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遇到過這種情況?候選人各方面條件都不錯,經過幾輪面試考察,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得到了面試官的一致認可,但在最后關頭卻被老板否決,理由是 “他說話時,眼神有些飄忽。”
這個理由似乎挑戰了我們的專業認知,讓我們思考這位老板是否太過主觀?但通常老板具有 “專業嗅覺”,可以在面試中正確地判斷一位候選人是否完美契合崗位的需求。
1、習慣了行為面試方法卻忽視了特殊人才
通常來說,行為面試法是一種信度和效度都很高的挑選候選人的方法。行為面試法也是國際公認的一種面試方法,在面試界占據無可辯駁的地位。
所以,我們常常會運用行為面試法刨根究底地詢問候選人。
例如:
1、最近一年,你完成過哪些工作或項目?
2、當時你面臨的最困難的事情是什么?
3、你是如何應對和解決的?
4、處理的結果怎么樣?
5、事后有沒有做過總結?
6、如果現在讓你再重新做一遍,你會怎么做?
這些問題,是非常典型的行為面試問題,而且還結合了星星(Star)追問的方法,進行層層挖掘,邏輯緊密地甄選候選人。
行為面試方法的理論假設,是依據一個人的過去經歷來預測他的將來表現。它邏輯嚴謹、環環相扣,相對科學。
美中不足的是,行為面試法也有兩個缺點。
一是耗時耗力。
我們越想全面而深入地去了解一個人,那就要設計與崗位相匹配的各種各樣的行為面試問題,確保候選人契合崗位要求的資質,有時候 HR 還要做一些專門的測試。除此之外,還需要培養一批掌握行為面試法的專業面試官,能夠做出客觀公正的評估。
完成這一套模式和流程,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于一些大量招聘基礎性崗位的企業來說,可能會認為得不償失。
二是容易錯過特殊人才。
使用行為面試法能夠準確識別一般性人才,但對于特殊人才,這個方法可能并不靈驗。問題就出在:
一是有些特殊人才專業能力非常強,但不善于口頭表達,甚至說一件事情也描述不好,這在面試的時候就容易被錯過。
二是有些人才潛力很大,但面試官很難觀察出來。因為這個人的工作經歷是一張白紙,雖說有過求學、戀愛等挫敗或者成功的經歷,但畢竟無法與真實的工作環境劃等號。這時面試官用行為面試法去考察他,可能會出現一定的偏差,從而錯過真正有潛力的人才。
2、訓練你的專業直覺,化身面試 “聞味官”
面試除了應用科學的面試方法,專業直覺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甚至有時候能起到面試問題無法取代的作用。
有些專業面試官,總能夠通過直覺觀察,發現一些容易被人忽視的細節,我們把這個稱之為 “面試洞察”。這種方法用時短(也許就短短10秒),但準確性卻非常高。
專業面試官除了提問,也會從候選人的神態、體態、互動模式等身體語言上去觀察,觀察對方眼神是否躲閃,是否自信,是否言不由衷?面試官一旦形成對候選人的一種印象,再用行為面試問題來印證,基本上就能判斷候選人的能力和資質。
一位秘書崗位的候選人,在常規面試當中,她回答得很切題、很專業,看上去為了參加這場面試做了精心準備。而且她的工作經驗、學歷和各方面硬性條件都比較匹配。但是到了最后一輪面試,領導并沒有錄取她。
領導給出的意見是:這位候選人說話時,總是不由自主地擠眼睛,給人一種不自在的感覺。公司秘書要經常跟領導接觸一些重要客戶,有頻繁擠眼睛的毛病,會影響客戶對公司的好感度與信任度。
對于面試官和 HR 來說,可能有一千個錄用的理由,但對于用人決策者來說,只需要一個不錄用的理由(否決權)。
我們要做的,是在掌握專業面試方法的同時,也要重視面試直覺的作用。
事實上,直覺面試有一定的合理性,或者說,它有一定的“科學成分”。畢竟,候選人的肢體語言是可以傳達一些心理信號、性格特點。
在這方面,曾國藩有4句著名的看人口訣,送給大家揣摩: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
功名看氣概,富貴看精神。
主意看指爪,風波看腳筋。
若要看條理,全在言語中。
在專業領域,有時候專業人士的直覺往往比數據和算法還要靠譜。這是為什么呢?
因為接受過專業訓練的人,面對海量信息,只需要提取少量有效的信息就可以做出高質量的決斷。因為人的大腦本身就像一臺嚴謹而高效的電腦,當輸入某一相關信息后,人的潛意識會先于理性分析做出一個判斷。
比如,頂級的心理學家只需要和醫生溝通十五分鐘,就能夠判斷出醫生的被投訴情況;資深的網球教練可以在網球運動員出手的一瞬間,判斷其是否會 “雙發失誤”。
類似這種情況,在面試中也很常見。有時候,往往是 “面霸” 回答問題最完美,表達也最得體。但對于面試專家說,根據 “第六感”,可以感覺這個人缺乏真誠。
所以我們的面試官,有時候也要充當 “聞味官” 的角色,要綜合了解應聘者的信息,然后再做出錄用與否的判斷。
這也是阿里巴巴設立 “面試聞味官” 的重要原因。
在阿里巴巴面試環節,會有一個五年以上的老 “阿里人” 參與,這個人叫 “聞味官”。這個人和即將要入職的人隨意聊天。如果 “味道” 不對,一般過不了面試關。簡單來說,“聞味官” 就是專門負責在招聘面試中通過提問或者其他方式來 “嗅” 出應聘者的價值觀與應聘崗位是否 “對味”。
通過前面的介紹,我想大家應該明白了,對于重要的、關鍵性的崗位,我們挑選合適的人才,確實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這是有必要的。因此,我們要設計結構化的面試,要應用行為面試方法,去考察候選人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工作實踐能力。
但是僅僅做到這些還是不夠的。如果直覺告訴我們,候選人可能存在某些方面的缺陷或者盲點,而恰恰那個缺陷可能是致命的,那候選人其他方面再合適,我們也要慎重錄用。
反過來,如果直覺告訴我們,對方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獨到性,具有一般人不可比擬的特點和素質,我們就要用人所長,大膽地錄用他,尤其是那種需要創造性的、無先例的、從0到1做開拓性工作的崗位,沒準你會發現一個特別優秀的人才。
寫在最后
第一、對于面試選拔人才,不要拘泥于一種方法。除了要掌握行為面試法等科學方法,也要學會應用直覺面試,把它作為一種輔助手段,來驗證與行為面試判斷結果是否一致。
第二、有意識地訓練你的專業直覺,而不是主觀偏好。這二者是有區別的,不要混為一談。
直覺面試不是憑感覺和個人好惡面試,它是一種整體面試方法,不是簡單的單個要素的疊加,而是感性認識和理性認知的統合,是一個人在擁有專業經驗和認知之后,經過大腦一系列計算處理后的瞬間判斷。對于專業欠缺、理性認知不足的人,是不能采用這種方法去面試候選人的。
所以想成為一個真正的面試專家,必須通過千百次的觀察和歷練,在實踐中不斷地調整,才能形成面試洞察。千萬不要操之過急,妄想一下子達到這個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