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助手】
2“吳曉波頻道”三年來的新媒體編輯技巧都在這了【雖然是講微信公眾號的,但是里面的設計思路對keynews文字擺放也有借鑒】
【行業發展】
3華盛頓郵報視頻團隊新年再招30人!2017視頻創新大計劃曝光
Gelman表示,這輪招聘一部分目的是為了創作更加獨立和不同于突發新聞報道的視頻。
“我們一直以來都太過關注每天的消息和突發新聞,一直在做著我們并不太想花時間去做的事情,或者將我們的讀者也放在這樣的境況之下,”Gelman在談到這場“幽默戰略”時這樣說到,“我認為這一次對我們來說真的是一個絕佳的重新開始的機會。我們將通過《觀點》欄目也就是編輯部門來實現,因為他們會對此非常感興趣。”
2016年,《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的修訂內容征求意見稿頒布,它將各類型新媒體納入互聯網新聞的管理范疇。對于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社會公共事務的敏感地帶不可觸碰。
當然,“梨視頻”雖然因為互聯網信息牌照問題受到掣肘,但這并不代表資訊類短視頻會一蹶不振。作為市場上的短缺資源,在半年的測試階段,“梨視頻”僅在秒拍平臺就有18億次的播放量,全網播放更是超過30億次,足以說明它的市場前景。
幾個月前,CNN數字工作室制作了一個關于敘利亞貧困家庭的360度全景視頻——逃離家鄉后,他們住進了一家廢棄的醫院大樓。為了有一席安身之地,他們不得不清理廢墟中的碎石。“你可以通過Instagram講述這個場景,或者用你的手機、VR相機來告訴大家,但這些畫面背后的故事才是重點。”
另一個例子是解釋性新聞視頻。其實,這是CNN早期便開始投入精力的項目。在特朗普發表“北約已經過時”的言論之后,團隊推出了解釋性視頻,對北約(NATO)的作用和影響進行了介紹。還有一支視頻探討了英國脫歐后民粹主義的崛起。
【資深媒體人】
9南周對話梨視頻邱兵:如果內容生產沒有合理回報,將來不可想象
媒體最主要的功能是新聞生產,從目前自媒體的現實來看,自媒體并沒有新聞生產能力,只是在生產觀點。我寫過一篇文章,談到現在很多事件發生后,自媒體太多、記者太少,事實不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