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月球效應
月球效應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人們都喜歡月亮、喜歡賞月,再加上動人的神話傳說總讓人凝思遐想、心生向往。但是如果你真正的興沖沖的踏上月球,你會發現那個地方凄冷荒涼、坑洼遍地,沒有嫦娥也沒有玉兔,與我們想象中的美好相去甚遠,一顆本來快要陶醉的心啪唧掉到了地上。這一點與畢業生看待招聘單位的情形極其相似,畢業生入職前把單位想象的過于理想,入職后卻發現單位實際情況與自己的要求相去甚遠,并因此產生心理落差,出現悲觀失望情緒的現象稱為“月球效應”。另一種說法是中國人大加贊美的“花好月圓”之夜,西方人卻視其為妖魔鬼怪出沒之時。月圓能對人類和動物產生消極影響的說法已經流傳了近兩千年,幾乎每個西方人都聽說,在月圓之夜外出是不安全的。這也是一種“月球效應”。
第一種說法是講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這種現象在周易中是存在的,比如說屯卦,屯卦是個局部失衡卦,屯卦的天道是乙己丙甲戊丁,表面看來,四爻至初合乎天道,至五合乎人道,所以四爻講“求婚媾,往吉,無不利?!钡?,當著屯卦變成蒙卦以后,屯四就變成了蒙三,蒙三的爻辭是“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無攸利。”同是一個爻,一個是想象中的“無不利”,一個是現實中的“無攸利”,這就是理想與現實的矛盾。
第二種說法是說月圓對人們的影響,經文中有三處提到“月既望”,“望”就是月圓之日,這在中國農歷中就是十五日。
第一處是小畜卦,小畜卦是個局部失衡卦,小畜卦的天道是戊乙甲丁己丙,上爻辭講“既雨既處,尚德載婦,貞厲,月幾望,君子征兇。”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單從卦象上看,小畜卦是個五陽一陰之卦,如以陽喻明,以陰喻暗,小畜卦也是明暗相間,但從正面看來,四爻處在卦體的背面,是唯一一個不可見的爻,這樣呈現在人們面前的就是一片光明,這正是月圓的一個景象。又假定乾初甲為甲子四月四日,一個月為三十日,一個爻代表一日,那么自乾初甲算起,到小畜上就是丙午五月十六日,也就是剛剛過了望日。
第二處是歸妹卦,歸妹五爻辭講“帝乙歸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幾望,吉。”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歸妹卦是個平衡卦,歸妹卦的天道是癸庚己壬甲辛,五爻甲為甲午,按照時間推算為一月四日,這就是說,歸妹五不是望日,所謂“月幾望,吉”,就是要等到接近望日才能吉祥。歸妹五與豐二是同一個爻位,又是同一個時間;豐二與旅五是同一個爻位,但時間不同,這幾個爻都是陰爻,到了巽卦,旅五變成了巽二,巽二為甲辰,時間為一月十四日,這是一個陽爻,其辭為“巽在床下,用史、巫紛若,吉,無咎”,原來歸妹五的“月幾望,吉”,就是到了巽卦二爻時才能吉祥。
第三處就是中孚卦,中孚卦是一個失衡卦,就失衡這一點同小畜類似,如果從動態來看,中孚卦又是一個動態平衡卦,這一點也同小畜類似。從中孚四具有“只入不出”的性質來看,這一點又同歸妹五類似。那么中孚四與小畜上和歸妹五的不同之處又是什么呢?原來中孚四為己巳,按照時間推算為二月九日,九日是不能說“月幾望”的。我們還知道,中孚四在中孚卦中是個“死爻”,它的希望完全在于以后的新生,中孚與小過的關系不是“錯卦”,而是“原始反終”。中孚以后,接近望日的是小過五,小過五為甲戌,為二月十四日,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中孚四變成了小過三,實現了由陰向陽的轉化,也實現了由被俘者向俘獲者的轉化,這也就是“馬匹亡,無咎”的意思。
從以上三處“月(既)幾望”來看,月圓對人的影響不盡相同,有“吉”,有“無咎”,還有“君子征兇”,單看“君子征兇”,似乎不大吉利,但如果不做“君子”,似乎也沒有什么傷害。所以,“吉”、“無咎”、“君子征兇”等等狀態,不一定就和月圓有直接關系。把自然現象與人的吉兇禍福聯系起來是沒有根據的。當然月圓在古代對夜行人的好處是不待言的,由月圓想到人們所期盼的圓滿也是順理成章的,這或許就是中國人贊美花好月圓的原因。但中國人也有理智的一面,看到了月盈,想到了月虧;想到了“瓊樓玉宇”,又感到了“高處不勝寒”。月圓時對地球的引力加大,如大潮,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們感覺到差異,這也是正常的。
102、飛去來器效應
在社會心理學中,人們把行為反應的結果與預期目標完全相反的現象,稱為“飛去來器效應”即“飛鏢效應”。?這好比用力把飛去來器往一個方向擲,結果它卻飛向了相反的方向。飛去來器為澳洲土著使用的一種拋出去又會重新回來的武器。此處借喻情緒逆反的心理現象。原蘇聯心理學家納季控什維制首先提出的。
在周易卦爻的運動中,存在著大量的逆反現象,自天道看,甲乙丙丁戊己是“往”,己庚辛壬癸甲就是“來”或“復”,這就是逆反。自地道看,在平衡卦中,上爻給初爻以壓力,初爻則表現為支撐力,上爻的壓力有多大,初爻的支撐力也就有多大,這也是一種逆反;在失衡卦中,中層量大的爻給初爻以壓力,在一定限度內,初爻則表現為反抗力。自人道看,如果卦爻的運行通過了天心,那么卦體的變化就表現為“原始反終”,這也是逆反。
天道與地道是客觀的,表現為規律,人道是主觀的,表現為人的意志、愿望與要求,人道與天道和地道有一致的時候,更多的時候是不一致,在不一致的情況下,行為反應的結果與預期目標也就常常不一致,甚至會出現完全相反的現象。我們以屯卦為例,屯卦是個局部失衡卦,屯卦的天道是乙己丙甲戊丁,五爻與上爻之間就是一個“天人相悖”,也是一個“地人相悖”,上爻講“泣血漣如”,就是因為事與愿違。再以蒙卦為例,蒙卦也是一個局部失衡卦,蒙卦的天道是辛庚甲壬己癸,初二之間是個“天人相悖”,也是一個“地人相?!?,初爻講“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也是因為存在著這兩個相悖。最為典型的是師卦,師卦是個局部失衡卦,師卦的天道是丙乙己丁甲戊,初二之間既是“天人相?!?,也是“地人相悖”,初爻的爻辭是“師出以律,否臧兇。”天道與地道的合一就是“律”,初爻的人道走向違反了這個“律”,這就是初爻兇險的原因。
在沒有地道作用的情況下,遇有“天人相?!币膊皇鞘裁春檬拢控允莻€平衡卦,蹇卦的天道是己丙乙戊丁甲,三爻講“往蹇,來反”,這個“來反”就是因為二三之間是個“天人相?!薄J舌矩允莻€局部失衡卦,噬嗑卦的天道是丁甲丙己戊乙,四爻講“噬乾胏,得金矢,利艱貞,吉?!边@是因為四五之間是個“天人相?!保@是其“得金矢”的原因,之所以“吉”,是因為四爻是個陽爻,五爻是個陰爻。解卦是個平衡卦,解卦的天道是甲辛庚癸壬己,二爻講“田獲三狐,得黃矢,貞吉。”這個“得黃矢”就是因為二三之間是個“天人相悖”。之所以“貞吉”,也是因為二爻為陽,三爻為陰。
遇有“天人相悖”,“人”是很難在人道上行進的,能夠保持穩定,不受傷害就是不錯的,如果是強行進取,那么勢必有一方要陷入兇險當中,兌卦是一個局部失衡卦,兌卦的天道是癸庚己壬甲辛,二三之間是個“天人相?!?,如果是二爻依照人道至三,三爻就是“來兌,兇”。小過卦是個整體失衡卦,小過卦的天道也是癸庚己壬甲辛,二三之間也是“天人相?!?,如果是二爻依照人道至三,那么對三爻來說就是“弗過防之,從或戕之,兇。”
遇有行為反應的結果與預期目標不一致甚至完全相反的情況,首先應當反思的是這個預期目標是否善良,是為公還是為私?在周易中也就是為整體考慮還是只為個別爻考慮。其次是要考察預期目標是否合乎實際,合乎客觀規律,不合客觀規律的目標,盡管善良,也難以得到預期的結果。
103、范疇效應
國外一些心理學家在對記憶信息抽取過程的實驗研究中,發現了選擇性搜尋現象。他們發現,如果記憶字表由屬于不同范疇的字詞所組成,則系列搜索具有選擇性的特點。即僅把搜尋的范圍限于與探測詞有關的某一類中,這種現象稱為范疇效應。它表明抽取過程中可能存在分組、分類等對搜尋過程有巨大影響的因素。
卦辭與爻辭是用文字描述卦體與易道的,廣義上說,爻畫、卦畫也是顯示卦體,這些東西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記憶信息,文字部分除了一部分是獨字以外,大部分是以詞組或詞句的形式出現,例如乾卦辭講“元亨,利貞”,這里的“元亨”是一個詞組,“利貞”是另一個詞組。再如乾初辭講“潛龍,勿用”,這里的“潛”字是個獨字,“潛龍”是個詞組,“勿用”是另一個詞組,“潛龍,勿用”是一個詞句。乾卦六個陽爻顯示的是乾卦的卦體;坤卦六個陰爻顯示的是坤卦的卦體。為什么說這些東西都是記憶信息呢?首先它們是易作者頭腦當中用以表達一定內容的質料,其次是以這種形式流傳幾千年,如果不是記憶信息,那么它們也就沒有任何意義。
研究周易,就要對這些信息一字一畫的研究,明顯的是,這些字詞以及畫是屬于不同范疇的,例如乾卦的“元亨”與“利貞”就是屬于不同范疇,“潛”是一種狀態,“龍”是一種動物,“勿用”是一種判斷,這也是屬于不同范疇。為了研究上的方便,就需要把這些信息歸類,既保留每一個信息的個性,也要找出它們的共性。例如“元”字,經文中的“元”字共有二十七個,按其用法共有四類,一是“元亨”,二是“元吉”,三是“元永貞”,四是“元夫”,這些不同的用法各有自己的性質、狀態等,也可以說各有自己的個性,但它們又有共性,這個共性就是說的開端。再如“龍”字,經文中的“龍”字共有六個,如“潛龍”、“見龍”、“飛龍”、“亢龍”、“群龍”、“龍戰于野”,這些“龍”有狀態上的差別,有數量上的差別,這是它們的個性,但共性的東西就是它們都是“龍”。
所謂選擇性搜尋,就是看你的關注點是什么,是關注它們的個性,還是關注它們的共性,例如“元”字,如果是關注個性,那就要看是什么性質的“元”,這個“元”的狀態,是“元亨”還是“元吉”,是“元夫”還是“元永貞”,如此等等,這樣就可以看到這個“元”區別于其它“元”的方面。如果是關注共性,那么它們說的都是開端,在開端這一點是沒有區別的。再比如說“龍”,如果是關注“龍”的個性,那么顯然這些“龍”是不一樣的,有“潛”有“亢”,有“見”有“飛”等等,如果是關注共性,那么不論是什么狀態的“龍”,它們都是“龍”,在“龍”這一點上又是沒有區別的。
共性在一定條件下也可以變成個性,如果我們進一步探索“龍”與其它動物或事物的區別,比如說與“馬”、“?!?、“羊”等等的區別,與“君子”、“小人”、“寇”、“雨”、“山”等等的區別,這就可以看到“龍”的個性。并非任何一個爻都可以稱“龍”的。個性當中存在著共性,共性即寓于個性當中。具有共性的東西就可以分組、分類。《系辭》講“方以類聚,物以群分”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傳統易學對周易的分類有多種,比如說有所謂天文類、地理類、歲時類等等,我們這里的分類就是爻類、卦類、易道類這三大類,當然每一個大類還可以細分,如爻類當中可分陰爻與陽爻,卦類當中有平衡與失衡,易道類當中有天道、地道與人道等等。
簡言之,周易就是記憶信息,對這些信息有選擇性的搜尋也就是范疇效應。
104、多看效應
對越熟悉的東西越喜歡的現象,心理學上稱為“多看效應”。多看效應不僅僅是在心理學實驗中才出現,在生活中,我們也常常能發現這種現象。
有些人善于制造雙方接觸的機會,從而提高彼此間的熟悉度,互相產生更強的吸引力。在我們新認識的人中,有時會有相貌不佳的人,最初,我們可能會覺得這個人難看,可是在多次見到此人之后,逐漸就不覺得他難看了,有時甚至會覺得他在某些方面很有魅力。
六爻的關系有親密與松散的區分,自卦體看,六爻可分相鄰與相對兩類,如初與上相對,二與四相對,三與五相對,每一個爻,除了與之相對的爻以外,與其它四個爻都為鄰。一般說來,相鄰的爻與爻之間關系要密切,這是因為相鄰的爻與爻之間接觸的機會要多,相對的爻與爻之間根本就不能直接“見面”。
自天道看,甲乙丙丁戊己,甲與乙的關系就密切,乙與丙的關系就密切,如此等等;己庚辛壬癸甲,己和庚的關系就密切,庚和辛的關系就密切,如此等等。由于天道是附著在卦體之上,這樣甲和己、乙和丁、丙和戊、庚和壬、辛和癸,它們分別處在對立位置,關系就相對松散。天道反映的是物質的運動、能量的轉移與信息的傳遞,前者為“包”,后者為“承”,否卦是個整體失衡卦,否卦的天道是壬癸己辛甲庚,二爻辭講“包承”,說的就是這個爻包甲承壬,也就是包五承初。先與后的關系,經文上也叫“配主”與“夷主”,豐卦是個整體失衡卦,豐卦的天道是丁甲丙己戊乙,初爻講“遇其配主”,五爻講“遇其夷主”,這是因為對初爻丁而言,三爻丙就是它的“配主”,五爻戊就是它的“夷主”。坤卦是個均衡卦,坤卦的天道是己庚辛壬癸甲,坤卦辭講“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坤初己的“朋”是庚辛,由此我們知道了庚為西,辛為南,在卦體上與庚相對的是壬,與辛相對的是癸,既然庚為西,辛為南,那么壬就是東,癸就是北。由此我們還推導出天干可分兩個幫派,一個是以甲為首的甲幫,包括乙癸和丙壬,一個是以己為首的己幫,包括戊與庚,丁與辛既屬于甲幫,也屬于己幫,換句話也可以說既不屬于甲幫,也不屬于己幫。
自地道看,在失衡的條件下,中層量大的爻與初爻的關系就密切,量小的爻與上爻的關系就密切。豐卦三爻量大,它與初爻的關系就密切,故被初爻說成“配主”。否卦四爻量大,四為辛,初為壬,四爻的爻辭是“有命無咎,疇離祉?!?,這個“疇離祉”就是說的它與初爻田疇相連,山水相依,關系密切。
自人道看,初與二的關系就密切,二與三的關系就密切,如此等等。泰卦是個整體失衡卦,泰卦的天道是戊甲丁己乙丙,五爻至上合乎人道,兼合天道與地道,爻辭說是“帝乙歸妹,以祉元吉”,這表明五上之間的關系密切。
探討爻與爻之間的關系,要綜合以上諸多因素,接觸多是無疑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但是只看這一個因素是不夠的。兌卦是一個局部失衡卦,兌卦的天道是癸庚己壬甲辛,如果是只看天道,那么己和庚的關系就是密切關系,但因為二三之間是個“天人相悖”,假定二爻依照人道至三,那么對三爻來講就是“來兌,兇”。關系密切可能彼此產生好感,但也有可能形成敵對,俗語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這就是因為堡壘內部的人,彼此熟悉,一旦反戈相向,那是很難提防的。
105、淬火效應
淬火效應,原意指金屬工件加熱到一定溫度后,浸入冷卻劑(油、水等)中,經過冷卻處理,工件的性能更好、更穩定。心理學把這定義為“淬火效應”。教育上也會有類似的現象,被稱之為“冷處理”。
在心理學與教育學中衍生出的含義為長期受表揚頭腦有些發熱的學生,不妨設置一點小小的障礙,施以“挫折教育”,幾經鍛煉,其心理會更趨成熟,心理承受能力會更強;對于麻煩事或者已經激化的矛盾,不妨采用“冷處理”,放一段時間,思考會更周全,辦法會更穩妥。
在周易卦爻的運動中,常有受到挫折的時候,也常有面臨矛盾激化的情形,如果說通過挫折吸取教訓,使其更趨成熟,或者是對矛盾采取“冷處理”,避免矛盾激化,這就是“淬火效應”,那么這樣的事例是很多的。
我們先說受挫折。困卦是一個局部失衡卦,困卦的天道是丁丙己戊甲乙,初爻丁的天道是至四,人道是至二,地道是至三,至二是正與天道犯頂,至四不合人道,且二四互衡,至三是不合時宜,這就是說,在這三個選擇當中,沒有一個是適宜的,爻辭說是“臀困于株木,入于幽穀,三歲不覿?!睂Τ踟扯?,這個困境就是一個挫折,要知道,困初是一個新登基的“大君”,只因為自身柔弱,加上環境不利,難以施展權力,連天子三年都不接見。困卦變井卦是一次正常的卦變,困初變成了井上,井上的爻辭是“井收勿幕,有孚,元吉?!边@表明此君的環境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井卦變革卦是一次特殊卦變,革卦是個局部失衡卦,革卦的天道是丁甲丙己戊乙,比較困卦與革卦,首先可以看出革初就是困初,但卻由陰變陽,表明自身的實力有所加強。其次是困卦中有兩個“天人相?!保粋€是初丁與二丙,另一個是三己與四戊,這是困卦之所以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但困卦又有一個“天人合一”,這就是五甲至上乙,只是此行不合地道,這就是五爻辭講“劓刖,困于赤紱,乃徐有說。利用祭祀”的原因。革卦則對困卦的天道做了一番調整,革卦只有一個“天人相?!?,這就是四己與五戊,革初至二合乎人道與地道,只是由丁至甲為不合時宜,四己對初丁有壓力,但也是不合時宜,三丙與五戊拱衛著初爻,因此革初辭講“鞏用黃牛之革”,這表明困初這個“大君”的政權得到鞏固。在以后的卦中,困初丁這個“大君”雖然屢受挫折,但皆能化險為夷,擔當執政一直到未既卦,可見其心理有多成熟,應變能力有多強。
我們再說“冷處理”。還以困卦為例,困四講“來徐徐,困于金車,吝,有終。”這個“來徐徐”就是緩慢的行進,三四之間是個“天人相?!?,如果是四爻依照天道急速行進,這就對三爻造成沖擊。五爻講“乃徐有說”,這是說緩慢地擺脫,這些都是“冷處理”。革卦上爻是三道分途,依照天道是至三,依照地道是至四,依照人道是反身至五,從穩定卦體的角度考慮,革上選擇了反身至五,這就是“君子豹變”,革上為乙,反身就是變癸,由乙變癸需要八個時間單位,這是一段很長的時間,這也可以說是“冷處理”。遯卦是一個局部失衡卦,遯卦的天道是乙戊己丙甲丁,由于初四之間是個“天地相悖”,所以遯卦還是一個動態平衡卦,五爻辭講“嘉遯,貞吉。”意思就是提倡退避,不要輕易激化矛盾,破壞這個動態平衡局面,這還是“冷處理”。
當然,“冷處理”也是有條件的,有些矛盾達到了激化的程度,不處理不行,例如泰卦初爻講“征吉”,夬卦辭講“揚于王庭,孚號有厲,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边@些都是需要處理,而且是急于處理,采取“冷處理”是不適宜的。
106、波紋效應
波紋效應是物理學現象。在兩個重疊的線條形態所產生的干擾中,會生成一種波紋團,稱之為波紋效應。在教育學中,波紋效應是指在學習的集體中,教師對有影響力的學生施加壓力,實行懲罰,采取諷刺、挖苦等損害人格的做法時,會引起師生對立,出現抗拒現象,有些學生甚至會故意搗亂,出現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情形。這時教師的影響力往往下降或消失不見,因為這些學生在集體中有更大的吸引力。這種效應對學生的學習、品德發展、心理品質和身心健康會產生深遠而惡劣的影響。
作為物理現象的波紋團,這在六十四卦中是常見的,我們知道,卦體上有三個“圓圈”,一個是初二上四,一個是初三上五,還有一個是二三四五。這三個“圓圈”從視覺上看,就是有三組重疊的線條,比如說把初二上看作是一根線條,那么與之重疊的線條就是上四初;把初三上看作是一根線條,那么與之重疊的線條就是上五初;把二三四看作是一根線條,那么與之重疊的線條就是四二三。由于初與上、二與四和三與五處在對立位置,所以這種重疊只是視覺上的重疊,而不是兩根線條真正的合在一起。
假定把三個“圓圈”比作是三個波紋團,那么波紋團的大小以及互相干擾的程度,與爻量的大小有關,與天道和地道的走向有關。一般說來,爻量大形成的波紋團就大,反之就小。合乎天道與地道的線條形成的波紋團就大,反之就小。大的波紋團的影響要大于小的波紋團。我們以震卦為例,震卦是個局部失衡卦,震卦的天道是丁甲丙己戊乙,在由初二上四這個“圓圈”上,震四的量大,由四至初合乎地道,初爻的“震來虩虩”蓋由四爻引起,二爻的“躋于九陵”部分原因也是四爻,三爻的“震蘇蘇”,上爻的“震索索”也是因為四爻,以此我們說四爻是“震源”,這里就是一個波紋效應。
作為社會現象的波紋效應,不只和爻自身的量有關,和天道與地道有關,還和人道有關。我們以屯卦為例,屯卦是個局部失衡卦,屯卦的天道是乙己丙甲戊丁,初二上四是一個“圓圈”,初三上五是另一個“圓圈”,在初三上五這個“圓圈”上,五爻的量大,這就是初爻“磐桓”的主要原因。在初二上四這個“圓圈”上,初爻至二合乎人道,正是初爻至二這個趨勢,造成了二上四這三個爻“乘馬班如”。從屯卦我們不難看出人道的影響。
人道反映了人的意志、愿望與要求,終極目的是維護卦體的穩定與通達。由于爻所處的地位不同,價值取向也不一定相同,因此“人”也就分成了大小不等的一些團伙,按照天道區分主要就是甲幫和己幫,按照人道區分主要就是供給方與需求方,由于團伙的大小不等,影響的大小也就不等,一般說來,誰的影響大,誰就是主導。我們以泰卦為例,泰卦是一個整體失衡卦,泰卦的天道是戊甲丁己乙丙,自人道看,初二三為供給方,四五上為需求方,初二三可以看成是個“富國俱樂部”,四五上就是“窮國俱樂部”,這就是兩個“團伙”。由于初二三的量大,“富國俱樂部”也就成了泰卦的主導。當然,兩個“俱樂部”也都不是鐵疙瘩一塊,其內部每個爻的價值取向不同,因此也就矛盾重重。
假如我們把六爻比作一個教育群體,有教育者,也有受教育者,這里也有一個誰的影響大的問題。我們以蒙卦為例,蒙卦是一個局部失衡卦,蒙卦的天道是辛庚甲壬己癸,在易學史上,許多人把蒙卦解釋為教育之道,其實是不對的,“蒙”是蒙蔽的意思,蒙卦可以分為“蒙方”與“反蒙方”,蒙方的主要代表是蒙二,反蒙方的主要代表是蒙上,蒙卦二上較量的結果是上爻得勢,如果把蒙二比擬為教師,那么蒙上就是一個有影響的學生頭目,如果非要把蒙卦說成是教育的話,那么這也就是一個失敗了的教育,因為教師的影響不及學生,但從蒙卦穩定的角度考慮,蒙上的“擊蒙”、“御寇”就是正確的。
波紋效應的意義在于觀察問題,不只是看到矛盾著的兩個方面,還要把每個方面看作是“團伙”,要從團伙的角度觀察問題,每個團伙都有自己的范圍或者說影響面,這些影響面又都是變量,例如屯卦,表面上是初乙和五戊的矛盾,其實初與五只是團伙的代表,其它爻有的傾向初,有的傾向五。屯卦是三與五失衡,受到初爻的影響三爻變成了陽爻,這樣三與五就獲得了平衡,但是,受五爻戊的影響二爻己也變成了陽爻,使得二與四又出現了失衡,這就是舊的矛盾解決了,新的矛盾又出現了,或者說這就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107、結伴效應
結伴效應是指在結伴活動中,個體會感到某種社會比較的壓力,從而提高工作或活動效率,是社會促進的效應之一。
在周易卦爻的運動中,結伴現象是大量存在的,例如坤卦辭講“利西南得朋”,“得朋”就是結伴。損卦三爻辭講“一人行則得其友”,“得其友”也是結伴。六十四卦中有個同人卦,“同人”的意思還是結伴。廣義上說,“婚媾”、“納婦”、“取女”等等,也都是結伴。
結伴是有目的的,例如同人卦,同人卦是個局部失衡卦,它的天道是丁甲丙己戊乙,初爻是“大君”,站在初爻的角度,“同人于門”、“同人于宗”、“同人于野”等等,就是尋求支持,鞏固自己的執政地位。再以豫卦為例,豫卦是一個局部失衡卦,豫卦的天道是癸庚己壬甲辛,強大的豫四有占據初位的企圖,而且既合天時,也合地利,只待人和,爻辭講“朋盍簪”,就是聯合朋友,獲取支持。
爻的運動有主動與被動的區分,所謂主動是說自身有行動的能力,所謂被動是說依靠外力。在外力當中,又有推力與引力的區分,推力是靠其它爻的推動,引力是靠其它爻的吸引。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爻的每一步行動,都需要其它爻的配合,沒有這個配合,爻就不能行動。我們就以屯卦為例,屯卦是個局部失衡卦,屯卦的天道是乙己丙甲戊丁,屯四是屯卦在天道上的開始階段,具有“只出不入”的性質,它的行動就是主動,屯二是屯卦在天道上的終結階段,沒有進取的能力,但有吸引的能力。其它爻處在推力與引力當中,有的以推力為主,有的以引力為主。如屯初以推力為主,也可以說是個主動爻,屯上以引力為主,可以說是個被動爻。在被動爻中,無論是靠推力還是靠引力,這種來自外界的力量都是動因,結伴就是為了獲得這種動因,沒有這個動因,也就沒有激勵作用。
結伴不僅是爻的運動的需要,卦體上的三道,也使得結伴成了可能甚至是必然。依據天道,我們把六爻分成兩個幫派,一個是以甲為首的甲幫,一個是以己為首的己幫。依據人道,我們把六爻分為兩方,一個是以初爻為首的供方,一個是以上爻為首的需方。無論是甲幫己幫,還是供方需方,它們都是團伙,作為團伙,也是結伴。結伴而行,這是爻的行動的一個重要法則,例如在原筮卦中,甲要行動,就需要乙丙丁戊的許可;乙要行動,就需得到丙丁戊己的許可;丙要行動,就需得到丁戊己的許可,如此等等。在人道上也是這樣,初爻要行動,就需要得到二爻的許可,二爻要行動,就需要得到三爻的許可,如此等等。
當然,由于三道的錯亂,絕大多數卦,六個爻是不可能同時運動的,能夠運動的爻也不過就是兩三個,最多也就是四個,因此也就出現了“獨復”、“獨行”這樣的情況。例如復卦是個平衡卦,復卦的天道是癸庚己壬甲辛,所謂“復”就是回到五爻甲,甲是諸爻的歸宿,四爻壬處在“天人相左”當中,依照天道是初爻癸,依照人道是五爻甲,二三四五在同一個“圓圈”上,四爻如果是至五,對三爻就是一種拉動,但三爻己處在“天人相背”當中,依照天道是至二,依照人道是至四。四爻至五略微不合時宜,但不是不可到達,只是拉動不了三爻,也就是無法與三爻結伴,因此爻辭說是“中行獨復”。再比如說夬卦三爻講“獨行遇雨”,夬卦是個平衡卦,夬卦的天道是乙己丙甲戊丁,初二三四五爻為陽,這些陽爻好比是一個團伙,三爻如果依照天道至上,就會脫離這個團伙,因此叫“獨行”??偟膩碚f,爻的單獨行動的情況是有的,但這屬于個別情況,基本的情況還是結伴而行。
兩個或幾個人結伴從事相同的一項工作時(并不進行競賽),可能產生激勵作用,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學生在一起作作業比獨立完成作業的效率高,這是結伴的積極作用。但是也有些結伴不一定具有積極作用,比如說拉幫結派,為非作歹,就像是美國動輒召集盟友,對不服從自己意愿的國家實行制裁、動武,這樣的“結伴”就會招致眾怒。
108、安可效應
“安可效應”也叫“安可現象”,簡單說就是能在職場上極受歡迎?!鞍部扇耸俊笨赡鼙葎e人出色能干,可能做得了別人做不了的事,可能左右得了老板的意志。人們就會對他的一言一行產生越來越多的喝彩、贊許和期待,而這就是所說的“安可效應”(encore音譯,觀眾要求演員返場一次)。
在六爻卦中,每個爻的地位與作用是不一樣的,以陰陽論,一般說來,陽爻的作用要大于陰爻;以爻位論,初爻的地位要比其它爻重要,它有駕馭全局的作用;以爻時論,居于前面的爻,其作用要大于居于后面的爻,如此等等。以屯卦為例,屯卦是個局部失衡卦,屯卦的天道是乙己丙甲戊丁,顯然是屯卦初五為陽,其作用要大于其它陰爻;初爻乙既居初位,在時間上僅次于甲,比其它爻都要靠前,這就決定了屯初的地位與作用要大于其它爻,屯卦辭講“利建侯”,屯初辭也講“利建侯”,這就表明“建侯”是屯初的權利,不是其它爻的權利。如果說屯卦有什么“安可人士”的話,那么這個“安可人士”就是屯初,它比其它爻出色,能夠干其它爻所不能干的事。在周易取象中,甲的一個取象是龍,己的一個取象是虎,乙的一個取象就是馬,從這些不同的取象中,也可以看出乙的作用不可輕視。假如把六爻卦比作一個舞臺,那么“安可人士”就是這個舞臺的主角。主角換個角度也可以說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屯卦的主要矛盾就是初與五,初爻又是這個矛盾的主要方面,屯卦的性質,屯卦其它爻的處境與動向,基本上是由這個爻所決定的,其它爻對初爻的喝彩、贊許、期待,也就可以理解了。當然,也不是所有的爻都喝彩,屯五有與初爻爭奪初位的傾向,屯上“泣血漣如”,似乎也沒有從初爻的“建侯”得到什么好處,如果說它們對初爻是喝彩,倒不如說是敬畏。但這是次要的。一個絕佳的角色,也很難得到所有人的好評。
角色可以變換,屯卦初爻歷經蒙、需、訟卦,到了師卦就失去了君位,變成了軍隊的統帥,雖然還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但已不是執政,乙繼續執政是在無妄卦和損卦,無妄初乙和損初乙當是屯初乙的后裔,無妄和損卦選擇乙為執政,有許多因素,其中就有名人效應,從屯初乙的“安可效應”講,也可以說是要求它再次返場,這是一種對歷史記憶的呼喚。安可效應是存在的,同時也需認識到“安可人士”可以變換,正如清人趙翼詩云: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109、糖果效應
薩勒對一群都是4歲的孩子說:“桌上放2塊糖,如果你能堅持20分鐘,等我買完東西回來,這兩塊糖就給你。但你若不能等這么長時間,就只能得一塊,現在就能得一塊!”這對4歲的孩子來說,很難選擇——孩子都想得2塊糖,但又不想為此熬20分鐘;而要想馬上吃到嘴,又只能吃一塊。延遲滿足是指為了長遠的、更大的利益而自愿延緩或者放棄目前的、較小的滿足。從小時候的自控、判斷、自信的小實驗中能預測出他長大后個性的效應,就叫糖果效應或稱遲延滿足效應。
“利”是周易經文中的一個常用字,基本意思有兩個,一個是“利于”,另一個是“適宜”,前者是為它,后者是為我,總的說也可以說是利益。利益有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之分,也有當前與長遠之分,糖果效應就是在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之間做出選擇。如果是長遠利益大大超過當前利益,為了獲取長遠利益,就需要延長時間,因此糖果效應也叫遲延滿足效應。我們試以屯卦為例,屯卦是一個局部失衡卦,屯卦的天道是乙己丙甲戊丁,三爻丙是個陰爻,三爻至上既合天道,也合地道,這是一種順暢的局面,爻辭把這就叫“即鹿無虞”,意思就是快去逮鹿吧,不需要憂慮。只是此行脫離了人道,這就是“惟入于林中”。如果我們把三爻至上的行動看成是獲取利益,那么這個利益就是當前利益。但是屯三還有一個選擇是依照人道至四,由三丙至四甲需要很長時間,這就是爻辭上說的“君子幾不如舍,往吝?!眴尉腿了募走@是不可能的,但這不妨礙三爻在原位保持不動,這個選擇就等于放棄了“即鹿”。屯三選擇不動,首先是從整體利益考慮的,在卦體失衡的情況下,屯三至上,客觀上就等于協助五爻至初,五爻至初意味著卦體的坍塌或傾覆,為了保持屯卦的穩定,三爻選擇不動,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住五爻至初的傾向,因此我們說屯三的選擇是為了整體利益而犧牲了局部利益。但是屯三也不是沒有回報,當著屯卦經過蒙卦變成需卦的時候,屯三也就變成了需三,需三是個陽爻,這是比“即鹿”要大得多的一個收獲,因此,屯三也可以說是放棄了當前利益而得到了長遠利益。
我們再以震卦為例,震卦也是個局部失衡卦,震卦的天道是丁甲丙己戊乙,震二辭講“震來厲,億喪貝,躋于九陵,勿逐,七日得。”這是什么意思呢?原來震二甲至上乙既合天道,也合地道,這與屯三至上的形勢是相似的,假定二爻至上,那么就會失去初爻丁這個“基礎”,這就是“億喪貝”,按照時間計算,自甲至丁需要三個時間單位,但二爻至上的行動,客觀上有利于四爻至初,從而造成卦體的坍塌或傾覆,卦體的穩固事關全局,二爻的行動必須考慮這個全局,為了全局的利益,二爻宜于不動,這就是“勿逐”,二爻不動,靜待初爻的到來,初為丁,二為甲,自丁至甲需要七個時間單位,這就是“七日得”。不難看出,震二的選擇,就是放棄三日可以得到的東西,等待七日才能得到的東西,這也是舍棄當前,等待長遠。
在利益問題上,既不能只顧當前,放棄長遠,比如說殺雞取卵、竭澤而漁,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也不能只看長遠,忽視當前,所謂“遠水不解近渴”。正確的選擇是兩者兼顧,如果是不能兼顧,必須是舍棄一頭,那么需要考慮的是獲取長遠利益的可能性有多大,明夷初講“君子于行,三日不食”,這是可能的,三日不食也就是餓肚子,但還不至于餓死,如果是三月不食或者三年不食,那就是不可能。頤卦初爻講“舍爾靈龜,觀我朵頤,兇?!鳖U卦是個平衡卦,在強大的上爻的覬覦下,初爻的主要任務是穩定而不是謀求發展,保護“靈龜”是其當前利益,也是頤卦的整體利益所在,如果是舍棄這個當前利益而去追求遙不可及的“觀我朵頤”,那就面臨兇險,其結果是什么也得不到。
110、心理擺效應
人的感情在受外界刺激的影響下,具有多度性和兩極性的特點。每一種情感具有不同的等級,還有著與之相對立的情感狀態,如愛與恨、歡樂與憂愁等。“心理擺效應”就是指在特定背景的心理活動過程中,感情的等級越高,呈現的“心理斜坡”就越大,因此也就很容易向相反的情緒狀態進行轉化,即如果此刻你感到興奮無比,那相反的心理狀態極有可能在另一時刻不可避免地出現。
周易中有大量的關于情感的描述,比如說關于不悅或悲傷的字詞就有“悔”(乾上等);“咎”(乾三等);“吝”(屯三等);?“泣”(屯上,中孚三);“惕”(乾三,訟卦辭,小畜四,夬二);“羞”(否三,恒三);“號”(同人五,萃初,夬卦辭,夬二,夬上,旅上,渙五);“虞”(屯三,中孚初);“憂”(臨三,豐卦辭);“疑”(豫四,豐二);“驚”(震卦辭);“疾”(豫五等);“愬”(履四);“咷”(同人五,旅上);“慍”(?夬三),如此等等,除了這些字以外,還有諸如“出涕沱若,戚嗟若”、“赍咨涕洟”等,“快”字是痛快、愉快的意思,而“其心不快”、“我心不快”等說的就是不悅或不痛快。從這里可以看出,周易中關于不悅或悲傷是有著多角度、多層次的描述的,既有一般的不悅,如“慍”,也有極度的悲傷,如“泣血漣如”等等。
情感不是單一的,每一種情感都有與之對立的情感,如與不悅或悲傷相對立的就有“喜”、“笑”等等,這些字詞經文中也都有,如“先否后喜”、“笑言啞啞”等。非但如此,經文中還描述了對立情感之間的轉換。我們先說一個由悲轉喜的例子:
同人五講“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大師克相遇”,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同人卦是一個局部失衡卦,同人卦的天道是丁甲丙己戊乙。按照天道,甲乙丙為一方,戊己為一方,初爻丁屬于中間派。按照人道,四爻己阻塞了三爻丙在人道上的出路,這是三爻“伏戎于莽,升其高陵”的原因,但是四爻己的后面有五爻戊,戊就是己的“墉”,初期初爻與三爻結盟,對四爻發動了戰爭,面對這場戰爭,五爻只有“先號咷”。但四爻在五爻的支持下,使得三爻久攻不克,此時初爻的態度有了變化,又與五爻結盟,這就是同人五“而後笑”的原因。
我們再說一個由喜轉悲的例子:旅卦上爻講“旅人先笑後號咷”,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旅卦是個整體失衡卦,旅卦的天道是癸庚己壬甲辛,旅上是個陽爻,旅人至此,可謂登高望遠,有俯視天下、傲睨萬物之勢,這就是旅上“先笑”的原因,但是四爻依照天道與地道,有進入初位之勢,假定是四爻至初,那么上爻就會被拖曳至中層,對于四爻的動向,上爻辭說是“喪牛于易”,“壬”的一個取象就是“牛”,這就是旅上“後號咷”的原因。
從以上兩例可以看出,喜與悲是可以轉化的,轉化的原因有多種,大體說來就是到了極致,同人五是戊,戊接近己,己是天道上的終點,四五之間是個“天人相悖”,這可以看作是同人五“悲”到了極致。旅上是人道上的終點,這也可以看作是“喜”到了極致。
什么是極致呢?通常人們把極致理解為喜的不能再喜,或者是悲的不能再悲,這當然也是一種極致,喜與悲有多角度、多層次,按照層次分類確實有這樣的極致。但這種區分只是量上的區分,而不是質上的區分。喜轉化為悲,或者是悲轉化為喜,這是質的變化。當然這個質的變化也離不開量上的變化。按照質的變化來看待對立的情感,這個極致就不是喜的不能再喜,悲的不能再悲,而是一種說喜不喜,說悲不悲的狀態,這是喜與悲的一個分界線,是“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一種狀態。只有在這種狀態下,喜與悲才會相互轉化。
至于說感情的等級越高,呈現的“心理斜坡”就越大,因此也就很容易向相反的情緒狀態進行轉化,這也有一定道理,但這種轉化初期只是量的變化,距離質變還很遠。質變雖然是突變,但變起來又很難,因為人的情感一旦到了寵辱皆忘的地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才是最難撼動的一種情感。
111、翁格瑪麗效應
翁格瑪麗效應,是教育心理學術語,意思是對受教育者進行心理暗示:你很行,你能做得更好,從而使受教育者認識自我,挖掘潛力,增強信心。
在被表彰和嘉獎的情況下,受表揚者自然會不斷地追求進步,以更快地適應工作需要;而未受表揚者也會被給予心理暗示,只要你努力,機會肯定會降臨。
翁格瑪麗效應源于一個故事,有個名叫“翁格瑪麗”的女孩,本來長得不是很美。但是,她的家人和朋友,都給她信心,從旁鼓勵,每個人都對她說:“你真美?!庇纱耍⒂辛诵判?,每天照鏡子的時候,都覺得自己很漂亮,也在心里對自己說:“其實,你很漂亮。”漸漸地,女孩真的越來越漂亮。由此,翁格瑪麗效應成了教育心理學上一個重要的名詞,說的是鼓勵給人的心理暗示作用。
翁格瑪麗效應其實也是暗示效應,只不過是一種以鼓勵為主的暗示效應,通過鼓勵,從而誘導人們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動或接受一定的意見,使其思想、行為與暗示者期望的目標相符合。周易對卦爻行止的判斷有許多是帶有鼓勵性的,如“吉”、“利”、“無不利”等等,就是通過結果對卦、爻或行或止予以鼓勵,“嘉”是嘉勉,“尚”是提倡,這些也都是鼓勵,這些鼓勵,就是讓人們認清方向,增強信心。我們就以“尚”字為例,探討一下這種效應。
“尚”字最先出現在小畜卦,小畜上講“既雨既處,尚德載婦,貞厲,月幾望,君子征兇?!毙⌒筘允莻€局部失衡卦,小畜卦的天道是戊乙甲丁己丙,上爻處在三道分途當中,依照天道是至四,依照地道是至二,依照人道是反身至五。應當說小畜上的處境是比較艱難的,難的是走天道不合地道,走地道正與天道犯頂,走人道又是不合時宜。在這種情況下,提倡什么,反對什么,就會對上爻的走向起了決定作用,上爻的最佳選擇就是接納二爻,走向四爻,四爻丁是天心,也是人心,通過了天心,甲幫和己幫就實現了溝通,通過了人心,供方與需方也就建立起聯系?!吧械隆笔鞘裁匆馑寄??原來就是提倡上爻接納二爻,“載婦”是什么意思呢?原來就是走向四爻,上陽四陰,由上至四有陰陽和合之象,但因為不合人道,所在這里就說是“載婦”。
“尚”字第二次出現在泰卦,泰二講“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于中行?!碧┴允莻€整體失衡卦,泰卦的天道是戊甲丁己乙丙,泰二是天元,但也是三道分途,依照天道是至五,依照地道是至初,依照人道是至三。至初是正與人道犯頂,至三是不合時宜,至五就是“包荒,用馮河”,此外泰二還有個選擇就是至上,二爻至上,可以減輕對初爻的壓力,這有利于卦體的穩定,是值得提倡的,這就是“得尚于中行”,按照人道,初爻至二,這樣在二爻的面前就還有三條路,一是右行至三,二是左行至五,三就是中行至上。
“尚”字的第三次出現是在蠱卦,蠱卦上爻講“不事王侯,高尚其事?!毙M卦是一個整體失衡卦,蠱卦的天道是庚甲辛己癸壬,蠱上還是處在三道分途當中,依照天道是至五爻癸,依照地道是至三爻或二爻,依照人道是反身至五。五上之間是個天人相悖;上三之間是個天地相悖,上爻至二略微不合時宜,正是上爻這個處境,使其可以保持不動,上爻不動,有利于卦體的穩定,這就是蠱上“不事王侯,高尚其事”的原因。
“尚”字在經文中還有三處,一處是坎卦卦辭的“行有尚”,另外就是豐卦初爻和節卦五爻的“往有尚”。
坎卦是一個整體失衡卦,坎卦的天道是乙戊己丙甲丁,坎初至四既合天道,也合地道,只是正與人道相背,且容易造成卦體傾覆,正確的選擇是堅持人道至二,卦辭中的“行有尚”就是指的這種選擇。
豐卦是一個整體失衡卦,豐卦的天道是丁甲丙己戊乙,初爻依照天道與地道是至五,依照人道與地道是至二,至二有利于卦體的穩定,因此這里的“往有尚”就是至二。
節卦還是一個整體失衡卦,節卦的天道是癸庚己壬甲辛,節五是節卦的終結階段,沒有前往的問題,只有來的問題,所謂“往有尚”指的是“已往”,也就是初爻至五,這合乎天道,對初爻而言也是“上”,初爻這個“上”可以使五爻和卦體保持穩定,所以值得提倡。
從以上幾例可以看出,經文中的“尚”就是提倡,就是鼓勵,通過這種鼓勵,讓人們在比較復雜的環境中,看清方向,尋求最佳的選擇,并為之努力。
112、鰥寡效應
不少人在配偶去世后三年內離世的這一現象稱為“鰥寡效應”。
鰥寡效應實際上是一種共生或共滅效應,只不過形式比較特殊。在周易中,有大量詞句描述配偶,如婚媾、取女、納婦等等,一般說來陽爻象征男性,陰爻象征女性,比如說屯卦二爻講“匪寇婚媾”,就是初爻為陽,二爻為陰,由初至二合乎人道。當然,陽為男陰為女也不是絕對的,陰陽有著多方面的象征意義,比如說貧富、強弱、大小、輕重等等,舉凡一切具有對立性質的事物,都可以用陰陽來表示。鼎卦是個局部失衡卦,鼎卦的天道是癸庚己壬甲辛,初爻講“鼎顛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無咎?!背踟持廖搴虾跆斓琅c地道,初為陰,四為陽,五為陰,依據天道,可以看出初爻癸是四爻壬的“妾”,五爻甲則是“子”,這就是“得妾以其子”,這里的“子”就是用陰爻來表示,這只能理解為這是一個不富裕的男性。
夫妻不只是用陰陽來表示,也與特定的爻位有關,一般說來,甲的一個取象就是“父”,己的一個取象就是“母”。蠱卦是一個整體失衡卦,蠱卦的天道是庚甲辛己癸壬,二爻講“干母之蠱”就是因為他是“父”,四爻講“裕父之蠱”就是因為她是“母”。歸妹卦是個平衡卦,歸妹卦的天道是癸庚己壬甲辛,初爻癸是個陽爻,但其身份是“娣”,五爻甲是個陰爻,但其身份是“郎官”,三爻己則是“君夫人”。于此可見,甲和己就是一對配偶,這里就是不論陰陽。
在六十四卦中,每一個卦都有甲和己,依據陰陽,甲和己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不等,如甲陰己陽或甲陽己陰;一類的同等,如甲陽己也陽,甲陰己也陰。不等的可以看作是貧富不等,如蠱卦就是甲陽己陰。同等的可以看作是貧富等同,如歸妹就是己陰甲也陰。陰變陽可以看作是生長、壯大,陽變陰可以看作是衰敗、死亡。六十四卦中,甲和己不等的卦計有需、訟、泰、否、同人、大有、隨、蠱、臨、觀、噬嗑、賁、無妄、大畜、坎、離、損、益、萃、升、困、井、革、鼎、震、艮、豐、旅、巽、兌、渙、節、中孚、小過等三十四個卦,其它三十卦甲和己都對等。在甲和己對等的卦中,同為陽爻的有乾、小畜、履、大過、咸、恒、遯、大壯、家人、睽、夬、姤等十二個卦。在這十二個卦中,兩個陽爻同時變陰的只有乾、大壯、睽這三個卦,比如說大壯卦是個局部失衡卦,大壯卦的天道是辛甲壬己庚癸,大壯卦在變晉卦的過程中,甲和己都由陽爻變成了陰爻。如果把陽變陰看作是死,那么這也可以說它們是在很短的時間內相繼死亡了。
在六十四卦中,只有幾個卦是甲和己同時由陽變陰,說明這種現象不是普遍現象。當然,假定把不等的情況也計算在內,這種現象就多一些,例如賁卦是個局部失衡卦,賁卦的天道是癸庚己壬甲辛,賁三己為陽,賁五甲為陰,這是屬于不等,賁五的爻辭是“賁于丘園,束帛戔戔”,這說明他已經死了,入土為安了,而己還活著,但是賁卦變剝卦,剝卦是個平衡卦,剝卦的天道是丁甲丙己戊乙,甲和己同為陰爻,說明己在甲死亡之后不久也死了。
在卦體上,甲和己處在對立面,它們是一個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從統一的角度講就是互為存在的條件,彼此相互依存,相互轉化,失去了一方,另一方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條件。配偶之間的關系也是一種相互依存的關系,或者是生存上的彼此關懷,或者是精神上的相互慰藉,一旦失去了一方,另一方難免很不適應,這就是一方離世,另一方也可能很快離世的原因。但是這不一定具有普遍意義,因為現實當中也有許多喪偶的一方,可以活得很久。
113、?名片效應
有一位求職青年,應聘幾家單位都被拒之門外,感到十分沮喪。最后,他又抱著一線希望到一家公司應聘,在此之前,他先打聽該公司老總的歷史,通過了解,他發現這個公司老總以前也有與自己相似的經歷,于是他如獲珍寶,在應聘時,他就與老總暢談自己的求職經歷,以及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慨,果然,這一席話博得了老總的賞識和同情,最終他被錄用為業務經理。這就是所謂的名片效應。也即兩個人在交往時,如果首先表明自己與對方的態度和價值觀相同,就會使對方感覺到你與他有更多的相似性,從而很快地縮小與你的心理距離,更愿同你接近,結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在這里,有意識、有目的地向對方所表明的態度和觀點如同名片一樣,把自己介紹給對方。
卦體六爻存在著相鄰與相對之分,每一個爻除了與之相對的爻以外,與其它四個爻都為鄰,比如說初爻與上爻相對,與二三四五爻為鄰;二爻與四爻相對,與初三上五為鄰,如此等等。一般說來,相鄰之間的爻與爻的關系,要比處在相對之間的爻與爻的關系密切。爻的運動受三道的制約,一般說來,合乎天道、地道與人道的爻與爻的關系,要比不合天道、地道與人道的關系密切。這樣一來,爻與爻的關系,也就有了緊密與疏松之分。例如屯卦,屯卦是一個局部失衡卦,屯卦的天道是乙己丙甲戊丁,初爻至二合乎人道,故二爻辭有“匪寇婚媾”之說;屯三至上合乎天道與地道,故三爻辭有“即鹿無虞”之說;屯四至五合乎人道,至初合乎天道,故爻辭有“求婚媾,往吉,無不利”之說。這就是說,看爻與爻的關系,不能脫離卦體與易道。
爻與爻的相鄰關系,爻與爻在三道上的聯系,總的說這就是“緣”,沒有“緣”,爻與爻就不能建立聯系。
爻與爻若建立一種更緊密的聯系,還要看“供給”與“需求”,只有供給沒有需求,或者是只有需求沒有供給,這樣就不能建立緊密的聯系,這樣的緊密聯系,也就是爻與爻的和合關系。這樣的和合關系,也可以叫“緣分”。六十四卦,每一個卦都有有緣分的爻,但也不是所有卦的每個爻都有緣分。還以屯卦為例,初爻至二合乎人道,二爻辭講“匪寇婚媾”,但因為由初乙至二己需要四個時間單位,二與四互衡,初爻是沒有能力至二的,因此二爻辭又講“女子貞不字”,初與二之間就是一個“有緣無分”的關系。三爻至四合乎人道,但由丙至甲需要八個時間單位,這也是不可能的,因此三爻辭講“往吝”。四爻至初合乎天道,至五合乎人道,爻辭說是“求婚媾,往吉,無不利”,這可以說是四爻有需求,但由于由四至初不合人道、地道,由四至五需要四個時間單位,這里也沒有和合機會,因此四爻的需要也不能實現。在屯卦中,有希望和合的爻就是三與二,但這需要等到下一個周期。
爻與爻和合關系的建立,要看它們有沒有緣分,有沒有共同的利益與相同的價值觀。我們再以小畜卦為例,小畜卦是個局部失衡卦,小畜卦的天道是戊乙甲丁己丙,初爻是三道分途,依照天道是至五己,依照地道是至四,依照人道是至二,至四是正與天道犯頂,至二需要七個時間單位。初爻是“地心”,其主要作用是保持卦體的穩定。二爻也是三道分途,依照天道是至上,依照地道是至初,依照人道是至三,二三之間是個“天人相?!保罴训倪x擇是至上,二爻至上是為了卦體的通達,但也有利于卦體的穩定,因此二爻的爻辭講“牽復,吉”,所謂“牽復”就是牽動初爻回復到人道上來,在初二之間隔著七個時間單位的情況下,初二之間是沒有和合的機會的,初二之間共同的價值取向就是卦體的穩定,二上之間是有和合機會的,這是為了通達。三爻至四合乎人道,這也可以說是個“匪寇婚媾”,但因為三爻是個“天人相背”的爻,依照天道是至二,依照人道是至四,至四需要三個時間單位,因此也難成行,這就是三爻辭講“夫妻反目”的原因,這也可以說是個“有緣無分”的爻。
以上說明,一個爻可能有多種選擇,或者說有多種價值取向,只有與另外的爻在共同利益或價值取向上相同的的時候,兩個爻才能建立緊密關系。即以求職來說,求職者就要設法了解對方的需求,或者說是“投其所好”,這樣就容易達到目標,當然也不能弄虛作假,還是應當實事求是。
114、?酸葡萄效應
“酸葡萄”心理是指自己努力去做而得不到的東西就說是“酸”的,是不好的,這種方法可以緩解我們的一些壓力。比如:別人有一樣好東西,我沒有,我很想要,但實際上我不可能得到。這時不妨利用“酸葡萄”心理,在心中努力找到那樣東西不好的地方,說那樣東西的“壞話”,克服自己不合理的需求。
與“酸葡萄”相應相聯系的還有一個叫“甜檸檬”效應,意思就是認為自己的檸檬就是甜的,“甜檸檬”是指自己所有而擺脫不掉的東西就是好的,要學會接納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都有自己的優勢,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特點,千萬不要輕易說自己這不好,那不如人,不妨試試“甜檸檬”心理學會接納自己,逐漸增強自信。
在卦爻運行當中,存在著許多可遇而不可求的現象,比如說屯卦,屯卦的天道是乙己丙甲戊丁,初陽二陰,初爻至二合乎人道,單從爻象上看這就是“匪寇婚媾”,但是初乙至二己需要四個時間單位,又無地利可借,事實上初與二是沒有和合的可能的,如果把初爻至二看作是“求婚媾”,那么這就是一個可遇而不可求。在不可求的情況下,把對方看作是“酸葡萄”,無疑是為了得到心理上的慰藉。
我們以噬嗑卦為例,噬嗑卦是個局部失衡卦,噬嗑卦的天道是丁甲丙己戊乙,噬嗑三講“噬臘肉,遇毒,小吝,無咎?!边@是怎么回事呢?原來三陰四陽,三爻至四合乎人道,這里也有“求婚媾”之象,但因為三丙至四己需要三個時間單位,且是由陰至陽,事實上也是不可求,在不可求的情況下,三爻就把四爻視作“毒”,至于這個“毒”是什么毒物,我們無法知曉,但可以肯定是要比“酸葡萄”厲害得多。
我們再以大有卦為例,大有卦是個局部失衡卦,大有卦的天道是癸庚己壬甲辛,三爻辭講“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边@是什么意思呢?原來大有三為己,己是地元,在這里就自稱為“公”,而“天子”就是五爻甲,所謂“公用亨于天子”就是三爻己欲與五爻甲溝通,三爻至四再至五合乎人道,這也可以說是一種正當的行為,但由于三爻己處在“天人相背”當中,依照天道是至二,依照人道是至四,至四壬需要三個時間單位,四爻壬至五爻甲需要兩個時間單位,可見四爻壬是三爻己在人道上的一個障礙,對于這個障礙,三爻就把四爻叫做“小人”,在經文中,“小人”是一個貶義辭,與“寇”一樣,是形容那些不走人道的人,在大有卦中,四爻至初或至上就是不走人道,但在二四互衡的情況下,還看不出四爻有不走人道是傾向,唯一的“錯誤”就是阻塞了三爻在人道上的出路。僅僅因為阻塞出路就被當作“小人”顯然有點過分,這也和吃不著葡萄就把葡萄說成是酸的情況一樣。
檸檬原本是酸的,為什么人們有時會以為是甜的呢?這也同把吃不到的葡萄說成是酸的情況一樣,也是為了求得心理上的慰藉,既然無法擺脫,不如就自以為很好。在六十四卦中,每個爻都有自己的處境,有的處境確實是很難擺脫的,在這種情況下,與其掙扎,不如敝帚自珍,隨遇而安,坤卦是個靜態平衡卦,卦辭講“安貞吉”,這就是一個隨遇而安。節卦四爻講“安節,亨”,這也是個隨遇而安。隨遇而安并且自我感覺良好的如蠱上,蠱卦是個整體失衡卦,蠱卦的天道是庚甲辛己癸壬,上爻壬與三爻辛是個“天地相?!?,與五爻癸是個“天人相悖”,至二爻甲合乎地道但又不合時宜,這就是蠱上的處境,應當說這個處境對蠱上是不利的,但蠱上的爻辭是“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可見其自我感覺是多么良好。蠱卦變臨卦是一次特殊的卦變,蠱上由陽變陰成了臨卦的三爻,臨三的爻辭是“甘臨,無攸利;既憂之,無咎?!爆F在的感覺已經不再是那么良好,而是既無利益可得,也處在憂患當中,這就說明蠱上的感覺實際上是一種自我慰藉。
感覺與實際并不總是一致的,感覺可以使人得到一時的快感,但歸根結底要看實際,葡萄是甜的,就不要以為是酸的,檸檬是酸的,就不要以為是甜的。尊重實際才是最佳的選擇。
115、?南風效應
法國作家拉封丹曾寫過一則寓言,講的是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凜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御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因為覺得很暖和,所以開始解開鈕扣,繼而脫掉大衣。結果很明顯,南風獲得了勝利。這就是“南風效應”這一社會心理學概念的出處?!澳巷L效應”給人們的啟示是:在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時,要特別注意講究方法。北風和南風都要使行人脫掉大衣,但由于方法不一樣,結果大相徑庭。比如:有些同學與大家在一起時很兇很要強,一次、兩次可能因為你很兇,要了別人強,占了上風,但不久你就會發現你已經失去了朋友。我們可以還看到,在與別人發生矛盾,各不相讓,到最后往往是兩敗俱傷,想想如果學學“南風”,兩人平心靜氣地好好談談,結果是否會好許多呢?
對于天道,我們有一個比喻就是“風”,天道甲乙丙丁戊己,其中甲乙丙為一幫,戊與己為一幫,丁處在兩幫之間。己庚辛壬癸甲,其中己庚為一幫,壬癸甲為一幫,辛處在兩幫之間。如果把甲幫看成是東風,那么己幫就是西風;如果把甲幫看成是北風,那么己幫就是南風。兩個幫派有勢力均等的時候,這時候可以看作是風平浪靜,如果是勢力不等,那么就會出現或者是東風壓倒西風,或者是西風壓倒東風的情況。這種情況,當然也可以看作是北風壓倒南風,或者是南風壓倒北風。
南風效應當然不是一般的比較誰的勢力更大,而是針對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由此引申出解決矛盾的兩種方法,即強行解決還是懷柔解決。戰爭、壓迫、專制等等就屬于強行解決,而和平、解放、民主等等就屬于懷柔解決。在六十四卦中有許多戰爭的場景,也有壓迫的場景,我們就以巽卦為例,巽卦是一個局部失衡卦,巽卦的天道是丁甲丙己戊乙,由于二強四弱,二爻就給初爻以壓力,巽二的爻辭是“巽在床下,用史、巫紛若,吉,無咎?!币馑季褪嵌秤袎浩瘸踟?,進入初位的實力與企圖。如果是二爻進入初位,這就是一個謀權篡位、改朝換代。初爻本是個弱爻,但也不甘示弱,初爻的爻辭是“進退,利武人之貞。”這就是一個有壓迫就有反抗,壓迫愈烈反抗愈烈的實例。這也好比北風吹得越猛,行人把大衣裹得越緊。
同人卦是個局部失衡卦,同人卦的天道與巽卦是一樣的,也是丁甲丙己戊乙,由于同人是四強二弱,因此二爻對初爻就沒有壓力,并且使得初爻保留著至二的態勢,初爻至二合乎人道,是為“君子”,只是由丁至甲需要七個時間單位,同人初沒有失位的危險,這就是同人卦辭講“利君子貞”的原因。這就好比南風,同人初不需要把大衣裹緊。
其實,對于矛盾,無論是強行解決還是懷柔解決,一要看對象,二要看條件。比如說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那當然是南風的懷柔要比北風的強行好,但如果是在炎熱的夏天,要看誰能讓赤身裸體的人穿上大衣,那還是北風更厲害。強行要有強行的條件,懷柔也要有懷柔的條件,沒有條件,想強行是不行的,同樣沒有條件,想懷柔也懷柔不了,這一切都要具體分析,籠統地認為懷柔就比強行好,那是有失偏頗的。
116、巴納姆效應
巴納姆效應(Barnum effect)是1948年由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通過試驗證明的一種心理學現象,以雜技師巴納姆的名字命名,又稱福勒效應,星相效應。認為每個人都會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別適合他。即使這種描述十分空洞,仍然認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這種人。
周易六十四卦,每一個卦都可以看作是一個典型的場景,其中就有典型的人物,典型的性格。我們就以“君子”為例,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君子”是周易經文中多次出現的一個形象,從多次出現這一點看,君子不是專指某一個人,而是一類人,是與“小人”或“寇”等相區別的一類人,這類人有什么特點呢?仔細分析每個“君子”形象,就會發現他們的共性就是踐履人道,乾三講“君子終日乾乾”,就是說這個爻至四;坤卦辭講“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這就是講坤上甲的來歷,坤初依照人道最后來到甲,甲就是“主”;屯三講“君子幾不如舍”,這也是說三爻至四合乎人道。由此我們得出的一個結論就是君子是堅持按照人道行進的人,與此不同或相反的就是“小人”或“寇”,例如蒙卦上爻講“擊蒙,不利為寇,利御寇”,蒙卦是個局部失衡卦,蒙卦的天道是辛庚甲壬己癸,蒙上是三道分途,依照天道是至三,依照地道是至二,依照人道是反身至五,至三、至二不合人道,這就是“寇”,四爻至上合乎天道與地道,但不合人道,這在上爻看來也是“寇”,“利御寇”就是防止四爻至上。
在周易中,“人”是一個相當籠統的概念,其中包括“天子”、“帝”、“王”、“主”、“公”、“大人”、“小人”、“寇”、“父”、“母”、“子”、“考”、“夫”、“婦”、“妻”、“妾”等等,而“君子”作為一類人,其特點就是堅持人道,這是“君子”有別于其它類人的地方。
但是,當我們單獨考察“君子”的時候,就會發現“君子”也是一個籠統的概念,經文中共有二十處談到“君子”,每一個“君子”的處境是不一樣的,有的出現在卦辭,有的出現在爻辭;有的出現在初位,也有的在二位、三位、四位、五位與上位。乾卦的“君子”出現在三位,其狀態是“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崩へ缘摹熬印背霈F在卦辭,其狀態是“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屯卦的“君子”出現在三位,其狀態是“君子幾不如舍,往吝?!逼渌械氖恰熬诱鲀础?、“不利君子貞”、“利君子貞”、“君子有終”、“君子吝”、“君子無咎”、“君子吉”、“君子用罔”、“君子于行”等等,這些不同處境、不同狀態的“君子”,顯然簡單用一句堅持人道是不夠的,必須具體分析每個卦中“君子”的情況,當我們根據每個卦的卦體與易道考察“君子”的時候,首先發現的就是人道順序不是一條,而是一正一反,例如乾卦的人道是初二三四五上,納入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坤卦的人道表面上看還是初二三四五上,納入天干就是己庚辛壬癸甲,兩條路線正好相反,如果把乾卦的人道順序看作是“往”,那么坤卦的人道順序就是“來”,這就是說,往有往的“君子”,來有來的“君子”,并非說只有往才是“君子”,來就不是“君子”?;\統地說堅持人道就是“君子”,這是不全面的。
考察一個爻是不是“君子”不只是看人道,更要看初爻,原筮卦的初爻是“大君”,是執政,復筮卦的初爻是在野派的首領,人道的首義是忠于初爻,忠于“大君”的是“君子”,忠于在野派首領的也是“君子”,于此可見,判斷“君子的標準不是一個,而是兩個,這可以叫“君子”標準的兩重性。依據這樣的標準,忠于“大君”的“君子”未必忠于在野派的首領,很可能被在野派視為“小人”或“寇”;忠于在野派首領的“君子”未必忠于“大君”,很可能被“大君”視為“寇”或“小人”。
周易中有沒有一個統一的“君子”的標準呢?我們說也有,這個標準就是卦體的穩固與通達。謙卦是一個局部失衡卦,謙卦的天道是丁甲丙己戊乙,三爻至初是既合天道,也合地道,在這種情況下,要求初爻保持卦體的穩固幾乎是不可能的,要想保持卦體的穩固,只有讓位,謙初辭講“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彼^“用涉大川”就是被動的離位,謙初不能堅持人道,但也不失為“君子”。解卦是個平衡卦,解卦的天道是甲辛庚癸壬己,由于卦體上存在著兩個“天人相?!?,所以解卦是一個陷入僵局的卦,要解開這個僵局,只有五爻倒退至四,協助四爻取代初爻,解五的爻辭是“君子維有解,吉,有孚于小人?!蔽遑持了恼c人道犯頂,四爻取代初爻不合人道,但為了卦體諸爻的通達,五爻也不失為“君子”。
在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中,“君子”是一個良好的人格與品德的典范,其實是只看到的忠于統治者的一面,沒有具體的分析。任何概念,都有共性與個性,共性的東西就存在于個性當中,沒有個性就沒有共性,巴納姆效應就是只看到共性的東西,忽略了個性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