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第六周結束。新的一年已經過去了44天,距離這一年結束還有46周,322天。
一、本周成就回顧
1. 基礎運行:習慣
睡眠:本周趕上春節,事情比較多,整體睡得比較晚。
7天中只有2天在入睡時間在12點之前,除夕晚上為了看春晚,熬到將近1點才睡。但每天白天都會補一個覺,總睡眠時間在7小時左右。
接下來要盡快調整,盡量在11點半前入睡。
飲食:三餐時間總體偏后,早飯基本在9點左右,午飯2點左右,晚飯8點左右。
核心原因還是不重視,不把按時吃飯當回事,總是磨磨唧唧等到餓了才開始準備。最近幾天明顯感覺狀態不太好,下周要把吃飯這件事重視起來。
運動:散步5天,有兩天下雨,沒出門。
這周坐著不動的時間很多,一坐就是一兩個小時,最近幾天肩頸酸痛明顯。番茄鐘用過幾天,沒能堅持,下周開始重新恢復使用。
日回顧和日計劃:基本上每天都在做,但總是趕在睡前才做,只是簡單記錄白天做了點啥,沒有時間安排復盤和反思。
下周盡量把其他事情完成的時間提早,每天留出半小時做簡單的復盤。
2. 重點項目
01. 英雄閱讀團
本周成就:
(1)本周閱讀團第六期最后兩天,完成了《人生十二法則》第十章和十一章的檢視閱讀。
(2)完成《量化自我》、《掌控24小時》和《極簡溝通的四維模型》三本書的檢視閱讀。
(3)早起閱讀5天,完成4篇共讀筆記和2篇檢視閱讀筆記。
(4)參加了周一晚上的結營儀式并做了簡單的分享。
(5)參與《非線性成長》資料包整理,提供筆記和思維導圖資料。
本周總結
02. 育兒筆記
本周成就
本周從2月7日至2月13日,晨長紀一共發布6篇文章,包含了7天的內容。 2月8日參加了閱讀團的結營儀式,導致沒能在12點之前完成發布,2月10日合并發布了兩天的內容。
本周總結
晨長紀更新的第二周,內容的組成和框架基本上固定下來了,排版還在摸索中,記錄和發布的時間仍然不固定,這是接下來需要努力改進的地方。
這個星期正趕上春節假期,比平常多了一些事情,有好幾天時間特別緊張,想到還要發布公眾號就覺得頗有壓力。想過好幾次要不然停一停,最終還是堅持做到了每天記錄。
在這個過程中想通了一件事:我之所以記錄晨長紀,核心目的在于記錄,在于留下小家伙每一天生活的痕跡。所以只要有記錄就好,哪怕三言兩語都比一片空白要好。
這個星期還發現,白天提早記錄一部分文字內容,晚上早一點開始上傳視頻,盡早完成公眾號發布,整個人會輕松不少。 原本計劃這周要完成5月齡相關知識摘錄,結果眼看5月齡都過去一半了,還沒有開始。關鍵原因在于一直把精力放在讀書上面,這個目標寫好就放在一邊了,沒有安排進具體的日計劃里面。下周要提前把任務分解,安排進日計劃。
本周原則
(1)記錄要盡量趁早:尤其是晚上有活動,內容一定一定一定要提前準備好!!!!!
(2)時間緊張時可以簡化:只用一個一個的句子,或者只簡單記錄事情。
(3)對于每天的記錄,不要有過高的預設,每天有所記錄就好。重要留下每一天的痕跡,不在于完美記錄。
03. 系統
本周主要完成了兩件事:
(1)所有待辦事項按照項目進行分類,并簡單劃分優先級。
(2)將時間記錄與日回顧模板分開,每做完一件事直接將時間、成果和復盤內容寫入相應項目進度文檔。堅持了幾天發現方便很多。
接下來需要解決行動與目標脫節的問題。
04. 其他 本周還做了以下事情:
(1)0210周三:跟姑姑和大嫂微信視頻,聊了一下過年的安排。
(2)0211周四:帶小家伙回小新家吃了個年夜飯。
(3)0212周五:家里大掃除,更換了屋里的布置;給孩子們發了紅包,拜了年。
二、本周總結
(一)初步想法
這一周整體來說有點失控。
原本維持得還算不錯的幾個習慣不同程度地被打破:睡覺和一日三餐時間推后,運動時間明顯減少,久坐不動。一周下來感覺生活有點亂。
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是趕上春節,要收拾家,又要跟家人聯系,本來就比平常多了一些事情;加上受各處節日氣氛感染,整個人進入一種慵懶的狀態,白天的時間總是不緊不慢,到晚上才開始著急。
另一方面,閱讀團暫停,早晨自己閱讀的時間增多,結果不知不覺花了很多時間在看書和做筆記上,連續好幾天整個上午都在整理讀書筆記。
時間緊,任務多,最后只能犧牲運動、吃飯和睡覺的時間。
本來是想趁著這兩周的時間把之前落下的一些事情補一補的,結果一個星期過去,大量的時間都花在了讀書上,一直也沒有時間整理一個計劃出來。還是一直在不斷地圍繞新出現的事情行動。
似乎每一次過年過節,平常維持得挺好的狀態都會輕易被打破。以前是因為回家,離開平常生活的環境,中斷是不可避免的事情。這一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習慣和秩序建立的時間本來就不長,根基不夠深。所以外部環境一印象,就產生了動搖。
這給我兩個教訓:
一是計劃要保持一定的靈活性,節假日不管在哪里,都安排為修整期,盡量不安排習慣之外的其他事情。
二是習慣類事件還是要定時定量,一定要固定時間,盡量減少外部變化可能帶來的影響。
下周的核心目標:對目前的狀態進行調整,重新找回秩序感。
重點任務:梳理并明確每隔項目的目標,確保每一天都圍繞目標行動。
(二)修正想法
晚上跟小新聊起我目前面臨的問題,他提到的兩個概念給我很大的沖擊。
一個是指數級增長的任務/問題會讓全世界最快的計算機瞬間崩潰或者進入無限循環的停滯狀態。
聽到他描述的瞬間,我感覺當下的自己就是那臺被指數級增長的任務壓得進入死循環的計算機,如果不及時調整,說不定什么時候就會爆掉。
在小新提到任務的指數級增長之前,我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這段時間不斷涌現出的新任務其實是在最初制定的三大目標的基礎上,進行了多次裂變,實際上已經衍生出了太多超出我當前精力和能力范圍之外的任務。
這些不斷出現的新任務擠壓掉了原本該用來調整現有目標和方法的時間,導致這幾周來我一直在用低效的方法維持一些事情的運轉。就像一個老企業明知道自己的機器老舊,效率低下,卻被困在日常的生產中始終沒有進行設備的更新換代。
小新說在一個系統運行的初期,最重要的是不斷試錯,迅速完成系統的迭代。也就是說,一開始,變化是最重要的——舍棄舊的,采用新的,在持續的試錯和調整中確立更高效的模式。
而我目前的做法恰恰相反。
為了追求生活的秩序感,從一開始制定年目標的時候,我就給自己定了好多個習慣類目標。這些目標最大的特點就是不變,是每天重復發生,持續占用時間。一個月下來,發現光是維持這些每天要做的事情的正常運轉,就已經用掉了我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根本沒有時間針對目標進行反思和調整。
聽小新說完初期系統迭代的重要性之后,突然就明白了:其實所謂基礎運行的東西,是為了維持系統的穩固運轉。但在還沒有形成自己的高效模式之前,安排越多固定不變的東西,可用來試錯和對系統進行迭代的時間就越少。在這個時期盲目地安排很多不可變動的事情把時間都占用掉,相當于一開始就用一套老舊的設備把自己困死。
基礎運行任務存在的前提是已經有一個高效運轉的系統。在系統還沒有完全確立的情況下,只要保證一小部分事情的自動運轉就好,其他的時間和精力都應該花在系統的持續迭代上面。
持續行動,持續發現問題,持續反思和復盤,找到最優路徑,持續修正目標。而不是把自己困死在一些固定不變的事情上,一天天地只圍繞著幾件恒定不變當事情轉。
小新說在他看來,長期目標存在最大的意義在于提供一個大方向。在這個大方向下面,所有具體的目標都不是固定不變的。尤其是對于一個剛開始涉足目標管理領域的新手,由于對自己和任務本身的了解有限,不具備在頭腦中構想出具體目標的能力,只能在每一天的行動中一點一點構建。
在這樣的階段,只要有一個大方向就好,其他的目標只作為一個參考,最重要的就是在行動過程中不斷修正和迭代。當一個新的任務出現,確定能有效提升目前的系統效率時,這個任務就成為接下來最重要的目標。因為很有可能這個任務完成之后,系統升級,你整個做事情的方式都會改變,原本憑空想象的那些目標都不再有意義。
聽他這么一說,瞬間有恍然大悟的感覺。
其實對目前的我而言,最重要的不是設定某個既定的東西然后守著它轉,而是設定一兩個大方向,對注意力進行聚焦,然后在此基礎上通過每一天具體的行動,以及持續的反思復盤,不斷修正通向目標的路徑。
在這個過程中,除了一兩個只能現在開始一直持續的事情之外,應該盡可能減少固定性事件,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留給目標和系統的持續迭代上。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不是具體項目成果的持續,而是系統元素和方法成果的持續。
比如在閱讀這件事情上,在還沒有形成自己高效的方法和模式之前,最重要的是通過不斷嘗試新的閱讀方法,持續反思總結,慢慢掌握適合自己的高效方法,提高閱讀能力,最后輸出自己可復用的方法論成果。而不是陷入對具體內容成果的追求中。就像小新說的,書什么時候都可以讀,筆記什么時候都可以做。既然加入閱讀團,最有價值的不是讀書本身,而是學習高效的方法。如果能用一年的時間熟練掌握幾種高效的方法,并形成自己的方法論體系,以后自己讀書的時候,效率和效果的提升是指數級別的。——這就是價值思維。在閱讀團里,更有價值的是閱讀方法、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的練習和掌握,而不是自己讀書。
比如做回顧這件事,在形成自己高效的方法和模式之前,最重要的是通過每一次的記錄和梳理發現問題,尋找改進方式。至少在現階段,這件事最核心的意義是記錄和梳理本身,而不是完美呈現文字。所以沒有必要在文字和措辭上糾結太多,更多關注問題和反思就好,盡可能減少在表達上浪費的時間和精力。
這樣一想,一下子覺得清晰很多。
另一個觸動我的點是他對于時間維度的形象描述。
他說把一個人時間看成一個不斷向上延伸的圓柱,每一個固定不變的習慣類事件都是一個自下而上的小圓柱,每增加一個,整個的時間就少掉一部分。而其他時段性任務,都會有開始和結束的時間段,一件事情結束,就有時間空出來,留給其他的事情。如果生活中安排了太多固定的事件,圓柱體就沒有空余的空間用來做別的事情。
跟小新聊完以后,確定自己目前的核心任務是對過去一個月發現的各種問題進行梳理,對原有目標和目前的安排進行調整,重新聚焦。
目標是形成一套全新的目標、計劃和行動方案。
這個目標達成之前,除了早晨的共讀筆記、每天的運行和晨長紀記錄之外的所有事情都暫停掉,一切圍繞這個目標來行動,直到形成全新的行動方案。
有些時候,打破原有的模式,重新出發是必要的,哪怕這意味著一切要從零開始。
破舊才能立新。
抓著現有的一點東西不肯放手,最后只會拖垮自己。
暫時停下來,把眼下的一團混亂收拾清楚,才能更好地出發。
三、本周原則
原則一:你現在的困難,可能告訴你心中有一個想要。
** why-為何有感觸?能解決我的什么問題?**
給了我一個看待困難的全新視角:以前只知道困難是成長的基石,戰勝困難,解決問題,就會獲得成長。在面對困難和問題的時候,更多地是從“解決問題”的角度去思考,去找方案,目的就是把問題和困難干掉。
從這個全新的視角去看,困難和問題有了新的意義——它們變成了我去發現自己和了解自己的一個工具/機會。
基于這個視角,遇到問題和困難,首先要考慮的,就不是盡快“解決”掉它們,而是仔細去審視和觀察,從中發現自己的想要。
這一點在今天感受特別明顯。最近幾周以來時間不夠的問題困擾了我挺長時間,困在里面一直沒有機會跳出來審視這個問題試圖告訴我什么東西。
今天晚上跟小新聊完,才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持續存在,其實一直在告訴我暫停和改變的重要性。
How-下一步如何行動,帶來改變?
今后遇到問題要及時停下來,承認問題的存在,并對它進行分析,從中發現自己真正的想要,及時修正,不再帶著問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