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收到王佩老師的贈書,馮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全兩冊)。周六早晨,我吃完早飯,坐在沙發上,隨手拿起《俗世奇人》開始閱讀,被一篇又一篇的故事吸引,一口氣把第一冊讀完了。
《俗世奇人》講的是明末清初天津衛的奇人異士,每篇故事講一個人,第一冊由18個故事構成。
我花了1個半小時閱讀全書,中午一個人做飯時,腦海里不斷蹦出天津衛各個奇人的故事,我一邊回想著,一邊笑著。這本書簡直把人物寫絕了!
沒有翻書,我依然能想起里面的一些人物:蘇七塊,楊巴茶湯,死鳥,刷子李,泥人張,藍眼,不認人只認牙的華大夫……。每個人物都很鮮活,就像是站在我的面前表演著自己的絕活。
2
這些人物雖都是市井中的小人物,但小人物不簡單,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絕活,蘇七塊,接骨神醫;刷子李,刷墻就穿一身黑衣黑褲,刷完墻,身上沒有一個白點;泥人張,捏出的泥人跟真人一樣……
這些市井人物,也是有脾氣,有個性,有原則的。蘇七塊,雷打不動的規矩,每次看病要先收七塊銀圓;泥人張,看見招搖過市,耀武揚威的“海張五”,捏出個泥人“海張五”,還賤賣“海張五”來嘲笑一番;電車上的絕盜,遇到比自己更高明的偷盜者,從此就不再上電車了;古玩看假畫能人藍眼,落入造假畫的黃三爺的圈套,高價買了黃三爺的假畫,從此消失在古玩界……
這些市井人物、匠人,是有氣節,有底線,靠自己的手藝吃飯,每個人幾乎都有絕活。有了絕活,也爭一口氣,如果遇到比自己手藝更精湛的人,就會甘拜下風,從此不再出現,消失在行業里。
3
馮驥才先生描寫人物故事,真是絕了,1500字左右的小短文,就能塑造出天津衛的奇人奇事,看完印象深刻。
如果要學習寫人物,真要仔細研讀馮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看看作者是怎樣來塑造人物的。我們在描述人物時,喜歡用一些形容詞來描述,比如:明眸皓齒,高大英俊,通情達理,善良,可愛等等。
創意寫作課程,有一個練習:描述一個人,可以是你身邊的朋友,也可以是陌生人,但不能用一個形容詞。
不用一個形容詞來描述一個人,還是挺難的,我們不自覺就會用形容詞來描述,因此陷入陳詞濫調,描述的人物形象也不鮮明。如果不用形容詞,那用什么來描述人物呢?可以用事件來塑造人物,尤其是典型事件。一個人的行為可以從側面反映一個人的性格。
《俗世奇人》這本書,每一篇都是用典型事件來描述人物。比如,寫蘇七塊,給三輪車夫張四治病的例子來說明他的行醫原則“必須先放七塊銀圓”。寫刷子李,穿著黑衣黑褲穿墻,身上沒有一個白點,然后舉具體的例子來說明。
寫茶湯楊巴的口才好,也用具體的例子說明。茶湯作為天津的名小吃獻給李鴻章品嘗,李鴻章卻看到茶湯就直接連著杯子摔到地上。大臣們都震驚了,只有楊巴想到了真實原因:李鴻章把磨碎的黑芝麻當作了臟土。但又不能直說李鴻章看錯了,這準是找死。楊巴靈機一動,腦袋撞地磕頭:“中堂大人息怒!小人不知道中堂大人不愛吃壓碎的芝麻粒,惹惱了大人。”這樣既給李鴻章臺階下,又不會得罪他,李鴻章心里當然明白,原來是自己把芝麻當成了臟土。雖然李鴻章沒有喝茶湯,卻賞了楊家茶湯一百兩銀子。自此,楊巴的口才通過這件事傳開了,楊家茶湯也改為了“楊巴茶湯”。
這就是寫人物的方式,用典型事件來說明人物特點,而不是用形容詞來描述人物。《俗世奇人》的每一篇都是采用典型事件來寫人物的方式,每一件事都有跌宕起伏,也有“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驚喜。這就是《俗世奇人》這本書吸引著我一口氣讀完的原因。
4
接下來聊聊寫文章的“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寫文章至高的境界是“出人意外,情理之中”。《俗世奇人》幾乎每篇文章都有這樣的效果。
舉幾個例子來說明。在寫刷子李的故事時,作者在前文已經介紹了刷子李刷墻的特點“身上沒有一個白點”,但是誰也沒見過,還不足夠服眾。接著,作者讓刷子李的徒弟來見證。一開始是沒有白點,但刷完墻,徒弟看到了一個白點,又不好意思說,怕拂了師傅面子。倒是刷子李自己開口了,原來那不是白點,是褲子被煙頭燙出了一個洞,看起來就像白點。故事寫到這里,讀者和刷子李徒弟一樣,完全被刷子李的高超技術折服了。黑褲子被燙出一個洞看起來像白點,就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驚喜。
蘇七塊的故事也是如此。蘇七塊有個各色的規矩,凡來瞧病,無論貧富親疏,必得先拿七塊銀圓碼在臺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則絕不搭理。人家罵他認錢不認人,能耐就值七塊,因故得個挨貶的綽號叫作:蘇七塊。
一日,蘇大夫與牌友打牌,也請了牙醫華大夫。玩得正來神兒,三輪車夫張四闖進來,摔壞了胳膊,疼得哎呦哎呦直叫。蘇大夫卻像沒看見似的繼續打牌。牙醫華大夫看不下去,假借上廁所,溜出去,又悄悄叫走張四,塞給他七塊銀圓,再繞回牌桌,假裝什么事情都沒發生。
張四把七塊銀圓“嘩”地往臺子上一碼,蘇大夫立馬站在張四跟前,三下五除六把張四的胳膊接好了,張四甚至都沒感覺到疼。張四說沒錢付藥款了,蘇大夫說:“這藥我送了。”
晚上打完牌,送走牌友,蘇大夫留下華大夫,取出七塊銀圓,對華大夫說:”有句話,還得跟您說。您別以為我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規矩不能改!“華大夫回家琢磨了三天三夜,也沒琢磨透這句話,但他打心眼里欽佩蘇大夫這事這理這人。
說到這華大夫,他本人也是《俗世奇人》里的一篇《認牙》的主人公。華大夫醫術高明,您朝他一張嘴,不用說哪個牙疼、哪個牙酸、哪個牙活動,他往里瞅一眼全知道。華大夫人善、正派、規矩,從《蘇七塊》這篇文章就能看出。但華大夫有個毛病,就是記性差,記不住人,見過就忘。
這是文章的鋪墊,接著作者就講了一個故事。有一位通緝犯上午來華大夫診所看過牙,結果下午巡捕房問華大夫是否見過這個人,華大夫死活說沒有見過。
過了幾天,華大夫來報案,說看見通緝犯了。通緝犯臉上有顆黑痣,這是巡捕房告訴華大夫的。但他不敢確認是通緝犯,通緝犯咧嘴一笑,華大夫看到了一顆小虎牙,就確定那就是通緝犯,因為那顆牙是華大夫看過的。巡捕房的人納悶:“你怎么一看牙就認出來了?”華大夫說:“我是治牙的呀,我不認識人,可認識牙!”華大夫也是牙醫一絕了。
書中還有很多類似的故事,我一邊看,一邊忍不住驚嘆,一邊有被作者高超的寫作手法折服。
看完這本書,覺得天津衛的手藝人,有絕活,有脾氣,有原則,還真是讓人挺喜歡的。
也強烈推薦大家去閱讀《俗世奇人》這本書,絕對不會讓你失望。這本書在豆瓣的評分高達8.6分。這本書我還會再多看幾遍,簡直是愛不釋手。
PS:今天是日更第5天。
- THE END -
弘丹的新書《時間的格局:讓每一分鐘為未來增值》當當熱賣中,如果喜歡弘丹的文章,歡迎點擊鏈接購買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