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事情比較多,而且比較雜亂,難免產生一些焦慮。
但又反思一下,焦慮是啥?要如何面對焦慮?
以下只是個人觀點,不一定對,隨便看看。
一、
?
簡單來說,焦慮的反面不是不焦慮,而是具體。
?
焦慮就是對未知的恐懼,因為對未來的不確定所以充滿迷茫。不知道未來可能變成啥樣,不知道接下來自己要做什么。
?
如果知道了一定會成功,我們不會焦慮,如果確定失敗,也不會。只有可能會有多重結果的時候才會焦慮。
?
這種情緒會讓人做一些無意義的事情,比如擔驚受怕,一直想要獲取信息。這是大腦嘗試讓我們覺得這件事可控可干預。
?
但是這種行為本身又是耗能的,大腦又在抗拒耗能,正是這種沖突讓人難受。
?
那要怎么做呢?
?
要具體。
?
具體就是清晰,清晰就是明確問題,找到掌控感。
?
如果你焦慮,就盡可能找到具體的問題,具體的做法。越具體越細節,越能緩解焦慮。
?
通過把未知轉變為已知,把未知的問題轉變為已知的問題,然后再來解決。
?
直面恐懼,才能解決它。
?
二、
?
而不焦慮其實只是一種逃避。
?
雖然可能你不承認,但是這種逃避是自己已知的。
?
因為自己知道自己在逃避,可能還會帶來更多的問題,比如對自我的質疑,我是不是個愛逃避的人?我是不是一事無成?
?
而且逃避只能緩解問題,但解決不了問題,所以還會繼續焦慮。
?
對于現在來說,人與人、人與世界的鏈接越來越多,增加確定感已經不能增加安全感。不確定的事情越來越多,我們只能改變自己的大腦適應環境,從發展中獲得安全感。
?
這也是人為什么要成長的一個原因。
?
要成長成啥樣?
?
?
換個角度講焦慮也來源于自己不相信自己的系統可以處理完事項,也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
?
系統可以解決未知,系統是確定性把握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