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苦才是人生?做才是得到》索達吉堪布
2020/01/01 周三 下午 00:58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人的一切快樂,都是從利益他人中產(chǎn)生的;一切痛苦,都是由只為自己而引起的。
我們的快樂,就像一塊藍布上的小白點,只是偶爾的點綴,卻不是人生的底色。痛苦的根源是對自我的執(zhí)著。一切痛苦的來源,就是為自己;一切快樂的來源,就是為眾生。
修自他相換:把自己的快樂施給他人,他人的痛苦由自己代受,這也是換位思考的一種更深層的修行。
那么,自他相換該如何修呢?要依靠呼氣、吸氣進行修持。
呼氣時,觀想自己的快樂、善根、健康、福報等變成白氣,從鼻孔呼出,融入眾生的體內(nèi),令他們獲得圓滿的安樂;
吸氣時,觀想眾生所有的痛苦、煩惱、魔障等變成黑氣,從鼻孔吸進來,融入自己的身體,由自己來代受這世間的一切不安與痛苦。
? ? ? 南無寶髻如來——動物掙扎死去(科研總免不了做動物實驗,這是我念過最多的一句話)
? ? ? 南無步蓮如來——想漂亮
? ? ? 南無日月燈如來——怕妖魔
? ? 嗡瑪尼唄美吽
蓮師心咒:嗡啊哞 班則革日班瑪色德哞
懺悔罪業(yè);金剛薩錘心咒:嗡班匝薩錘哞
《無量壽經(jīng)》人在世間,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
對有些人來講,一個動物的生命,似乎微不足道、不值一提;但對動物自身而言,自己的生命比什么都重要。
貪則近貧。富而不知足,是亦為貧苦;雖貧而知足,是則第一富。
不過分追求金錢,財富才可能不期而至。
天高不算高,心貪第一高
貪心熾盛的人,就算擁有得再多,也始終有種貧窮感,不會有真正的快樂。對這種人來說,倘若不能調(diào)伏自心,想完全依賴物質(zhì)來滿足自己,簡直難如登天。生活的輕松快樂,要從充實內(nèi)心做起,而不是盲目地攀比、追求。否則,欲望是無有止境的,不管你是否達到了目標,內(nèi)心都不會感到真正滿足。知足第一富
其實,你并不窮
我們不要整天抱怨得不到什么,而應(yīng)當珍惜現(xiàn)在已擁有的。當你身體健康,可以自由地呼吸空氣時;當你衣食無憂,用不著忍饑挨餓時;當你早上睜開眼睛,可以看到太陽的燦爛笑容時…你有沒有想過,你的幸福,已經(jīng)超過這世上很多人了?
把無常變成人生的正能量
佛教常說的“苦”,不是指痛苦,而是指一切都在變化,一切都存在不確定性。這是非常細微的,以至于人們常忽略它的存在,直到哪一天疼痛了、沒錢了、失戀了,才開始叫苦連天,但這時候已經(jīng)來不及了。
欲望毀希望
既然一切皆為無常,那么,無論自己身上發(fā)生什么,都不必覺得很倒霉、很痛苦。同時,在別人身上發(fā)生時,也應(yīng)該能理解。
萬法皆為無常,緣合則聚、緣滅則散,情,不過如此。
懷著慈悲的心腸,平等愛護所有的眾生。
珍惜現(xiàn)在,比不切實際地妄想未來更重要。
車如果沒有剎車,遇到危險的路段,就會出事。人如果沒有控制能力,當自己的煩惱極度爆發(fā)時就很容易做出不理智的事來。
其實,名聲只不過是一些詞句,猶如空谷回聲般,完全沒有實質(zhì)。如果你是獅子,別人罵你是狗,你不會真的變成狗,故不用傷
心;如果你是狗,別人贊嘆你是獅子,你也不會真的變成獅子,故不必為此而欣喜。
實際上,別人的贊嘆,不會讓你變好;別人的指責,也不會讓你變壞,沒什么可執(zhí)著的。《竅訣寶藏論》云:“了知贊毀均為空谷聲。”所以,任何時候,面對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我們應(yīng)以這樣的心態(tài)觀之。
做人要厚道
你用語言竭盡所能地傷害別人,只會讓自己越來越殘忍,這種殘忍所散發(fā)出來的氣場,會讓你在人生中越走越艱難。最好的說話之道,不是學習怎么說話,而是學習怎么做人。
害心是地獄的使者,當你對別人生害羞心時,無形中已將自己推入了地域。在這個世界上,你付出什么,就會得到什么,不管你對別人做了什么,這些終究都會回到你的身上,這就是因果規(guī)律。
見別人作惡,對他隨喜的話,作惡者需用生命來償還,隨喜者將來也難逃苦果。
人心念善,即有善報;心中念惡,即有惡報。
當你事事順利的時候,不要沾沾自喜,因為這正在用盡你的福報。當你屢屢受挫的時候,不要怨天尤人,因為依此可消除你往昔的罪業(yè)。
換一種心態(tài)看成敗,生命就會更加精彩!
要知道,在這個世界上,從世俗角度而言,比父母更重要的事情是沒的。
1.心地正直固然很好,但如果過于正直,在此污濁不堪的末法時代,就會像乞討者的猴子般被人戲弄。因此,把握好正直的尺度是我的忠告。
2.能說會道、能言善辯固然很好,但如果何時何地都口無遮攔滔滔不絕地夸夸其談,那自己內(nèi)在的一切,就會被別人一覽無遺。因此,把握好說話的分寸,是我的忠告
3.韜光養(yǎng)酶、大智若愚固然很好,但如果過于保持緘默,任誰都不知道自己內(nèi)在的智慧,就會像暗暗涌動、卻不為人知的甘泉般外顯與內(nèi)斂的度,是我的忠告
4.雖然世人都說嫉惡如仇很好,但如果經(jīng)常無緣無故地發(fā)起強烈的無名火,就會像看門狗一樣,與所有人結(jié)仇。因此,不要輕易動怒
5.掌握好軟弱與強硬的分寸
6.不貪錢財固然很好,但在這個不名一文的乞丐會遭所有人唾棄、大戶人家的走狗卻被奉為上賓的時代,適當?shù)胤e攢一些財物,是我的忠告
2短斤少兩、不講誠信的奸商行為會攪得整個國家都不得安寧。擯棄貪求暴利、實則無義之不良經(jīng)營方式,君子積財,取之以道,是我的忠告
8.善于理財固然很好,但如果一毛不拔、吝嗇成性,就會眾叛親離、于己不利,像守護寶藏的餓鬼一般孤立無援。因此,掌握好積財與施舍的尺度,是我的忠告
9朋友眾多、交際廣泛固然很好,但秉性惡劣的朋友卻會把自己引向邪路,最終毀壞自他,以致雙雙墜入洪流般的險境。因此,
交往的朋友不要搞錯,是我的忠告。
保持心境的相對穩(wěn)定,是我的忠告。
ol、 縱有良田萬頃,不過日食三斗;縱有廣廈萬間,不過夜宿一床。縱有十分福氣,也只享受三分。
華說:很多說法之前都被這樣教育過,比如不要嫉妒別人,比如要知足常樂,這本書告訴了我為什么要這樣。而且我想作者一定是一個很圣賢的人,十分干凈和純粹。仿佛看透了人生。
2.《第七天》余華
2020/01/03 周五 下午 03:22
我像是被公交車倒出去那樣下了車。
雪是明亮的,雨是暗淡的。我行走在靜止里。走去時雨雪正在分開,回頭時雨雪正在合攏。
空中沒有鳥兒飛翔,水中沒有魚兒游弋,大地沒有萬物生長
越近的東西退的越快,越遠的東西退的越慢。
我的身體像是一棵安靜的樹,我的記憶在那個離去的世界里馬拉松似的慢慢奔跑。
我仿佛看見潮水把身穿紅色羽絨服的小女孩沖上沙灘,潮水退去之后,她獨自擱淺在那邊的人世間。
有墓地的得到安息,沒墓地的得到永生,你說哪個更好?
我感到自己像是一棵回到森林的樹,一滴回到河流的水,一粒回到泥土的塵埃。
伍超的聲音戛然而止,他停止前行的步伐,眼睛眺望前方,他的臉上出現(xiàn)詫異的神色,他看到了我曾經(jīng)在這里見到的情景—水在流淌,青草遍地,樹木茂盛,樹枝上結(jié)滿了有核的果子,樹葉都是心臟的模樣,它們抖動時也是心臟跳動的節(jié)奏。很多的人,很多只剩下骨骼的人,還有一些有肉體的人,在那里走來走去。他驚訝地向我轉(zhuǎn)過身來,疑惑的表情似乎是在向我詢問。我對他說,走過去吧,那里樹葉會向你招手,石頭會向你微笑,河水會向你問候。那里沒有貧賤也沒有富貴,沒有悲傷也沒有疼痛,沒有仇也沒有恨……那里人人死而平等。
他問:“那是什么地方?”
我說:“死無葬身之地。”
與現(xiàn)實的荒誕相比,小說的荒誕真是小巫見大巫。
我們仿佛行走在這樣一個現(xiàn)實里,一邊是燈紅酒綠,一邊是斷壁殘垣。或者說我們置身在一個奇怪的劇院里,同一個舞臺,半邊正在演出喜劇,半邊正在演出悲劇。
華說:他講的現(xiàn)實和死亡錯雜,但更多是死亡,死后會怎樣。本來讓人不寒而栗的話題變得異常溫暖。同時,這本書含沙射影地揭露了一些社會問題。如果死亡真的像他描述的那般,那么死多么令人向往啊。似乎比活著好上上千倍。這是一種怎樣的溫暖?余華的心里該裝有多少美好才能把人們諱莫如深的死亡話題寫成如此。
3.《霧雨電》巴金
2020/01/04 周六 下午 00:58
吳仁民,是這樣一個人,在熱鬧的人群中間,他常常會感到寂寞。比如在電影院,在劇場,廳子里坐滿了觀客,四周都是笑語和吵鬧。
華說:這是一個像現(xiàn)實一樣無力的故事,看得人憋屈。不浪漫,不溫柔。
4.《傅雷家書》傅雷
2020/01/04 周六 下午 02:23
共同的理想、熱情,需要長期不斷地灌溉栽培,不是光靠興奮時說幾句空話所能支持的。而一本正經(jīng)地說大道理,遠不如日常生活中瑣瑣碎碎一言半語來得有效——只要一言半語中處處貫徹你的做人之道和處事的原則。孩子,別因為埋頭于業(yè)務(wù)而忘記了你自己定下的目標,別為了音樂的藝術(shù)而拋荒生活的藝術(shù)。
在眾生萬物前面不自居為“萬物之靈”,方能去除我們的狂妄,打破紙迷金醉的俗夢,養(yǎng)成淡泊灑脫的胸懷,同時擴大我們的同情心。欣賞前人的劇跡,看到人類偉大的創(chuàng)造,才能不使自己被眼前的局勢弄得悲觀,從而鞭策自己,竭盡所能地在塵世留下些少成績。
你與我缺點相同:能張不能馳,能勞不能逸。
華說:這傅雷像極了我的家長,像極了爺爺奶奶。天下每一對父母都不過如此吧,小心翼翼地扶著孩子長大,仿佛對待嬰兒般如履薄冰,又有作為父母的那種我們眼中的“愚”。(或者我還在叛逆期?)但總的來說,傅雷是一個優(yōu)秀的爸爸。
5.《我和連岳一起成長》連岳
2020/01/04 周六 下午 03:11
用過的東西,要恢復原樣
成長固然需要一點點運氣,但準備工作做得好的人,運氣比別人更好。
想清楚,做好自己的事,靠自己,不寄生。同時,不太理會別人的想法與議論。這樣,壓力自然而然保持在正常的水準,以至于你看起來沒有任何壓力。這樣的你,將接受壓力,只有壓力,才能迫使你變得更強。
有一句抱怨永遠可以用:都是因為別人給壓力,我才放棄我的人生。別人給壓力,這是實情,你做任何事,都有人不同意。但人生,是你自己放棄的,因為,你覺得滿足施加壓力的他人,比自己的人生,更重要。
你要愛自己,沒人比你更珍惜自己,你是你最后的防線;你是你不能破產(chǎn)的企業(yè)。
你不是他人的工具,你是自己的目的。
過多的責任感,失去了分寸,那是一種心理疾病。這種病癥是將自己視為超人,替他人的命運負責。
不偷不搶,你得到的,就該是你的,不必愧疚,更不必偽裝得愧疚。真實面目或許讓你有點損失,但可得到內(nèi)心的安寧與平衡,很值得。
華說:謝謝你連岳,讓我懂了很多“常識”。像一個大哥哥,掏心掏肺。
6.《洗澡》楊絳
2020/01/12 周日 下午 03:34
臨去秋波那一轉(zhuǎn)
華說:啊,咋回事,咋沒記讀書筆記呢?想不起來了。楊絳的文字像奶奶說話和講故事,聽著就行了,沒有噼里啪啦要記的金句,卻緩緩流淌。
我已經(jīng)忘了當時這本書講了哪些東西了,之后還讀了《我們仨》《干校六記》,就越來越喜歡楊絳和錢鐘書還有圓圓。那些故事對我來說讀的當時沒什么觸動,但是就像一個下午搬上小板凳聽老奶奶講過去的故事一樣,我們幫他們記得,記住終將逝去的過往和故事。
7.《痛并快樂著》白巖松
2020/03/06 周五 下午 09:11
??被學者犀利的言語子彈擊中,我首先感受的是一種疼,不過疼痛過后,我也特別想告訴這位學者,假如諷刺、憤怒、偏激可以解決中國所有的問題,我一定選擇以罵人為職業(yè)。但是,激憤在中國于事無補,只有堅韌的改變才是理想中國誕生的良方,哪怕在這種堅韌之中,你會有委屈甚至會有屈辱。
不要急不是不思進取,而是思進取的時候耐得住一時的反復或原地踱步;不要急不是內(nèi)心真的不著急,看看中國的曲折之路,看看我們落后于別人的那些數(shù)字,不急是假的。而不要急正是在這種現(xiàn)實前面,不再夢想著一夜之間什么都馬上改變,對于中國這樣一個國家來說,這份著急的結(jié)果只能是讓這個易變的國家走向眾人理想的反面,這是最可怕的結(jié)局。因此,不要急,就是能耐下性子來,通過漸進式的變革推動著中國一步一步結(jié)實地向前走,只要一直向前,哪怕路上仍有很多艱難險阻,中國的明天依然是我們夢想中的中國。
? ? 方向是比速度更重要的追求。
一代又一代人,不管經(jīng)歷過怎樣的打擊和波折,面對未來的時候,都會投入更多的希望和歌唱。雖然新的世紀中,依然還會有戰(zhàn)爭有欺騙有眼淚有失望,但對于剛剛把富強之夢開始轉(zhuǎn)化為現(xiàn)實的中國人來說,最好在這個新世紀里,我們能歡笑多于眼淚快樂多于痛苦和平遠遠多于戰(zhàn)爭善良永遠多于欺騙和偽善。我想,這不該是一種過分的要求。
什么事走到低谷,再接下來可能就是轉(zhuǎn)機
我相信眾人的祝福是藥。
??那一個暑假很像是在旅途中,離開了一個站臺,而距離下一個站臺還有一小段路途。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感覺讓人心里空空蕩蕩的。
??無論怎樣的危局,人們只要不首先在內(nèi)心投降,局面總會有轉(zhuǎn)機。
??畢竟投入緊張的工作可以忘掉很多東西,而獨自無事的閑居,腦子總是停不下來,思考得多了,自然也是種痛苦。
??不管是怎樣的日子,不管是不是你主動選擇的日子,只要在你生命中留下痕跡,回憶時便總是夾雜著一種溫情。
??在每一個看似美好的夜晚,有太多的人畏懼著長夜,畏懼著自己的無眠。那種恨自己的怒,憐自己的怨,都只能停留在內(nèi)心。長夜無眠除了和孤燈相伴,還能和誰去傾訴?
? ? 人們常說:“牙痛不是病,疼起來要人命。”失眠也是一樣。平日里,把失眠當病的人并不太多,可如果失眠成了習慣,那種折磨猶如軟刀子殺人,內(nèi)心的掙扎和絕望感受比經(jīng)歷一場轟轟烈烈的大病還嚴重。在人群中,這種病多發(fā),尤其在用腦的群落更為普遍,難怪在我采訪過的很多政府官員和知識分子中,討論哪種安眠藥效果更好并不是一個少見的話題。
??夜里,睡眠是從一個小時到兩個小時到四個五個小時慢慢增多,這樣緩慢改變的過程讓我覺得古人的偉大,因為他們早就總結(jié)出“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失眠還是會經(jīng)常襲擊我一下。不過我再也不會恐懼,睡不著的夜晚我會重新點上燈,拿出一本書,讓真正的睡意來找我。心理一步一步在失眠面前放松,失眠竟也一步一步地后退。看來對于我們許多同病相憐之人來說,有一點是共同的:失眠更多的不是生理疾患,而是心理疾患。因此想要走出泥潭,心理上主動或被動的放松是重要的。
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沒有什么比靜心更難的事兒,失眠該屬于現(xiàn)代病,尤其在城市那鋼筋水泥的森林中多發(fā),誘惑、夢想、欲望……每天在人們的眼前變來換去,想讓心靜下來是困難的。心靜不下來,夜晚來臨的時候,躺下又怎能安眠呢?一幕又一幕白日的電影放著,明天的情節(jié)在構(gòu)思之中,睡眠的時間就被一點兒一點兒擠占著。一切還算正常時,人們不覺得怎樣,內(nèi)心的戰(zhàn)爭來了,就突然發(fā)現(xiàn)……要是能靜下來,那才會離幸福近些。因此失眠過后,我首先學會的是,把平日里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些欲望、誘惑在自己頭腦中刪除,給自己的心靈更多靜下來的空間,如果聽任內(nèi)心如自由市場般喧囂和嘈雜,想安眠是夢想。
? ? 心一旦靜下來,接著就該明白:沒有什么比身體的健康和生命的質(zhì)量更重要。人們平日健康的時候為名忙為利忙,太多的人們拿著青春賭明天,于是有順口溜說:年輕的時候拿身體換錢,年老的時候拿錢換身體。當健康成為生命中頭等目標的時候,名與利,這些往日看來最最重要的東西會忽然在你心中貶值。也正因此,多年以后,我采訪冰心老人,病床上的世紀同齡人告慰后來人:“生命是最重要的,有了生命才有一切。”一句看似簡單的話卻一語道破天機,讓我當時感慨萬千。
??也許每一個以嘴為生的人,都應(yīng)該在訓練舌頭的同時,更加注重心靈、大腦和手的訓練,多用心靈感悟,多用大腦思考,多用手寫文章,時間久了,如有一定語言發(fā)聲的基礎(chǔ),那才可以把口才當成一個目標。
? ? 六年多的時光過去了,這期間我一直以嘴為生。對于我這個非播音科班出身的人來說,字正腔圓本就不是我的強項,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只有用另外的東西來彌補這一弱點:一是語言的內(nèi)容,二是語言中思考的含量,除此之外,我想自己一無所有。
??值得慶幸的是,我并不是那種心情不好就不好好干活的人,雖然這個位置最初來時并不情愿,可既來之,則安之,則好好干之是我的原則,而正是這一點,讓我在把一件又一件小事做得還算不錯之后,擁有了改變的機會。如果因為自己的心情不好,活就不好好干,或因為事小而不為,那也許直到今日,我還會在最初的崗位上抱怨自己懷才不遇。從這一點來說,命運的改變與機遇的獲得,是從一件又一件小事開始的。
??首先,四年報紙生涯給了自己四年編輯的生活,對于新聞人來說,編輯位置又是最重要也是必須經(jīng)過的。
? ? 年輕時認為干新聞,記者是最風光的,編輯的寂寞與為人做嫁衣,不是最好的選擇,并且還固執(zhí)地以為:那該是白發(fā)蒼蒼當不了記者的人才該坐的位置。
? ? 然而當過編輯,就知道這是大錯特錯。在新聞的流程中,編輯該是最重要的一環(huán),他能培養(yǎng)一位又一位記者,他能化腐朽為神奇,他能通過巧妙的組合達到最好的傳播效果。更重要的是,他總能從就事論事的思維中跳出來,站在一個更廣闊的角度去思考和認識問題。因此,我慶幸四年的報紙編輯生涯。雖然自己做得并不好,還不能稱得上是一個很好的編輯,可它讓我知道了新聞人該朝著什么方向努力,所以我想,每一個年輕的新聞人,是該經(jīng)歷一段編輯生涯的。從某種角度說,當今中國電視的不夠水準,是因為在大編輯思路方面認識不足和人才的缺乏,所以一個又一個節(jié)目才散兵游勇般被人輕視。
? ? 四年報紙生涯結(jié)束后,對我本人還有一個重大的收獲,那就是開始會寫些文章并比過去更能看出什么是好文章。
? ? 這種改變不知是從哪一天開始的,想必不會有一條清晰的界限吧!就在報紙生涯過后,自己動筆與看人動筆,都好像去了一層霧氣般神清氣爽。我想這一方面來自自己不停地動筆,二來由于和不同作者的磨合,時間長了,熟能生巧,慢慢也就入了道,這是對一生都有益的收獲。
??我肯定不是千里馬,但就在這一位又一位伯樂的督促下,半推半就地上了電視路。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一步一步走上西裝革履之路,雖然別扭,但一句“要對觀眾尊重”就慢慢打消了我的自由設(shè)想。
??也許在過去的歲月里,我們短短的八分鐘人物采訪節(jié)目對人生的濃縮還不夠,但至少是我們一個不停追求的目標。“畫龍畫虎難畫骨”,無論怎樣的采訪,是文字的還是電視的,對人物的經(jīng)典刻畫都是難的,也正因其難,探求人物的性格走進不同的人生都是具有吸引力的。我至今仍感幸運的是,當初接觸電視走進的是人物欄目。如果說做其他欄目我更多的是一種付出,那么做人物節(jié)目我每次都是在獲得。“東方之子”群體于我是一個大課堂,從第一天走進開始,前輩學者、時代精英便一一走進我的生活,注定了我在今后的電視生涯中,對人性和人生的關(guān)注成為每日的功課。
??曾有人問過我,假如那張報紙辦下來,你和電視說再見不會后悔嗎?我想不會的,一來人生沒有假如,二來每條路都會有不同的風景。走上辦報之路自然會依照另一種規(guī)則欣賞著路邊的景致,也會有掙扎,也會有快樂,也許今天的自己會在那樣的一條路上尋找到另一種成就感。
??中國太大了,當我們從高樓林立的北京出發(fā),當我們對世界上哪個國家的政府更迭都了如指掌的時候,在遠方,有的人卻對這個國家的大事也無從知曉。這就是中國,這才是真實的中國。
??也許干什么事情都需要一點兒無心。正因為無心,抱的希望不大,失望也就不大;正因為無心,沒有刻意地鉆營與設(shè)計,我只能本本分分地做自己,少了表演,多了自然,少了模仿,多了本色。最后倒因為這種無心,使自己在沒有什么壓力的情況下一步一步上了電視路。
? ? 但愿以后好多事,自己也能平靜地“無心”去做,最后能否成功其實并不重要,上路時的輕裝才最珍貴。
??清閑對于年輕人來說,本就是最大的懲罰。
??對于流浪北京的人們來說,物質(zhì)上的回報暫時還看不到目標,甚至當時從各自的家鄉(xiāng)離開,打碎那種含金量還可以的鐵飯碗,本就是為精神上的一種慰藉,一種可以自由呼吸的生命狀態(tài)而來,因此“群居”似的集體生活,沒有人會覺得很苦。
??從二十多歲走過三十,人們不能總是停留在一種流浪的狀態(tài)之中,上面有老,有的人下面也開始有小,生活的重負在理想的面前也是必須承擔的,穩(wěn)定便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求敬大姐辦事有一點讓人印象深刻,你把事兒跟她說了,幾天之中,她都沒有跟你談起這件事,你以為敬大姐忘了,幾天以后,她把辦好了事的結(jié)果告訴你,然后和你聊起其他話題,讓你說感謝的機會都沒有。
??很少見到敬大姐掙扎與痛苦的樣子,也很少聽敬大姐沉重地講過去的事,做節(jié)目也好做社會上的很多事也好,敬大姐好像總是很輕松很自然的樣子。敬大姐的內(nèi)心沖突在哪里,對于我是個謎,或許將來只有敬大姐自己才能破解。
??幽默只是小崔的手段,而嚴肅才是他笑容后面的目的。
? ? 請認清崔永元的嘴臉。
也因此,輿論監(jiān)督的真正目的,是在初起時把建立社會良性運轉(zhuǎn)機制當做自己真正的目標,而當機制建立之后,要監(jiān)督的則是這個機制的運轉(zhuǎn)。
? ? 而在今天,當想到機制正在建設(shè)之中,而一些具體問題我們又大多無法幫助解決的時候,面對信任新聞人的百姓,我就有種負疚感。但負疚和憤怒一樣不能解決問題,于是只有咬緊牙關(guān)盯著很美麗的將來爭取快點向前走。
??輸過便會在今后的競爭中擁有更大的平常心,輸過便真的知道,面對競爭,我們不能天真的只抱贏的念頭,也要在心里做好輸?shù)臏蕚洹?/p>
一個習慣于膽怯卻又冒充強大的民族從來不會富強。
加入WTO,這種中國特色將被快速沖擊。WTO表面上看是一個國際組織,但更是一整套經(jīng)濟運作規(guī)則,一旦加入WTO,我們就必須里里外外按照這套規(guī)則辦事,很多局面就將發(fā)生根本性改變。
? ? 正所謂,有時新生必然帶來舊有的死亡。
面對這次直播,你如果表揚我們,我會羞愧難當,甚至無地自容,但是,如果你激烈地批評我們,我也會有深深的委屈感。
什么事情都無法再有一次,但還有種固執(zhí)的念頭,如果昔日重來,我們會報道得更精彩。
回到北京,大家驚訝地面對著太多來自各級領(lǐng)導的表揚聲,但我想這都屬于一種對未來的鼓勵和善良的寬容。在這樣的贊揚背景下,剛到北京我們就開了內(nèi)部總結(jié)會,激烈的批評聲在我們內(nèi)部占了上風,甚至強到讓很多人覺得是不是自毀長城了。然而這種來自自身的強大批評是重要的,否則在別人因?qū)捜荻a(chǎn)生的贊揚之下,我們慢慢聽信了這些贊揚,認為自己的報道還真的不錯,那才真正可怕。
? ? 反思其實還有很多,但過去的畢竟都已過去,一種起步的興奮和無法挽回的遺憾經(jīng)常會在那一段日子過后,重重地襲擊一下內(nèi)心。我知道,很長的時間里我們都將面臨這種興奮與遺憾,但無論帶著怎樣的情緒,那段日子都無法淡忘。記憶中,畫面已定格。
如果一味緊張下去,可能還沒報道呢,自己就已經(jīng)把心臟病嚇出來了。于是精心地準備和同伴之間的扶持就成了一種安慰劑。
現(xiàn)場直播考驗的決不僅是一個人的業(yè)務(wù)能力,而是心理素質(zhì)。
回頭看當年,報道中很多遺憾已經(jīng)無法更改,只能任人笑罵。過程中一些不是我們能左右的禁忌也沒有必要說給大家聽,因為電視報道效果就是要在屏幕上見,不管你屏幕背后有多少難言之隱。但如果你在屏幕上露出諸多的破綻,解釋得再多也不過是推卸責任。對報道的遺憾歸根到底在我們自己的缺乏經(jīng)驗,怨天怨地怨環(huán)境不如抱怨自己,而抱怨自己也不如咬緊牙關(guān),在心中對自己說:“是的,下一次我會對得起你,觀眾朋友!”
? ? 香港回歸報道是我們大型直播報道的里程碑,很長的歲月中,我都將帶著略有遺憾的感激,深情地回望那一段日子,沒有那些跌打滾爬的時光,就沒有更好的未來。
我想,我們應(yīng)當感謝時代,正是因為生逢盛世,我們才在兩年多的時間里相繼見證香港和澳門的回歸,這曾是幾代人的夢想,卻在我們的眼中變成了現(xiàn)實。這兩次直播中無數(shù)的畫面將成為我們一生中美好的回憶。
平和與放松成為這四十八小時直播最大的特點。無論主持人還是前方記者,大家都算從容,大家都輕松地做著并不輕松的事,這種狀態(tài)調(diào)整得很好。否則,越緊張越出錯,越怕出錯越出錯。而這一次,我在直播中,甚至會出現(xiàn)“看樣記者凍得夠戧”這樣的語言,可見放松的程度。
說了半天好話,并不是“王婆賣瓜自賣自夸”,實在是因為這些進步將為后來的直播提供更大的信心保障,直播的大門在一次又一次直播中慢慢打開,門是越開越大,關(guān)上是不可能的,只希望下一次能開得更大,更透氣更開放。
但新聞領(lǐng)域內(nèi)的競爭畢竟日益白熱化,誰都知道,飛機不飛是安全的,可為了這種凝固的安全,飛機就真的不飛了嗎?顯然不能!
夢做得遠了些,還得把思緒收回。
在直播進行的前一天晚上,李鵬、丁關(guān)根、羅干等同志來到露天演播室,出乎意料地囑咐我們:“明天直播時,一定要雅俗共賞,不能只讓專家懂,老百姓聽不懂,反而是要觀眾一定要聽得懂。”
? ? 當時我和老方以及嘉賓主持陶景良都在,后來我們和嘉賓主持陶景良開玩笑說:“我們想專業(yè)都專業(yè)不起來,你這專業(yè)人士可得雅俗共賞一些。”
? ? 果然第二天陶景良發(fā)揮得極好,真的做到了雅俗共賞。其實不光這一次直播,做任何電視節(jié)目,自我欣賞、曲高和寡都是沒有市場的。
在這風云變幻的世界里,落后就要挨打,雖是老話卻依然可當真理。
這之后,我便把手機關(guān)了,在國慶的那一個下午和焰火點綴的晚上,我只想放松地在人群中游蕩。
毫無疑問,新千年的第一天,和往日一樣,有人歡歌,有人不如意,所謂輝煌慶典不過只是一瞬,過去了,生活又恢復原貌,繼續(xù)像水一樣向前流動。
一個民族如果僅僅能共度患難,而不善于在災(zāi)難過后汲取教訓,那還稱不上是一個偉大的民族。
一邊是安靜的市民生活,一邊是寫著危險的抗洪大堤,這兩個反差極大的場景竟出現(xiàn)在同一幅畫面中。我忽然在這幅畫面中感受到一種人的尊嚴,不管危險怎樣在眼前,但生活仍在繼續(xù)。如果在災(zāi)難面前,失去生活的尊嚴,那么災(zāi)難將會把我們擊敗,而只要保有尊嚴,沒有哪種災(zāi)難會持續(xù)太久的。
? ? 這一幕讓我從幾天來的擔憂心境中平靜下來,我開始知道:一切都不會有問題!
8.《眠》村上春樹
我是企待睡去的肉體,也是行將醒來的意識。
假如一個年屆三十的女人對自己的肉體感到滿意,還希望繼續(xù)滿意下去,她就必須付出相應(yīng)的努力。
美的東西就是美,僅此而已。分不清海頓和莫扎特的不同也沒關(guān)系。
沒有專注力的人生,就仿佛大睜著雙眼卻什么也看不見。
把村上春樹的《眠》和白巖松的《痛并快樂著》放一起評論沒有其他意思,就是白寫到過失眠,讓我想起村的失眠。
白,字里行間讀起來讓人唏噓,說得對,說得好,他是一個對中國有著全局觀的人,對自己有理性的認識。我是和爺爺一起讀他的書的,他能說出我們想說又說不出來的話。
村的失眠讓我嫉妒的發(fā)瘋,也想要那么多無眠且清醒的時間!
9.《讀心師》向林
“我”是人類獨有的詞語,它代表著主體意識的覺醒。“我”是一切哲學問題的起點。“我”是我們?nèi)魏纹胀ㄈ硕疾荒苋プ屑毸伎嫉膯栴},它極有可能造成精神的迷茫甚至是分裂。
弗洛伊德說,夢是愿望的達成。
夢是人類獨有的現(xiàn)象,是智力發(fā)展到獨立思維的結(jié)果,它的內(nèi)容豐富而神秘,即使你做夢者都不能明白其中的真實含義。
人類的動物本能之一就是逃避危險,在極度的危險面前出現(xiàn)昏迷以及失去片段記憶就是具體的表現(xiàn)形式。
在一位心理學家的眼里,所有人的言行都只不過是其內(nèi)心的映射罷了,他們其實很可笑,也很可憐。
在心理醫(yī)生的眼里,無論是人性中的善還是惡,它們在我們每一個人的潛意識中都是存在著的,能否表現(xiàn)為行為往往是在一念之間,說到底就是每個人的選擇——如果選擇了善,積極的人生就是對他的回報;如果選擇了惡,也自然會有面對法律和道德準則制裁的風險。而作為心理學家,他們研究的重心應(yīng)該是心理問題產(chǎn)生的根源,需要回避的恰恰是對善與惡的評判。
當排除了其他一切可能之后,剩下的也就是真相了。
無論你遇到多大的困難都不能退縮。人的內(nèi)心是懦弱也是懶惰對,特別是走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往往會吸管于給自己尋找不作為的理由,以此去麻痹自己。
任何事情的發(fā)生都是心理邏輯和心理動因在起作用。
失去的東西才最珍貴。
心理學家在思考問題的時候,總是會首先想到人的本能,然后再去分析心理邏輯。
聊齋志異,里面有句話無心為惡,雖惡不罰。
我們每個人的內(nèi)心都充滿著欲望,所以我們才不是那么完美。
心正、內(nèi)心充滿著陽光才能堂堂正正做事,才不屑于使用陰謀。
無論是現(xiàn)在還是將來,隨著科學技術(shù)的快速發(fā)展,也許人類將要面臨的類似問題會越來越多,但對人類本身而言,始終應(yīng)該將尊重生命放在第一位。此時,沈躍忽然想起自己第一次上人類解剖課的那一刻:他和身邊的每一個同學都心懷敬意、真摯地向面前的每一具尸體鞠躬。
苦難之人講述自己的苦難往往平淡,因為他們內(nèi)心早已認可并接受了那樣的悲劇。
只記得這本書當時讀起來很著迷。我們每個人的心都充滿著欲望,所以才不那么完美。心理學是多么神奇又平凡的學問。
10.《斷舍離》山下英子
2020/05/28 周四 下午 06:23
1.世界上最讓人感動的,是遙遠的相似性。—霍金
2.我們每個人都在有限空間、物件與人脈關(guān)系中生活,在什么樣的空間消耗,用什么風格的東西,和什么樣的人交往,這些構(gòu)成了真實的自己。你的圈子越廣,就越容易生活在別人的生活中;你需要的東西越多,就越容易迷失在物品之中。經(jīng)常有人盲目攀比效仿他人的生活,或者在購物季沖動地買買買,其實這都是對自己真正的需求認知不夠,心中混亂的執(zhí)念往往也會映照在生活環(huán)境中。—志邦家居
這本書讓人心思澄明。斷舍離,是為了更好的活著。不斷舍離,是大部分世間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