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就是在貓群看到類似的一個說法:什么都可以代勞,但是思考不可以.
如何獨立的思考-今天的晨讀分享了《哈佛的6堂獨立思考課》中的3種思考方式:
1.批判性思考-相信這個詞大家并不陌生,有時候類似與挑毛病.
書中給出的案例:
同部門的優秀前輩,攻讀完了研究生學位,并且升了職。你去請教他自己是否應該讀研,前輩告訴你“大學很好,課程也很棒,可以考慮下” ,你動了心,開始著手準備。
如果用批判性思考,會怎么樣呢?首先你要考慮兩個關鍵問題:
001你得到的信息正確嗎?你應該先去考察前輩的學校和他修的課程,如果發現確實很好,再繼續往下思考。
002前輩的信息能作為參考依據嗎?就像小馬過河一樣,每個人的具體情況都不同,適用于他的方向,不一定就適用于你。前輩升職與他的研究生學歷是否有直接關系還有待探究,說不定前輩本身就很優秀,不用讀研也能達到今天的地位。
例如:你想去度假?朋友跟你說英國怎么怎么好?你可以就要考慮下,哪里好?英國的哪些景點是你會喜歡?你是喜歡沙灘海邊,還是凝重的文化,歷史建筑呢?另外,朋友的花費,是否是你可以承受的范圍,如果你知識想出去走走,也許便宜的東南亞,國內的小城市也能滿足你的需求. P.S.耳邊飄過那首: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喔哦~
訓練方法有兩個:
001 ?每次做決策時,問自己問題給出相應的答案。
例如:為什么去游泳?同樣是運動,游泳對于關節損害小.
002 每次做抉擇是,一遍做比較,一遍回答為什么選它
例如:為什么吃草莓,而不吃西瓜?草莓卡路里低,1個才4卡,而且對減少腹部的脂肪有幫助.
2,深度思考
在思考時,很多人會犯兩個錯誤,自以為懂和不懂裝
在深度思考這方面,我們該如何訓練自己呢?方法有三:
001 分類劃線。閱讀報告、文件的時候,用紅、綠、黃三種顏色的記號筆,在書中各個段落畫線,用綠筆畫出“完全理解的”,用黃筆畫出“意思有一點不明白”、“需要再查證或者斟酌的”,用紅筆畫出“完全看不懂的”,然后把紅色和黃色的地方再看一遍。
想到初中高中時候,做考試題。先把會做的題目做出了,后面再做不會做的題,大概就是這個意思。提醒自己不明白的地方盡快去查資料。
(下周的工作就用起來,特別是當有流程更新的時候)
002列出重點。拿出一張紙,把重點內容全部寫出來,分成兩列,一列是已理解的部分,一列是不理解的部分,不理解的部分去查資料,或者向人請教。
(同上)
003以教帶學。想象你對一個5歲的小孩解釋這些問題,如果自己不能把話說得極其簡單易懂,讓這個小朋友也能聽明白,那你一定沒有思考徹底。
分類劃線、列出重點、以教帶學,這就是養成深入思考習慣的三個好方法。
訓練自己講故事,總結的能力,通俗易懂的把道理講明白。
3.同行評審(有些陌生的詞)
可以理解得到反饋和注意反饋的方式吧.
001用對方聽得懂的語言去交流。
如果對方說“做分離測試”,你會不會聽得一頭霧水。但如果他說的是“做兩個版本,分別測試下各自的效果。”是不是就更加明白了呢?
002重要的地方要用不同的表達方式重復強調。
除了說“我覺得提升外觀很重要”,也可以再次以這種方式強調:“我建議提升產品的外觀,因為它對用戶來講至關重要”。
003避免用武斷語氣。
相比“這不行”的表達方式,“這可能不行”的說法會更容易降低對方對你意見的抵觸程度。
004如果反對,就提出替代方案。
反對本身對于事件的發展并沒有積極的推進作用,下一次,我們在表達“我反對那個意見”時,可以嘗試換一種思路:“我這有一個更好的解決辦法”。
005反對別人和別人反對你都很正常,不要上升到人格層面。
“別人否定我,一定覺得我是個糟糕的人”這樣的想法是不可取的。因為他反對的,只是你的觀點,并不是你這個人。
思考帶來改變,讓我們一起update我們的思考,思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