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內地的電視劇電影進步非???,出現了很多好看的影視作品,但很遺憾的是很少看到有對插花這一細節重視的。直到《瑯琊榜》讓我眼前一亮。
南天竹插在汝窯瓶中,簡簡單單,卻典雅耐看。
瑯琊榜是架空背景,考據黨認為是在南北朝時期,但總之是中國古代。因此插花應該符合傳統插花的要求屬性。包括花材,也包括容器,更包括整體的風格。
汝窯瓷器古樸沉靜,南天竹線條優美,顏色討喜,更兼紅果累累可愛。
組合在一起意趣橫生,難怪蘇兄喜歡,掉一片葉子都要找屬下麻煩。
茶花的怡然清遠之氣撲面而來。
想學插花的童鞋可以跟瑯琊榜學起來,很多時候,少即是多。不必要很多復雜的手法,只要屬性和諧,一枝花也可以很好看。
什么叫屬性?屬性就是對于一個對象的抽象刻畫。
簡單來說,汝窯瓷器是中國傳統瓷器,青花瓷也是,那么中國傳統風格就是汝窯和青花瓷的共同屬性。
比如,把圖中的容器換成青花瓷,也不會突兀到哪里去。
一個好的作品,容器與花材之間是要融合統一的。
我們來對比一下:
容器風格(中國傳統風格)類似的情況下,一邊是水銅錢,一邊是玫瑰,哪一個更和諧呢?
而《羋月傳》就漏洞百出了。
《羋月傳》的故事背景是先秦時代,按理也是屬于中國古典插花。
羋姝所說的是“插花六法”,即高低錯落、疏密有致、虛實結合、仰俯呼應、上輕下重、上散下聚。
道理她都懂,然而卻插得一塌糊涂,沒有一條符合上述要點。
后羋月自告奮勇來改造,改造后的花是這樣的:
這都是些什么鬼!??!
看一下錯誤的地方有哪些。
第一:屬性不搭。
這一點是《瑯琊榜》的反例。先秦時代應該崇尚古樸大氣,哪怕你用土瓦盆供幾支菊花也比這好得多。圖中的花材有白玫瑰、粉玫瑰、雛菊,仔細看還有一支勿忘我。這些花材與顏色混亂,主次不分,最重要的是不符合中國傳統插花的屬性。當然,羋月把非洲菊給拔出來是對的,非洲菊20世紀才走出非洲家門,怎么可能出現在公元前千里之外的中國。除非是見了鬼了。
第二:花型不對。
科普下關于花型的知識,花材的種類很多,插花多以其形態進行分類,可分為線狀花材、團塊狀花材和散狀花材等。
線狀花材是用來構建構架的,團塊狀作為主體,散裝作為點綴。圖中玫瑰花屬于團塊狀、雛菊屬于散狀。在只有這兩種形狀的花材的情況下,可以插成這樣:
羋月把散狀花材作為線狀花材使用,能不別扭嗎?
第三,顏色不搭。
顏色搭配有三個原則:1、同色系搭配原則。特點是只用單一顏色,但在色彩上有深淺及明暗不同的變化,如粉紅、深紅、暗紅、紫紅,表現濃淡層次的調和美。
?2、近似色搭配:原理跟同色系類似,但顏色上可以選擇更多近似的顏色。
比如:紅-橙、橙-黃、黃-綠、綠-藍、藍-紫、紫-紅
3、對比色搭配:特點是將反差大的顏色搭配在一起,可產生強烈和鮮明的感覺,但應注意調和。如紅與綠、黃與紫等。
科普完,再來欣賞下兩張傳統插花
這才是高低錯落、疏密有致、虛實結合、仰俯呼應、上輕下重、上散下聚好嗎?
讓人吐血的遠遠不止這些。
拍出來就一直讓人詬病到如今的“紅雷夢”,其中有段鶯兒折嫩柳編成花籃送給林黛玉的情節。
原文也說了:枝上自有本來翠葉滿布,將花放上,卻也別致有趣。
這么粗硬的編框,鶯兒姑娘能一邊走一邊編好,想來她不是芊芊巧手,而是力大如蠻牛了。
這才是嫩柳編織的籃子啊。
難怪都說新紅與87版是云泥之別,簡直是相差了一百部《甄嬛傳》。
現代劇里,《北京青年》里的花束有一定的代表性,大部分國產劇出現的花基本都長這樣。
而韓劇里卻是這樣的
內牛滿面呀,整個不在一個level!
經??吹礁鞣N影視劇中出現這方面的常識錯誤。記得有個國產時尚電影里,為了表現女主的逼格說女主對蝴蝶蘭的香味過敏。養過蝴蝶蘭的人都知道,蝴蝶蘭是-木-有-香-味的!好嗎?!
其實,只要多用一點心,就能避免鬧這樣的笑話,細節決定品質不是嗎?
轉載請先聯絡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