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與質量
經典的作品確實是需要耗費大量時間。所以在投放前我們一定要對自己的作品負責,確認完成的是一個完整的/友好的作品,但不一定力求完美。我認為持續輸出,是很有必要的。因為現在的市場變化的太快,我們需要在一定的基礎上快速地對市場作出反應,然后投入市場,然后再根據市場的反應,迅速的做出反饋以適應市場變化。如果一味的憋大招,錯失了投放市場的良機,會使我們的作品大打折扣。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只有積累了一定的數量,摸清楚了套路了,才能積累升華發生質變。正所謂讀書不多難談體系,今天群友分享了那么多的書單,夠看一年了。
成功意味著冒險
成功的人士都有一個特性就是能為他人之不能為。第一個吃螃蟹、吃西紅柿的人都是很勇敢、有嘗試的精神的人。這也意味著他們要面臨的風險比一般人大。但是聰明的人會將風險控制在自己可以把控的范圍內,即便是失敗造成損失了也不至于將他們摧毀。
在股市有兩個詞:利潤前行,及時止損。他們給自己定了一個底線,市場反應一旦觸及底線,他們就要及時中止交易以控制風險。我認為做任何事都是有風險的,成功者數倍也。但是成功與冒險并無對等關系。
經驗、直覺靠不靠譜
作者認為這是一個辯證的想法。在可預測的環境下經驗、直覺才能夠發揮它的正確作用;當處于一個快速變化的環境時,經驗只會把我們帶到溝里。我覺得這樣的辯證思維非常的好。因為我們現在處于信息社會,有太多的思想能夠快速地投放市場,新事物取代舊事物的變化更替特別多,如果我們在這么快速發展的環境下,一味地依賴過去的經驗,就會變成固步自封的人。所以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以學習成長應萬變。順應市場,快速學習,擁抱變化,跟上趨勢。
今日話題
我推薦的書是古典的《拆思維的墻-原來我可以這樣活》。作者以別樣的角度、思路帶領我們去認識我們現有思維邏輯以及我們內心深處的自己,然后帶領我們跳出框架,引導我們重塑一個全新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