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85后,我的父母是60后,在我的成長路上,父母都是用打壓,激將,貶低的教育方式,在我的成長路上一直都是,對父母唯命是從,做任何的決定和選擇都要先問過父母
我本科畢業之后我想要升研究生,媽媽讓我別念了,我就放棄了,連嘗試都沒有嘗試,談戀愛的事情上,更是把追求我的男生,情況一一報備,同意了才繼續交往
最重要的是,他們經常會把我跟別人對比,就是現在還有人常用的:你看看誰家的孩子,怎樣怎樣,你看看誰怎么樣怎么樣,那個誰是那樣的,
小時候的我,聽到這些,我真的覺得是自己不如別人,比不過別人,覺得自己處處不如人,于是內心越來越自卑,原來愛美的我,也逐漸不打扮,把自己打扮的像男孩,因為我心中還有一個新年是,在他們的心中,只有兒子最好
甚至到了大學,有很多上臺的機會,出挑的機會,我都會安慰自己,那是因為沒有人上,是因為自己運氣好而已,你看,跟自己的實力完全沒有關系
但是,這一切,都從我當媽開始,逐漸的調整和轉變,我開始對媽媽正面懟,正面剛,開始學習新知識,代替舊有的育兒認知,開始覺察自己的內心,知道自己為什么那么自卑,又容易發脾氣
這個覺察和學習持續了8年,即使是現在我仍然在持續學習,持續覺察,就在昨天我有了一個新的覺察
就是關于這個對比,我為什么很多事情做不成,因為我心中會有一個已經固定的“對比模式”,只要我稍稍覺察到,對方在比較和評判,我就會第一時間躲避,下面說幾個例子
1、前天,我的車壞了,會有一些奇怪的聲音,車開起來會抖動,我就讓修車行的老板(是我的朋友)過來把車開走,不過他說,這個抖動可能是我前陣子換了輪胎兩邊輪胎不平,然后還補了一句:“我就說讓你回廈門換,你在永安換了 現在可能兩邊都胎不平整”,不知道為什么,我聽到這個的時候,我就會馬上一個戰斗狀態,我就回懟;
就在昨天,我覺察到,當下我覺得他在跟我對比,他說的是對的,而我是錯的,但是做為這個領域的“權威”,我心中又有不服,我又覺得我是在對抗權威
2、在媽媽不煩的平臺,我是一個新人,我暫時也沒有拿到什么結果,雖然,很多姐妹都跟我說,你已經很棒了,你會陪伴,會咨詢,有顧問銷售的經驗,當別人說自己的案例又賺了幾百萬的時候,我就怕了,我就退縮了,我就覺得自己不如別人,然后我心中又是一陣對比
3、在CL 的平臺也是這樣,大家都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媽媽,但是業績就是做的那么好,我就開始排斥,因為對比又產生,就是好像感覺,別人做的好,就代表我做的不好
而且只要有人說,“你看那個誰誰,跟你情況很像,你可以去請教她”,我就崩潰了,內心就要開始罵三字經,真的是為什么又要對比
以上只是我最近的覺察,生活中還有無數這樣的例子,因為別人在說的時候根本沒有對比的意思,就是一個表達方式,到我這里都會被解讀成“對比“,
其實有時候,良性的對標(對比),是好事,但是我就是容易又陷入到,對標人物太高,以致于,太容易就放棄,就像:我喜歡主持,我一開始就和劉濤對標,我喜歡跳舞,一開始對對標楊麗萍,就生活中這種類似的例子很多,
其實這些東西,都是小時候父母給到我的,也是這個社會,這個教育體質下造就的我們,這不怪任何人,家庭把最好的給了我,社會也是在進步的過程,我現在決定要還給他們,我就是和自己比就好,真的和昨天的自己比較,我有進步,我有改變,這就是最好的,我也不再把這個比較再強加給孩子
誰都不為我的成長負責,只有我自己,我告訴自己,別人的可以學習,但是不代表我自己不好,我只是有我自己的節奏
在豐盛冥想中,就提到一個很重要的點,宇宙的資源是無限的,不會因為我得到了,別人就沒有了,所以大膽的去要,因為金錢是流動的,我們可以享受物質帶給我們的愉悅,不會損害別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