家,插在瓶子里還能鮮靈幾天然后才漸漸凋零。伴隨著夏日里的蟬鳴蛙噪,稻田里的秧苗一天天長高。近撫,柔軟的綠,像是一個少女的輕吻甜甜潤滑。遠觀,像是鋪在田野里的一條綠絲被,風吹起伏一層層綠波似幻似真于眼前。試想著,若是躺在輕飄飄隨風微波的稻田里淺眠,會不會搖出一個綠色的幽夢呢。

時間一天天劃過,炎熱的夏季,稻田施過肥、喝足了開始拔節、分蘗、破口、抽穗了。紅蜻蜓、綠蜻蜓結伴來了,站在稻穗上隨風搖動卻是自得其樂的一副悠閑的感覺。多彩的蝴蝶盛裝飛舞著像是趕赴一場夏日的激情盛會,不知名的夏蟲也來湊熱鬧。霎時,稻田上空熱鬧非凡。蟲鳥的鳴叫,蜻蜓和蝴蝶的舞姿優美,稻田的上空儼然就是一個天然的舞池、游樂場。稻秧隨風扭動著纖細的腰肢,新抽穗、破口的稻穗露出微微一笑,水蕩綠波,到處是和諧的美景如畫。

盼望著,秋風來了,秋雨綿綿,田野不再是蔥蔥郁郁。黃葉飛舞,葉落知秋濃,收獲的季節到了。一望無際的稻田滿目黃澄澄、金燦燦的耀眼,十里稻花香。從稻田里爬出來的幾只螃蟹旁若無人地橫行在田埂上,個大、飽滿、肥壯,來不及逃脫已被農家人捉住放在網兜里。它們幾次試圖掙脫著、努力著想恢復自由身,那是已經不可能了。農家人的下酒菜,自是美味了。

金秋十月,天高云淡。金黃飽滿沉甸甸的稻穗垂下頭、笑彎了腰。遠望一望無際的稻田,風吹稻浪滾滾,恰似金色的海洋波浪層層疊疊。經歷了春耕、夏育生長的稻田,一縷縷稻花香傳來一份份喜悅,農家人把早已磨得锃亮的鐮刀拿出來瞧一瞧,巴望著開鐮收割水稻的日子早點來。晴好的天,禁不住要去往稻田溜達一圈,望著豐收在望的稻田隨風一波波地金浪滾滾,稻花香撲鼻沁人心脾,一臉喜悅。回到村里,遇到其他村民,笑呵呵地,“今年稻田好收成噢。”那份喜悅無以言表。“是啊,今年各家可以多分點稻谷了。”農家人容易知足,豐收的喜悅是田地對他們最好的回報。

“稻怕寒露一夜霜。”水稻的收割也是有節氣時限的。寒露時節的一個清晨,還是那一聲聲“當、當、當”地如同集結號響起。“今天稻田開鐮啦。”村長的話音還未落地,村民們蜂擁著一起涌向那片一望無際的金黃色的稻田。彎腰割稻的揮舞著鐮刀,“唰唰唰”齊聲一片,割稻能手開始卯足勁,不用事先言語聽到那齊刷刷的聲音就是各自較勁比賽呢。不多時,割稻者從地頭已經到了地中央,身后是躺下的一束束金黃的稻秧順序排列。負責扎捆的村民不甘落后緊跟割稻者的腳步,一捆捆整齊、粗細均勻的稻秧堆成小山形狀間隔排列在稻田里。等到收割完了水稻,再放眼四周,遠遠望去是一座挨一座的小金山連綿在廣袤的田野。不時會有野兔從眼前躥出,又躲到成堆的稻秧里去了。田鼠出溜一下不見了,一定是來偷取稻谷的。各種鳥兒嘰嘰喳喳興奮不已,時而落在稻秧上銜走一串稻谷,時而信步在空曠的田野悠閑漫步。看秋人一聲“喔呼兒”,驚起鳥兒四處騰飛,稍停片刻,又來銜走一串稻谷。收割好的水稻在田間堆放幾天,再統一用牛車、馬車運回晾曬場等待晾曬。

趁著晴好的天晾曬好的水稻,再經過摞稻(從稻秧上摞下稻谷粒)、篩選等工序,終于可以顆粒歸倉了。金黃的稻谷躺在糧倉里繼續醞釀著米香,接下來各家各戶就盼望著分稻谷了。等到新稻谷一分到手,村上的稻谷加工作坊就開始熱鬧起來了。三三兩兩的排隊等候著,喜笑顏開嘮著家常。等到顆粒飽滿透著亮的白花花的大米,從加工的機器直灌入用自家老粗布縫制的滿滿一米袋子里,等不及的村民已然腳下生風,麻利地扛起幾十斤的大米走回自家的宅院。此時,宅院里堆放在角落里的新稻草依然散發出稻草的淡淡清香和田野的氣息,家狗倚臥在稻草垛旁取著暖,雞鴨咕咕、嘎嘎地圍著稻草垛覓著食。夜幕低垂,村莊里家家戶戶陸陸續續地炊煙裊裊升起,米香瞬時飄縈在村莊上空,新米的特香不用翕動鼻翼直撲而來。那個時候,故鄉的天空是湛藍湛藍的,水是清瀅瀅的沒有絲毫污染,米香自是純天然的馨香撲鼻。如今,水質污染和空氣污染環境,難尋那樣味道的純正和彌香久遠的米香了。社會到底是進步發展中呢,還是有那么一絲的退化呢?這該是一個值得世人深思和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

圖片發自簡書App


秋風勁,秋雨冷。秋藏,冬雪飄落。故鄉的稻田慢慢沉寂起來,河水開始結冰,一塊塊稻田進入沉睡期。像是一位老者,靜靜地無聲無息地睡著了。偶有麻雀飛落到空曠的稻田里覓食,不巧遇到飛馳的野狗自是難以幸免成為了野狗的飽餐美味。又是一場雪紛飛,田野里的已經瘦身的白楊樹依然堅挺地守衛者寧靜的田野。雪靜靜地鋪蓋在田野,稻田又似是身披白衣的睡美人進入了夢境。

冬天里的稻田盡管熟睡了,春天會進入到它的夢里。而我雖然一天天變老,可是故鄉的一切卻時常在記憶里涌動。此時窗外秋分陣陣,我似乎又聞到了隨風而來的故鄉的稻花香,眼前是稻浪滾滾隨風涌……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967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273評論 3 415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870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742評論 1 309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527評論 6 40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010評論 1 322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108評論 3 44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250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769評論 1 333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656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853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371評論 5 35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103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472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717評論 1 281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487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815評論 2 372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