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以為,愛與恨是兩種對立的情緒或能量,但本質上而言,恨并不是愛的反面,我們不需要恐懼“恨”的力量,因為恨是來自對于愛的渴望及失落,而愛與恨的強烈程度往往是成正比的。
例如,某天你看到自己心愛的人跟別人產生親密互動,這時,你仿佛全身血液凝結,心情頓時降到谷底,心中涌起強烈情緒。事實上,你并不是真的在恨任何人或事,也不可能恨任何的人或事,你恨的其實是自己心中那種“與愛分離”的感覺。
因為,原本那份愛讓你感到喜悅、溫暖,但剎那間,當你目睹那一幕之后,心中生起“他對我的愛不見了”、“我與我心中的愛分離了”的強烈感受。但是我們卻常以“對方背叛”、“出軌”等外界出現的假象,來掩蓋這個痛苦的真相。
? ? ?
“恨”來自內心失去“愛的感覺”的痛苦,因為,你不愿意跟心中愛與被愛的感覺分離,恨是為了把分離失去的愛再找回來。事實上,“恨”沒有發生在你與那個人之間,而是發生在你自己主觀的“愛的感受”之間。歸根究底,愛與恨都是來自你的心中。如果你的內心沒有把跟對方的愛彼此分離,心中就不會有恨了。或許他人的某些行為,會讓我們心中的愛暫時呈現分離現象,但它背后的訊息是:不愿意失去愛,渴望愛再回來。心中的恨是在告訴你,你的心不喜歡陷溺在恨的狀態,它渴望回到愛的滋潤中。
好比你因某些外界現象而生起“恨”的反應,就要去省察,到底內心發生了什么情況,以致讓自己沉浸在恨當中;如果不喜歡這種”恨”的狀態,那么,內在該如何調整回應,以便讓心中的恨再度流動起來,讓自己承認面對,并且引導自己重新贏回心中的愛。
別人可以不愛你,他有不愛你的自由;你的伴侶也有可能和別人建立親密關系。你因為對方離開你或背叛你而恨他,但他是有自由不愛你及離開你的,你的痛苦及恨來自“你不被愛”、“你失去了愛”、“你沒有價值”,但這不是對方造成的,對方只能決定他不愛你,卻無法決定”你值不值得被愛”及”你有沒有價值”這件事,因為全天下只有一個人可以認為你值不值得被愛及有沒有價值,那就是你自己,明白了嗎?
愛是內心一種美滿幸福的主觀狀態,而由于內心“與愛分離”的感受,讓你產生受傷的感覺。但全世界只有一個人有能力讓你受傷,那就是你自己,也只有一個人應該為你的愛負責,那也是你自己。你必須明白,別人無法為你內心的不平衡負責,若是要求別人承擔這股恨意與不平衡,那你會一直陷溺在恨的能量中。你必須全面察覺、檢視,改變自己的內心思想,讓信念轉化,提升正面的能量,才能與心中的愛重新連結,讓生命洋溢著幸福、喜悅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