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參考答案
一、破碎的美麗
1.自然、人生或靈魂(大意正確即可)。
2.示例:作者認為我們可以從“月缺”聯(lián)想到“月圓”的美麗,從中品味難以訴說的悲歡離合,感受其中永恒的感傷和無限的蒼涼,這也是一種美。(點明美的原因,結合具體內(nèi)容闡述)
3.示例1:我選擇第①句。這個句子借助花的美就在于破碎的事例,巧妙地點明中心,語言生動形象,很有感染力。
示例2:我選擇第②句。這個句子連用兩個反問句,告訴我們要體會生活的美好,對生活心存感激,深化了文章中心。 (結合句子內(nèi)容和特點闡述)
4.示例1:我永遠忘不了梵高在《自畫像》中逼視我們心靈的眼神。他是一個不能為世俗理解的畫家,是一個用畫筆袒露胸襟的天才。他用燦爛的金黃色渲染火一般的激情,用漩渦般流動的天空暗示內(nèi)心的躁動。他留給自己的是不幸的人生,留給世界的是永恒的美麗。
示例2:雅典奧運會男子單杠決賽中,涅莫夫行云流水般的動作技驚四座。他征服了觀眾,卻征服不了裁判。不公正的得分,引來了全場觀眾的憤怒。長達八分鐘不滿的噓聲像愛琴海的波浪淹沒了賽場。此時,他重回賽場,面向觀眾深情地鞠躬,請求觀眾保持冷靜。他的金牌夢破碎了,但他用寬容展現(xiàn)了體育之美,展現(xiàn)了比天空更廣闊的心靈。
二、永久的悔
1.一直生活在貧困中;日夜思念,盼望兒子歸來。
2.(“懵懵懂懂”)→(“理解不深刻”)→“逐漸理解了”→(“暗下決心”)→立下誓言→(“迎養(yǎng)母親”)
3.C ??4.C
三、我的母親
1.B
2.作者這樣詳細敘寫,突出了這張椅子不安穩(wěn)、不便利、不衛(wèi)生、不清靜,體現(xiàn)坐在上面的不舒服;還進一層寫出了母親從“我”小時候到她逝世前數(shù)月始終坐在這樣一張椅子上,可見她為了操持這個家付出了多大的犧牲。
3.(1)從內(nèi)容角度(運用反復的修辭方法)主要為了突出母親對“我”生活上很慈愛,對“我”為人處世、學習上很嚴厲;也突出母親在生活的重壓下堅強、隱忍,善于交涉。
(2)從結構角度前后呼應,更突出這樣的母親形象在“我”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影像。
4.原文中的語句更妥當。要點:主要圍繞母親承擔起了父親的一切職責,她首先要像一位父親那樣挑起生活的重擔,與此同時流露出母親的慈愛。作者這樣表述更多地表達了他對母親的崇敬之情,深切感受到母親作為一家之主的艱辛。
5.要點:(1)敬佩母親那么多年還是一如既往的嚴肅并慈愛。(2)傷感母親年華逝去,已衰老了。
四、送報的少年
1.開端:放暑假的時候 發(fā)展:七月下旬的一天 高潮與結局:轉(zhuǎn)眼到了八月底
2.今天報上刊登了高考錄取分數(shù)線!
3.對比,通過對比,突出了送報少年既有抱負又懂事的特點。
4.這位少年真不簡單,原來堅持每天替父親送報的竟然是被北京大學錄取的大學生,這么勤勞又有抱負的少年真是讓人敬佩。(只要想像合理即可)
5.以“少年”為題,不僅指的是送報少年;更告訴我們,我們應該做一個像送報少年一樣既懂事又有抱負的人。
五、我媽和蔣美麗
1.“蔣美麗”。寄予了她對“我”的隱隱期望,更因為她想被叫做“美麗的媽媽”。
2.就是向她高歌“長大后,我就成了你”。從反面展現(xiàn)了母親對作者的期望,希望作者長大后有新的、不一樣的生活。
3.喜歡。平等交往,彼此尊重。不喜歡,過于隨便。(意思對即可)
六、人生馬拉松
1.“我”常年堅持跑馬拉松,但是如此長距離的還沒有跑過,引出下文,同時也為下文跑完全程的艱難做鋪墊,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2.描寫。交代了“我”后來不斷超越他人的秘訣,體現(xiàn)了“我”永不服輸?shù)木瘛?/p>
3.首先是照應題目。其次,作為例證證明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再次,正是這場馬拉松使“我”悟出了人生的道理,引出下文“我”正站在文學的起跑線上,使文章生動具體,又深化了主題。
七、香椿
1.示例:一個“噴”字,有動感,與前面的“冒’字相照應,形象地寫出了香椿芽生長速度極快的特點,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嫩香椿芽的喜愛之情。
2.示例:香椿只是給予,從不索取。父母默默奉獻,勇于擔當,椿樹的品格與父母是相同的,所以作者說:“椿樹是父親,椿樹也是母親?!?/p>
3.運用了擬人、排比的修辭手法。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椿樹忍辱負重、無私奉獻的品質(zhì);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使作者的感情表達更強烈。
4.示例一:香椿的嫩芽被掐了又長,長了又掐,父母如同香椿一樣,默默忍受,無私奉獻,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愛、母愛是世界上最純潔、最崇高、最偉大的愛。
示例二:父母為子女的成長默默擔當,無私奉獻,他們對子女的不斷索取無怨無悔,我們要常懷感恩之心,敬畏之情,努力學習,長大后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材,回報父母,回報社會。
示例三:父母對子女的愛是博大無私的,而我們很多時候太不珍惜這種愛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把父母對兒女的奉獻看作是應盡的義務,是理所當然的,思想上不上進,學習不努力,辜負了父母的一片好心。
八、寧靜的野鴨湖
1.180畝的天生壩水庫由于源頭工廠的污水大量排入,水體受到嚴重污染,湖中雜草叢生,浮萍蓋湖,虻蟲成片,臭氣熏天。
2.(1)人類應該放棄支配自然的權力,與自然和諧相處。(2)敞開胸懷,去接納無數(shù)的生命。(3)開發(fā)和建設要把環(huán)境治理和保護放在首位。(4)制止污染、損害自然環(huán)境的行為。
3.提示:可列舉古今中外人類因破壞環(huán)境、惡待其他生命而引發(fā)災難、遭受懲罰的事例,寫出分析。(如人類是世界萬物中平等的一員,不應妄自尊大,對其他生命應尊重,與之和諧相處,否則將遭到報復和懲罰)
九、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1.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2.道理論證(引證法也可)。
示例:①我們應該不虛度一生,應該能夠說:“我已經(jīng)做了我能做的事?!保ň永锓蛉耍?/p>
②一個人若是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心。(列夫·托爾斯泰)
3.示例:即一個人樹立了自己人生的目標,并為之努力奮斗,就不會因迷茫而浮躁,因空虛而無措。
(答案中體現(xiàn)“理想、目標”“奮斗”等字樣,語句通順,表意清晰即可)
4.示例:青少年是人生的初始,它不僅僅是屬于自己的,更是屬于社會、屬于家庭的;青少年要為自己、家庭和社會的將來努力拼搏,而沉迷網(wǎng)絡,虛度光陰是對自己人生的一種不負責任。
十、生命之芯
1.具體指作物的果實。寓意:作物的夢想、純粹的使命、靈魂。
2.由十分喜愛到痛惜不已,到充滿敬意。
3.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將葡萄落葉比作不能飛的蝴蝶,形象而生動地寫出了葡萄落葉的形態(tài),表達了作者對葡萄落葉失去生命的惋惜之情。
十一、大山與小溪的對話
1.大山高大威嚴,蒙昧無知,盲目自大,看不慣新生的富有活力的事物,它象征了守舊與僵化的力量;小溪活潑好動,樂觀開朗,熱愛生活,樂于奉獻,象征著自由和進取的精神。
2.人類只有積極進取,努力為社會做出貢獻,生命才有意義;如果僵化守舊、故步自封,就等于死亡。
3.用“湖”的一成不變與“小溪”的快樂自由形成對比,突出小溪的生命價值。
4.本文通篇采用了擬人化的手法,將深刻的人生哲理寄寓于大山與小溪的對話中,構思巧妙,行文活潑,富于趣味性和表現(xiàn)力。
十二、人生如下棋
1.B ?C ?D ?A
2.技術? 心態(tài)? 心態(tài)? 技術??贏???得失,有得必有失,有失才有得
3.你三分之二的棋子是在前三分之一的時間內(nèi)失去的。這期間你走棋不假思索,拿起來就走,失了也不覺得可惜。
4.人生處世和下棋對弈一樣需要有良好的心態(tài),下棋要想贏棋,人生要想成功都需要經(jīng)驗和技術;人生每走一步都要和下棋一樣“想清楚再走,”只有目的明確,懂得舍取拼搏之人才能笑到最后 ???下棋可以悔棋,可以重新下,但是人生只有一次,走錯一步即使后悔也沒用,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無法如棋局般重新來過,之前一旦“走錯”太多就塵埃落定
十三、人生的境界
1.B(應該是“與其他任何個人的都不完全相同”)
2.B (A項應是“憑著他的本能或其社會的風俗習慣”“沒有任何意義或很少意義”,C項應是“可能了解社會的存在”,D項應是“研究宇宙的人不一定就是有天地境界的人”)
3.D(強加因果,“所以”前后不能構成因果關系)
十四、我的世界觀(節(jié)選)
1.C
2.B(原文中并沒有說“過于嚴肅地對待自己和別人是錯誤的”)
3.①叔本華的話;②這種體會;③把安逸和快樂看作是生活的目的。
4.①每一個人的行動,不僅受著外界的強迫,而且還要適應內(nèi)心的必然。
②在內(nèi)容上,巧妙地轉(zhuǎn)入到對人生中需要具有寬容、幽默等人生觀的論述上;結構上,起到了承上啟下,領起下文的作用。
十五、錦雞、兔子、猴子、象吃果圖
1.“我的功勞真不小??!現(xiàn)在該我享受了?!薄暗清\雞和猴子只顧自己吃,不理它們?!?/p>
體現(xiàn)了錦雞只想到自己,而不在乎別人的感受的自私心理。
2.團結的重要性,要珍惜勞動果實,人不能太自私。
3.只要能為別人著想,團結友愛,就一定能做好每一件事情。
十六、峭壁上那棵酸棗樹
1.酸棗樹生長在峭崖壁縫上的一捧貧瘠的泥土;受到風雨、云霧、霜雪、雷電的欺壓。
2.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棟梁高樹,卻還是努力地生長著;它明知道自己不可能蔭庇四鄰,卻還是努力地茂盛著。
3.“雄鷹”指酸棗樹的種子。 ??“風景”指故鄉(xiāng)峭壁上的酸棗樹。 ?“靈魂”指小酸棗。
4.頑強、剛硬、忠誠、無私,永不妥協(xié)地進取精神。
十七、高原,我的中國色
1.AD(B“無人問津”錯;C“城市青年”以偏概全;E“對壯美河山……熱愛”與文意不符)
2.因為“裸著青筋、露著傲骨”的高原不僅蘊藏著中國古代文明,更象征著中華民族不屈的剛毅性格。
3.南方:表面上是指歷史上統(tǒng)治者在外族侵略時軟弱無能、偏安南方,以求自保,實際上是指喪失民族尊嚴,缺乏傲氣、傲骨的精神狀態(tài),它與北方高原的粗獷、深厚,裸著青筋露著傲骨風貌形成對比。
十八、七根火柴
1.突出了茫茫草地氣候變化異常、暴雨時作、遍地潮濕的特點。第二自然段做客觀描寫,第三自然段通過盧進勇的觀察和感受來描寫自然環(huán)境。烘托了盧進勇苦惱、著急和盼火的內(nèi)心活動。
2.①說話聲音的斷斷續(xù)續(xù) ②列舉的省略 ③語意的省略
3.不矛盾。“模糊”是對失去戰(zhàn)友的悲痛,“清晰”是對烈士精神的敬仰。
4.比喻;無名戰(zhàn)士指明了尋找前方部隊的方向,指明了長征前進的方向,也指明了革命勝利的方向。
十九、生死攸關的燭光
1.①蠟燭的秘密被暴露,秘密情報站將告結束 ②他們一家三口的生命將告結束
2.你可以不用蠟燭。 ??因為用反問句能表現(xiàn)出德軍的粗暴(兇狠、兇惡)
3.夸張 ?緊張(擔憂、懼怕) ?憎恨(仇恨) ?兇惡。
4.借口搬柴 端走燭臺 ?取出油燈 ?吹熄蠟燭 ?推說睡覺 拿走蠟燭
5.機智 勇敢(英勇) ?鎮(zhèn)定(沉著)
二十、有書趕快讀
1.事例論證 ??正反對比論證。
2.示例:讀書破萬卷同,下筆如有神。(杜甫)
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沒有翅膀。(高爾基)
3.B
4.示例:無書者渴望了解書中內(nèi)容,因而想盡千方百計去借。借來了怕人催著要還,于是抓緊時間讀以便及時歸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