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向往過隱士的生活嗎?
我向往過。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用在意世俗的眼光,甚至可以隨心所欲,不用打扮化妝,有一個自己的小屋,不用太過奢華,能夠遮風避雨,有一扇透氣的開窗,或許是用那種古老的木棍撐開,亦或者根本就沒有窗戶直接跟室外接觸。
隨意放歌,乘著木筏,在山水之間環繞,聽著鳥鳴和樹葉被風吹過后沙沙作響。看著夕陽西下,沿著來時路,慢慢回去,或許在回到屋子前天就已經黑下來,泛著漫天的星光,和月亮為我指路。
天地雖然寥闊,斯人亦會寂寞,這里沒酒,也沒有朋友。
對古詩詞好像也做不到從前百般的記住字詞,在意更多的反而是每一句詩給我的畫面感。現在的自己,似乎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記住,就如今天所背的詩一樣。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終宵勞夢想。
(1)
像是夕陽西下,“忽”卻是有趣。就跟大多數人一樣,我也終日坐在辦公室工作,從早到晚燈火通明,只有看手機或者手表,才知道下班時間到了,從明亮的辦公室離開,走到外面,才發現原來太陽已落山,那種忽然一天就過完的感覺卻是很明顯。
反而對于月亮升起,外面卻是會覺得是一個比較緩慢的過程,雖然見到它的時間就那么短,會看到隱隱綽綽的月亮,天空逐漸變黑,黑到濃郁之后,也逐漸發現月光明,大概是月亮升起時在慢慢的,潛移默化的,或者說在我們有所直接接觸的情況下,能感受都這個漸變的過程吧。有時候,即使到早上,也能看到太陽升起后,還有月亮的影子,雖然不如太陽強烈,但那隱約將要消散的輪廓卻還在。
(2)
北方難見,在家鄉卻常見荷花池,公園也多有竹子,還有桂花,玉蘭,迎春,臘梅,梔子……也許早已感受不到古時隱士那種親近自然的淳樸,但像是香味濃郁的規劃、臘梅開花之后,花香也確實乘風而至;不過現在大多的荷花并非香荷,曾經摘過放在鼻下嗅著,大約是淡淡的香味,不似桂花甜膩,也不若臘梅的凜冽,倒是一種怡然自得,若有若無的味道。露水滴落,也實在聽不到聲響,不過有雨至,滴滴答答的落在葉兒上,那聲音倒也綿軟,不似噼里啪啦敲打在床上,似乎砸的生疼,倒是像坐了一道蹦床,減了些力道,有的順著葉子慢慢流落,有的可能蹦跳著到更低的樹葉上,然后再到土里……
(3)
后面兩句也多是在感嘆沒有伯樂賞識,自己的才華沒得到重用,懷念故人朋友的愁緒。
曾經在學校里經常記得做古詩賞析題,常常會用到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這些詞匯,現在倒是不用答題,更多的反而是喜歡那些寫景物的詞句。
古詩中的畫面感,常常用寥寥可數的字數,讓我們發揮無窮的想象。
堅持詩詞打卡,未完待續~!
(作者:星雨小妖童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