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學中醫的出發點——肯定是希望不生病,或者是害怕生病。
生病其實也不一定都是壞事。它有一個很好的提示作用,就是讓你的生活停下來,阻止你接著往前沖,避免以后發生更大的問題。
凡是得了非常嚴重疾病的朋友,其實都是長期的生活,不在自己應該處在的那個狀態上。
生病有什么作用?
其實要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就是身體狀況在往下走;第二種,實際上是人體自身在調整。
調整也有被動與主動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被動的。比如因為我前段時間培訓,人比較累,睡在地板上又受了寒。后來又出去玩,一高興把表氣又散掉了。遇到有人請我吃飯,吃多了。結果就開始發燒、咳嗽。
這種情況就是一種被動的調整反應,它其實是在調整我上一階段留下來的寒氣。兩周沒有運動,堵塞的是經絡當中的臃氣,也就是不流通的氣。
還有胃里面留在中焦的食氣,食物沒有完全消化的氣,這是被動。于是我開始發燒、咳嗽,它其實是這樣一個過程。
發高燒可能是排寒氣的方式
第二種生病,跟我這個不太一樣,是主動反應。
這類多見于小孩子。家長經常會發現,最近小朋友沒干什么呀!也沒吃水果,也沒吃涼的,各方面都很好啊,怎么突然就發燒了?他找不到原因。
其實是什么原因呢?最近小孩子是很好,他就在往上走,走到一定水平的時候,他過去停留在體內的這些寒氣、食氣、臃氣,需要把它排出來,此時出現了一個反應,要發高燒。
慢性病的急性復發或是好事
還有一種生病是什么呢?常見的慢性病的急性復發。這可能是身體越來越差,要崩潰了,復發。
實際上還有第二種情況,經過半年或者一年的調理,他的正氣在提升,三焦在運轉,經絡在打通,然后開始有能力調整了。
這個道理就像一家公司,它原來沒錢,渠道也不暢,家里堆了很多貨。
可是最近呢,經過三個月的整頓,回籠了資金,把內部環節理順,大家心也齊了,想干活了,好,又正好趕上最近這個行業的經濟形勢有好轉、復蘇的現象……然后,這個公司開始就往外面出貨了。
我們不要簡單地把病看作是一種不好的東西。它其實也是有好的方面,并且在我看來,百分之七八十的病都是好的,它是正氣提升,開始排病的反應。
生病了要做什么?
所以,怎么來判斷一個病,除了看癥狀以外,你還需要看基礎的東西。什么是基礎的呢?第一,如果一個人生病,軀體上還不錯,多半屬于這個部分,其實養一養就行了。
許多人都說,生病我要干什么?其實生病了最重要的是不要干什么!
如果生病了,我們除了看到這種癥狀,還需要看到一些基礎的東西。
第一,精神好不好。第二,飲食、睡眠、大小便是否正常。如果這些沒有什么問題,其實只需要養一養就好。
千萬不要趕緊把它壓住:馬上退燒,馬上清熱解毒,馬上用消炎藥,如果做了這些事情其實是一種干預。
因為恰恰生病這個過程是排除身體垃圾的過程,叫里病出表。
病是轉機,其實不管是被動調整,還是主動調整,都是排病反應。我們要抓住的重點是在這種排病反應當中,盡可能地把這些病排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