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工作而生活?還是為生活而工作?
這兩句話有什么區別呢?前者把生活當作工作的一部分,后者把工作當成生活的一部分。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區分,是因為當代年輕人和上一代人展現出完全不同的工作和生活的態度。
當代年輕人,他們拒絕接受"洗腦式"的教育,拒絕"規規矩矩"的人生安排,拒絕對人格和尊嚴的壓榨,拒絕為了錢而犧牲一切。如果你告訴他"人生重在奮斗",他會反駁"奮斗的意義是為了什么";如果你告訴他是為了"將來擁有更好的生活",他會說"人生已經很短暫了,犧牲現在的快樂換取將來的快樂是不是值得";如果你打算用一套PUA理論給他灌輸學習、人生、工作的大道理,他可能轉身就跑了!
在這一代年輕人眼里,"享受"人生會是一種很重要的"價值觀"。活著不是為了來"承受苦難"的,而是為了充分享受生命的樂趣。工作不是"壓力和責任"下的被動行為,而是因為自我熱愛下的主動行為。沒有那么多的長遠大計,拒絕來自周邊環境的"內卷"壓力,追求自我熱愛,并最終成就自我。
"享樂主義"在很多長輩眼里是不可思議的,他們固執地認為"人生只有吃苦才能成就一番事業",遵循社會規則才能夠"安安穩穩"過完一輩子。
8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經歷了"饑餓和動亂"的年代,普遍看重物質生活的滿足。他們看重"財富和地位",以解決"家庭為單位的物質生活保障"為最大的目標。在他們看來,人生就是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然后結婚生子,延續后代!
80年代和90年代出生的人,親身經歷了物質從貧窮到豐富的過程,也感受到各類不同價值觀的沖擊,思維觀念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于是這兩代人產生人生道路上的分流。一部分人思想上是叛逆的,行動上最終不得不擔起社會傳統道德觀念強壓的責任與壓力,遵循社會規則下的固有人生路徑;一部分人下定決定準尋自己想要的人生,同時選擇兼顧部分責任與壓力。
00后則是完全不一樣的一代!
這一代人生長于豐富的物質生活之中,擁有強烈的"個人信仰"。他們不會像80后和90后一樣,被所謂的道德壓力所約束。被催婚?他們直接表示不結;被老板PUA?他們直接走人,甚至反訴至勞動部門;被周邊人各種指指點點,他們毫無在乎,一心只想過好自己的生活。
他們追求獨立自主的人生,為自己而活。人生重在什么?活得開心!工作為了什么?讓自己實現價值!人生一定要十分努力嗎?不,適當就好,生活與工作必須保持適當平衡!他們喜歡直接而簡單的社交關系,不喜歡吹捧迎合那一套,不依賴不攀附,追求公平公正的社交環境。更重要的是,他們相當自信,擅于創造和創新,將會做到前人想到不敢想的事情。
這一代人將展現全新的精神面貌!
當下,"加班文化"、"35歲門檻"、"奮斗文化"等是職場普遍存在的現象,讓很多在職場奮斗的人覺得工作和人生沒有意義,產生倦怠情緒,但是因為生存壓力又不得不勉力維持。KPI考核下的職場人如同機器一樣被驅動著運轉,用廢之后就直接扔掉!這樣的工作如何能夠讓人愛得起來!
很幸運,00后的年輕人將徹底改變這些惡劣的企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