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記(52)故鄉后湖,我為你哭泣!

這些天,心里一直都想哭!真的,一直都在想!成天在腦海里,蕩漾著我故鄉后湖曾經清澈見底的湖水??扇缃?,居然見不到啦!


周六上午騎行回家,途經后湖橋時,站在橋上,聞著一股強烈的臭味,看見湖水綠的如濃稠的綠豆湯般,橋下的水面上,還飄著好幾條死魚……,我心里感嘆道:我的后湖,沒啦!


記得十年前,陪廣東回來的振林表哥一同去湖邊游玩時,我指著對面才豎起的一個個塔吊說,不久的將來,只怕這后湖就不是這樣了!那會,湖水還一如兒時一般透明如鏡。隨便抓條湖里的魚,直接用湖水一煮,那味道也一如當年那么鮮美。


只是這才十年,湖水已經臭不可聞,好好的一湖清水,就這么被廢了!我真的真的想罵娘!

后湖,是陪伴我們湖畔人成長的母親湖!我們喝著湖水長大,湖水之下的魚蝦、蓮藕、菱角滋養著我們,湖水早已溶進我生命的血液,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如今,卻糟蹋成了如此模樣!被領導們當作當然政績工程的盤龍新城,應該是首當其沖的罪魁禍首!

難道,發展,真的要以破壞為代價?我不敢相信!但事實,卻真正的擺在我的面前!

后湖,我在為你哭泣!

大漠孤鴻于2018.6.26午后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在我《故鄉往事》里,寫得最多的就是后湖!


故鄉往事(五)——挖藕小記

想必大多數與我同樣的吃貨,都一定看過《舌尖上的中國》吧!過去好幾年了,大家一定還對那里面第一集里的湖北地方名吃排骨蓮藕湯垂涎欲滴吧?

在我們號稱千湖之稱的湖北,蓮藕是做菜的一個上好食材。在我們小時候,不僅可以做菜,而且還可以當飯吃,因為那時候,糧食每年都不夠吃的。蓮藕好吃,可要把它從泥里挖出來,卻不一件很容易的事。至于如何挖,今天且聽我細細道來。

我們小村的前面,有一湖泊,名叫后湖。湖,是我們少年時的樂園。冬天的后湖,水是很少了,好些地方都能趟到對岸。盛夏時節許多長滿荷葉的地方,這時會露出水面。那殘葉枯桿下面就有又白又甜的藕了,于是下湖挖藕又是我少年的一大樂事。

我們挖藕的地方大都在后湖的西南角,老家人稱之為西湖。每每冬季,那邊的藕在泥里不是很深(相對后湖的其它地方來說),是比較容易挖的。

我第一次挖藕是小叔帶我去的,那時我還是十二、三歲的少年。村里到西湖還得走上三、四里地。那天早上吃過飯后,小叔帶我出門,我背著藕鍬(老家一種挖藕的專用工具)、挎著竹籃隨著小叔到了西湖邊。在湖邊我們把身上的衣服脫得只剩一件褲頭,然后帶著工具隨小叔一起下水(到我們挖藕的地方還有一個幾十米寬的水面),猛一下去把我凍得直打哆嗦,長那么大,在冬天里下水畢竟是頭一次。我看了小叔一眼,只見他已經扎進水里,我只好一咬牙,隨著鉆進水里游到對面,爬上那露出水面的淺灘。那里已有許多地方被別人挖了,那天有些人已早到了。我便隨著小叔在淺灘上深一腳淺一腳地去找那些還沒被挖的地方。因為那地方太大,沒走多遠,小叔就止住腳說就在這吧。我在離小叔不遠的地方找了一個殘荷比較多的地方,也學小叔樣,先用泥圍了一個小圈,然后再把小圈里的水用鍬往外掏干,水一干,就開始挖藕了。我用鍬把泥甩開,似乎挖了好一會,我這邊還沒見著藕的蹤跡,我急了,問小叔怎么回事。小叔過來二話沒說,過來抓起我的鍬,狠狠地挖下去,一下、二下......,不一會,那褐色的藕尖尖就一個個的冒出來了,我一見,好心歡喜,便讓小叔住下。小叔到他那邊了,我繼續挖,嗬,好大一枝藕呀。雖然我不小心把它挖斷了,但這畢竟是我平生挖的第一枝藕呀!過癮!有了第一枝,我更有勁,繼續挖。但畢竟那個時候年紀較小,挖到中午就沒多少力氣了,便和小叔上岸休息,吃飯(早上母親給準備的)。吃過飯,緩一緩,似乎又有力氣了。于是我便繼續,也是到了下午三四點鐘,我便帶上我的勞動成果(一小籃藕)和小叔一起回到家中。到了家中,全家一看高興異常,我第一次就挖了二三十斤,收獲不小,那個時候不僅藕可以當菜吃,也可以當飯吃,因為當時的農村實在是太苦。那天出門時,伯父見我要去挖藕,還笑話我說,你要是挖得了藕,老子都給你吃了它。下午回時,他一見我真挖的一竹籃藕,也高興地說,我們家又有一個小男子漢了!

這以后,每到周未,都是我帶三弟(三弟那時才六七歲、二弟愛干凈,這種活他是不愿意干的。)一起去西湖挖藕。母親早早地給我們做好早飯,同時也把午飯也給我們準備好。我下湖之后,三弟在岸上玩著,也給我看著衣服(其實那破衣服也不會有人要的,只是怕人家萬一拿走了,就沒法回家了。)。到了中午,我把上午挖的藕帶上岸,我們哥倆便打開母親用破棉襖包著的飯,香甜地吃著(那個時候本來就沒有什么好吃的,我在經歷了半天的勞累之后,母親為我準備的咸菜、荷包蛋(并不是每次都有的)、白米飯就是當時我覺得的世上最好佳肴)。到下午回家,基本每次都有三四十斤或是四五十斤的收獲。有時候多了我一人背不動,我就用鍬在籃中間一擔,哥倆一人抬一頭。每次挖藕回來,手指縫里都是黑的(湖底的黑泥),有時還會扎上菱角刺,母親就會心痛地用針給我挑出來。

現在,雖然歲月已經過去了近三十多年,但少年時的印象在我心中記憶太深。每次挖藕回來雖然很累,但自己心中并不覺得。感到自己能給父母減少一些負擔,自己是很快樂的。

2015.12.26

故鄉往事(13) 后湖,我的夢里故鄉、我兒時的天堂

我們湖北號稱“千湖之省”,我的故鄉就有這么一個小湖,人們都叫她“后湖”。至于為什么這么叫,則無從考證。在“千湖之省”的湖北,她實在太小,以至沒人去關注她的存在。因為她既沒有東湖的秀美,也沒有梁子湖的浩渺。只是近幾年隨著武漢的大開發,城區向外拓展,才在她的湖濱依勢修建了武漢最大的別墅區“F.天下”和“未來海岸”小區,才逐漸被人們所認識。

在從軍二十一年的歲月里,我魂牽夢縈就是那故鄉的后湖。我所駐軍的城市是沂蒙老區的政治經濟中心----臨沂。住在城里到不怎么覺得對水的渴望,到是每年一兩次的外出駐訓才體會到水的珍貴。每每駐訓大都在沂蒙山的山村,全村人就圍著那一口用了幾百年的老井。我們一去又多了百十號人,用水自然緊張。為了不影響群眾的生活,我們除了做飯用的水從老井里取之外,其余的水都是自己想辦法。每每訓練歸來,滿身的疲憊,只想痛痛快快地洗一個澡,可當時的條件卻是十分的不允許,這個時候就特別思念故鄉的后湖那滿湖清澈的湖水,好想再跳進湖里暢游一番。

我的后湖位于武漢黃陂區的南部,南面是一座不太高的小山(翻過那座小山,就是我們大武漢的祖宗-----盤龍城了),北面就是我們那些沿湖而居的村莊,西起天河鎮的東端,東至灄口鎮的民生閘,通過灄水河進入長江,總面積12.9平方公里。湖的形狀有如一把彎弓,小的時候從來沒有見過她的全貌,只是后來在天河機場乘飛機時起飛的那一會,在機翼下才算真正見過她的芳容,但也只是那一眨眼的功夫。

那時候,只記得河水很清,清澈見底,水中的游魚、湖底的蚌、水草都看得一清二楚。后湖,對于我們來說似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天然大寶庫。

我們雖然鄰湖,卻因為地勢較高,糧食往往得靠天收。為了改變這種現狀,記得父輩們用了一個冬天的時間,硬是用人擔肩扛,壘了一個十來米高的高臺,然后又挖了一條幾百米到湖里的引水渠。在高臺上鋪設輸水管道,通過抽水機把湖里的水抽上高臺,再通過連接各灣的水渠,把水放到各灣的稻田和水塘。這樣,我們就能旱澇保收了。(2012年小村拆遷,就為了那幾個銀子,居然有人顛倒黑白說這個引水工程跟我們村沒有關系,我說放他娘的狗屁。當年父親和村人一起熬藥炸土堆的情景,我還記得一清二楚。你不給銀子不要緊,但你不能把父輩的用汗水修建出來的功勞抹殺了。只可惜,自從包產到戶后,這套排灌系統雖然每年發揮著作用,但卻是掠奪式使用,只用不管,以致年久失修,到拆遷前已是基本上報廢了。當年那高高的抽水機臺,現在好像只是我們小村唯一的遺跡。)。

每當早上炊煙升起時,濯濯的湖水通過水渠緩緩流過各灣,這往往是各村灣最忙碌的時候。趁這功夫,男人們趕緊擔上水桶到水渠里挑水;女人們則端上盆、拎上桶,到水渠里洗衣、洗菜,邊忙洗著手里的活計,還不忘了嘮些家長里短的小事,有時候說一兩句笑話,似乎整個村子里都流淌著歡樂;這個時候最歡快的還是我們那幫孩子,趁這當兒大人們都去忙活自己的事去了,我們則跳進水渠里游玩、嬉戲,直到各家各戶的大人們喊著“二狗子,再不回來就該打屁股了”、“三毛,回家吃飯了”,這個時候我們才會像落湯雞似地一一散去。

春天,湖邊的四野會開滿著許多不知名的野花,把整個湖水映襯得十分的嬌媚。那時的故鄉春天里常常是陰雨連綿。這時,我們整個鎮子的水就全流向我們門前的這個小湖。那個時候湖里的魚兒很多,許多魚兒就趁著水大逆流而上,跑到沿湖的稻田、水塘里,我們則隨著大人們到湖邊的稻田里張上網,專等水退,那魚兒又順水而下全鉆進我們的網里,于是我們灣里幾乎家家戶戶都會飄散著魚香。

夏天是我的后湖最美的季節,正像我兒時的同學在所寫那樣,“那荷花是滿塘滿湖地開”。湖里是遍湖的荷花,那些荷花沒有一支是人工載種的,全是那幾千年、幾百年傳承下來自生自滅的,按照現在的說法是原生態的。遠觀是荷葉田田、近看是荷花搖曳,那種至純至美遠非人們所能想象。

秋天是采菱的好季節,后湖的菱角(自然是野的了)是出奇的好吃。生的時候,吃在嘴里是甜甜的、嫩嫩的;煮熟后又是粉粉的、香香的。

到了冬天,湖里成了鳥兒的天堂。成群的野鴨、大雁甚至天鵝都會在湖里過冬,鳥兒的那份安詳、那份平和給了我兒時許多的遐想。

我最愛跋涉,平生也走過許多名湖。什么杭州西湖、南京莫愁湖、北京未名湖……,這些湖的確都有她們的獨特魅力,也讓人忘返留連,但我最難忘的還是我故鄉的后湖,她永遠是我心中最大最美的湖。

2016.7.23


故鄉往事(14)后湖蓮趣

聽老人們說,每年的第一聲春雷后,湖里的蓮就開始鉆慢慢地鉆出泥,雷打得越多,那一桿桿如箭矢的荷尖便鉆得越快,先是在水里積聚力量,只要一鉆出水面,便急不可耐地次第張開自己羞澀的容顏,有的成蓮花、有的成荷葉。成蓮的鮮艷奪目,成荷的亭亭如蓋。于是,我的后湖便成了荷的世界、蓮的天地,也成了我們湖邊人的天堂。

七月里,大人們每每到湖邊干農活時,都會順手摘一些蓮花給我們玩,采一些蓮蓬給我們吃。[因為那個時候湖里的資源是共享的(不像現在都是人們承包了),誰都可以在里面找一些自己需要的東西,只要你有本事從里面弄回來。]

畢竟大人們給的不過癮,還是自己弄來的東西吃的香甜。

那個季節,最快樂的莫過我們這些孩子。湖邊的孩子,個個都是浪里白條,就連女孩也不另外。我們可以去湖里游泳、打水仗,玩累了,便去荷叢中采蓮蓬、摘荷花,當然那都是在大人們不注意的情況下,要不然是會被打屁股的。我們游進荷叢中,透過密密的荷葉往天空上看,哪是荷花、哪是蓮蓬,瞅準了,便折斷蓮桿,不一會,我們的小手拿不下了,于是我們便游出荷叢,爬到岸上,找一個陰涼的地方,扒開蓮蓬,剝出蓮米,有滋有味地品嘗著我們的勞動成果。只到吃得小肚皮溜圓,然后誰喊一聲回家啰,我們便一溜小跑地散去。到家之后,自然是得挨打的,因為小胳膊、小腿上被荷桿劃出的一道道印痕已暴露了我們的秘密。雖然挨打,但湖中還是得去的,因為那里有我們太多的快樂、太多的歡笑了。

采蓮雖然好玩和有趣,但也充滿著驚險。記得有一次,我(好像那時我才十二三歲)、表姐、小姑和小姑父去湖里摘蓮,小姑父剛把船劃到湖中央,老天爺忽然變得天昏地暗,頃刻間,狂風大作、暴雨如注,平時平靜的湖水忽然濁浪奔涌。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讓我們好恐怖,雖然會水,但這么惡劣的天氣,一旦落水,你就是再會游泳也不一定能保平安無事。這個時候我們只能靠自己了,小姑父拼命地撐著船,表姐和小姑使勁地劃著槳,好不容易,我們劃進一片荷叢中,抓住荷桿把船固定,這才算是松了一口氣。我們在荷叢中也就是呆了一、二十分鐘,雨才住下,天又是萬里晴空。衣服濕透了,個個狼狽不堪,但蓮還是要摘的,要不然愧對剛才的那場大雨。于是,我們把小船裝了一大堆蓮蓬才算返回。

2016.8.8

故鄉往事(15)后湖瓜趣

后湖瓜趣

又到了瓜果飄香的季節,看到滿大街琳瑯滿目的瓜果,不由得讓我想起小時候。在那個計劃經濟年代里,能吃上瓜是特奢侈的事。那會以糧為綱,瓜果之類的經濟作物是少之又少,即使市場上偶爾有些賣的,可沒有幾個舍得去買的,一年里能夠吃上瓜的時候可是數得清。

一、種瓜咀上

村里種瓜的地方叫寨咀,那塊屬坡地,地勢是中間高,三面臨湖。因為沒有房屋大樹的遮擋,那兒陽光特充足,再加上臨湖,水是不用愁的。咀上離最近的村子也得有一里地的距離,這樣,也少了雞鴨豬狗的煩擾。為了種瓜,父輩們在頭年冬天里,一擔一擔的往咀上的地里挑上糞肥,給地加足了“油”。這陽光、水、肥都有了,可算是萬事俱備了。到了第天年春上的谷雨前后,就開始種上瓜苗。瓜苗種上了,也就是把吃瓜的希望種下了。

咀上種瓜了,那會少年的我會和小朋友們利用周末放牛的機會隔三岔五地跑到咀上看瓜的長勢。眼瞅著,那瓜苗長成了瓜秧,瓜秧又爬上了藤,藤上再結上瓜,那吃瓜的希望基本上越來越大。那會咀上的瓜地里一般只種我們那兒很普通的西瓜、八黃瓜和菜瓜,到了七八月份,地里的瓜基本上成熟了,我們有事無事往咀上跑的更勤了。看著躺在瓜地里的那些黃的、綠的瓜兒,心里充滿著興奮和激動。

二、種瓜人“干啥”

“干啥”是河南人,因為人和他說話時,他嘴上總是那么一句“干啥”,久而久之,村里人干脆把他的大名都忘了,直接喊“干啥”。

記得是那年的冬天早上,早起上地的村人在村口發現了一個躺在地上又凍又餓的河南人(要飯的,那會,我們那兒對要飯的一律稱之為河南人,因為要飯的確實是以河南人居多),村人一向樂善好施,見到這種情形,便七手八腳地把這個河南人抬進村里,從生孩子們人家里要點紅糖化些兒開水,又熬些粥給他喝,再找些舊棉襖啥的給這個河南人穿上,算是救了他一命。為了報答村人的救命之恩,干啥主動要求留下為村里做點事。村人也見他可憐,再加上聽說他會種瓜,正好也派上用場,便在咀上給他搭了個窩棚,一家一戶湊些鍋碗瓢盆床單棉被啥的,為他在咀上安了個家。生產隊也隔三岔五地派人給他送些米油等生活用品,他自己則利用咀上的空地種些蔬菜以自給自足。

依稀記得那會“干啥”大約五十歲左右的年紀,瘦瘦的,腰稍顯佝僂,臉上總是胡子拉碴的,燦爛的笑容里露出的是一排整齊的白牙。只知道第二年種瓜的時候,可是“干啥”大顯身手的好機會,他硬是把個幾十畝瓜種得水靈靈、甜蜜蜜的,取得了從未有過的大豐收。

因為“干啥”的原因,在山東從軍十五年,對于山東話基本上是一直不會說;但在河南只呆了六年,卻把個河南話學得幾可亂真。

三、運瓜

知道要摘瓜了,我們小朋友會早早跑到咀上,幫著大人們把瓜抱到湖邊的船上,待滿滿的幾船瓜裝完,我們會隨著船兒一起把瓜運到離家最近的湖邊。從咀上到瓜上岸的地方,有大約三四里水路,其間有一里多水路全是搖曳的荷花。大人們劃著船兒,我們小朋友則坐在船幫上,兩條腿放在水里,不時地撩起水來,打起水仗。見有蓮蓬或是荷花時會順手摘下,然后坐在船幫美美地吃著甜甜的蓮米,亦或把蓮花的花瓣扯下扔進水里,看著花瓣漂在船后的水面上。過了荷花的水域,則是一條長長的水道,水清見底,煞是可愛。這會,我們會齊齊地躍進水里,跟在瓜船后面拼命地朝前游著。那會小胳膊小腿的,小船一搖漿就是幾丈遠,一會就把我們遠遠地扔在船后。這會搖槳的叔叔哥哥們會在前面停下船,待我們游到船跟前,再一把把我們拎上船去。待我們稍為歇息一會后,我們會又一次地跳進水里,跟在船后。如此往復幾次,只到力盡精疲才會老實地坐在船幫之上。

四、分瓜

分瓜了,這是我們孩子們最高興的事啦!知道大人們去咀上摘瓜了,我們就會在家里幸福地等待著。到了下午四五點鐘,我們會迫不急待吆三喝四地拎上藍、提上袋、擔上筐出門,邊跑邊喊:分瓜啰!分瓜啰!那種興奮,那種自豪,那種激動,現在的孩子們是絕對體會不到的,分瓜的時候就像過年一樣。

起初,先是我們孩子們跳著蹦著殺奔湖邊(大人們因為還沒下工),把自己隨身帶的藍、筐、袋等物擺在湖邊的空地上自動排好隊,然后紛紛躍進水里游泳等著運瓜船隊的到來。瓜來的時候,小村的人也差不多都到了,于是大家一個挨一個地從船上下著瓜。人太多,想幫把手都輪不上我們孩子,我們只有在水里游泳的份了。有時船上的大人們高興了,也會給水里扔上幾個瓜給我們搶,搶到了瓜,我們就用小拳頭把瓜砸開,你一塊我一塊地吃著……呵呵,那個高興勁就別提啦!

瓜分了,就是往家里拿了!每家每戶都在百八十斤以上,我們小人們是擔不了的,便亦步亦趨地跟在父母后面。這個時候往往夕陽西下時,紅紅的太陽慢慢退出地平線,父母擔著瓜的身影在夕陽映照下愈顯高大。正好有一群鳥兒迎著我們飛來,夕陽、歸鳥、炊煙……和跟在父母后面的三個小跟屁蟲,那場景,在我的記憶中仿佛越來越清晰。

2016.8.16

故鄉往事(16)后湖菱趣

(故鄉的后湖物產豐富,尤以魚、藕、菱為最。)

后湖沒有蓮的地方,往往會有菱。每年的七月七前后,菱會靜悄悄的開著一種小小的、白色的花兒,綠綠的葉子飄浮在湖面上。

每年的這個時候,是菱成熟的季節。那會,湖上會蕩起一只只小船,或是飄起一個個大木桶,小船上或三五人、木桶里或是一人,這些都是采菱人。

采菱是那個時候農村里換取油鹽錢的好季節,生產隊里往往會輪番地派一家一戶去湖里采菱。這個時候,小隊里會將所有的船都用上,一條船上一般有一個年輕的壯漢(他的職責一是劃船、二是負責船上人們的安全),三四個婦女,壯漢撐船,婦女采菱,采菱歸來后,婦女們會將自已的菱角一人勻一些給壯漢,以作壯漢的辛勞費。

那時,天剛蒙蒙亮,母親就會和灣里其他的婦女們一起帶上午飯去采菱。采菱基本上是一整天,早上出去,下午四、五點左右回來。手腳麻利的婦女一般能摘一百四五十斤,就是慢的也會有百八十斤。母親一出門,我們兄弟三人就會盼著母親早點平安歸來,好吃上那嫩嫩的菱角。快到母親回來時,父親都是早早到湖邊,幫母親把菱角擔回。菱角一回來,我們一家人又開始忙碌起來。父親到灶上燒上水,我們兄弟三人則分批把菱角倒進早已準備好的一個大木盆里,然后用清水泡上,嫩的菱角就會飄起。這樣,我們的任務就是把嫩的和老的分開,嫩的一般是歸我們哥仨飽餐一頓,老的再放進鍋里煮熟,準備第二天去鎮上賣。當然,老的菱角煮熟后,我們一般是舍不得吃的,因為要換錢。母親就會讓我們一人抓上一把,有時候怕菱角尖上的刺卡著我們,干脆用刀給我們剁開,這嫩的和老的都是各有各的滋味。

第二天,母親三四點鐘起床,因為我是家里的長子,一般都是我陪母親去鎮上賣菱角。一來是給母親壯膽,二來給母親幫忙。我和母親上路時,月亮還掛在天上,路上也有幾個和我們一樣的賣菱人,擔著百八十斤的菱急匆匆走在去往鎮里的路上,都是為了趕早好占一個好地方,以便早點把菱角變成一毛一毛的票子。家里去鎮上大約需一個小時左右,等我們到了鎮上的集市,天已快亮了,集市上除了幾個賣菱人之外,大部分是一些賣菜的。母親稍為歇息之后就開始了賣菱,一般是一毛錢一斤,母親給人稱菱,我在一旁收錢,百八十斤菱一般得用上大半天的時間才能賣完。兩天的辛勞能換回十來塊錢。這個在當時的農村可是一筆不小的收入。母親就用這錢給父親買上一包煙,給我們買上一些學習用具,再給家里買些生活用品。可那個時候我們不懂事,因為三弟上學時給人家哥倆欺負了,我聽說后帶著二弟、三弟把那家哥倆一頓胖揍,那家人背著那哥倆硬說我們把人家打傷了,要我們賠醫藥費。害得母親摘了三天的菱才算把那家的醫藥費給賠上.

如今,后湖的菱我已是好多年沒有吃上了(聽三弟說后湖的菱已是很少了),是否還像兒時那么嫩甜?

2016.9.8

故鄉往事(17)后湖傳說

(根據二爺爺、三爺爺的故事整理)

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們老家美麗的后湖中曾經有兩個精怪,一條是鯉魚精,一條是黑魚精。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為了爭地盤,兩條魚精常常把個原本寧靜的后湖攪得地暗天昏腥風血雨的,湖岸邊的老百姓也是苦不堪言,深受其害。

掌管這一帶的土地爺看到這些,有些坐不住了,再這樣下去只怕玉帝會怪罪的,到時候少不了牽扯到他。土地爺想,長期這樣斗來斗去的也不是個辦法呀,這個湖里只能有一個精怪,要不然,還不知什么時候是個頭。

有一天,土地爺想了一個辦法。那天,他把兩條魚精叫到一起說,你們成天這樣斗來斗去的實在有傷和氣,不如這樣,我今天就當個和事佬,這個湖里只留一人,你們誰有本事在一個時辰內在湖邊做出一百個咀子(咀:我們老家人把湖岸邊突進湖中的那部分土地叫咀),你們就是這個湖的湖主,輸了的,請自動退出此湖,你們看,此法是否可行?兩條魚精也是斗得沒脾氣,心想這也許是個辦法,便都同意了。黑魚精有些膽怯,不敢出戰。鯉魚精見狀就說了聲,我來!

土地爺就以當天子時開始丑時結束為期。平時受慣了黑魚精欺負的那些魚鱉蝦蟹們,紛紛在一旁給鯉魚精助威。子時一到,只見那鯉魚精精神抖擻地把大尾巴一搖,一個咀子就出現了,再一搖,第二個咀子又出現了......,半個時辰過去后,鯉魚精已用它那威力無比的大尾巴搖出了66個咀子,一旁的魚鱉蝦蟹們看得起勁,只是那黑魚精已開始面冒虛汗,心開始的發慌起來,照這樣下去非輸不可。在離丑時還有一些時間時,那些魚鱉蝦蟹已開始倒計時了:十、九、八、七......。壞了壞了,眼看鯉魚精勝利在望,怎么辦?怎么辦?黑魚精忽然心生一計,正當大家數到二時,他見大家不注意,用它那扁扁的嘴巴忽然響起了大公雞的叫聲。剛好搖到99個咀子的鯉魚精一聽到公雞的叫聲,已不敢怠慢,忙不跌地一個鯉魚打挺躍出湖面,飛上天庭報到了!原來,玉帝老兒有個規矩,所有神仙鬼怪只能在每天的夜間到人間活動,只要公雞一叫,就必須到天庭應卯,否則將嚴懲不怠。那鯉魚精聽到公雞叫了,為了活命,那里還顧得上爭地盤呀,自然是先上天庭要緊。

一百個咀子雖然沒夠,但黑魚精自知勝之不武,就悄然退出了后湖。自此,后湖就如今天般風平浪靜,美麗無比。也是自此之后,后湖就有如今天的橋咀、寨咀、葫蘆咀之類的99個咀子了。

2016.9.14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572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071評論 3 414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409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569評論 1 30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360評論 6 40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895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2,979評論 3 44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123評論 0 286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643評論 1 333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559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742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250評論 5 35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3,981評論 3 34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363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22評論 1 280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354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707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開始閱讀有關生命 這一年,總是在很多報道上看到一些人自殺的消息,起初,也許那些人并不為人所知,可是頃刻之間,似乎所...
    開飯了小呆閱讀 306評論 2 1
  • 不是相像的兩個人就會完全一樣,或多或少。
    勝意閱讀 221評論 0 0
  • 這幾天把手機禁錮了,專心看書,居然兩天就看一本書!不錯!今天一上午就把龍榆生的《詞學十講》(商務印書館)看了一多半...
    趙秋凱閱讀 607評論 5 4
  • 今天凌晨3點鐘,從夢中驚醒。夢中的警預清晰明了,一幅這樣的畫面: 一個不見面目的黑衣老者,托著一本古籍立在火盆邊,...
    慢美好閱讀 239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