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人群中,就不能不想得到眾人的認可,尤其是身邊人自己看重的人的認可。這原本沒什么不好,可若過分看重或者說太過在乎被人認可,我們就會活的很累很辛苦以至于失去自我。尤其是我們看重的人并不認可我們,他們不僅指責甚至給出與我們希望大相徑庭的評價時,我們就會手足無措,懊惱痛苦。直到完全放棄主見去迎合完全活在別人的評價系統里,原以為一味的迎合會改變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誰知得到的評價卻更加不堪!就如“東施效顰”,不但沒人說她美反而成了千古笑柄。
那么倒底要不要在乎別人的評價呢,是讓別人的評價左右我們還是堅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乍一看這個問題似乎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事實上并不如此。一個人通常只能得到那些愿意認可他的人的認可,那些不認可他的人,你的努力當然可能會讓人改變對你的看法,但也可能改變不了。還有些人絕不會因為你的努力就輕易改變他們的成見。所以改應該知道,一個人不可能讓人人都滿意,畢竟我們不是人民幣。活著,本不是為了讓人家認可的,或者說不單單是為了某人或某些人認可,我們有自己的使命,我們得有自己的活法。
能活出精彩活出光芒當然是最好的,但平凡本真普普通通又有什么不好呢,只要你認真的用心的活了,就可以說不枉此生。如果必須活的驚天動地活的了不起有大作為才算,那么大多數人是不是都要活在自責懊惱里呢?世界不就是由蕓蕓眾生組成的嗎?有人說上帝一定偏愛平凡人,不然為什么造了這么多?
每當為自己的平凡無為苦惱失落時,我都會想到愛因斯坦的小板凳。那篇小學課本上的課文,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記得?手工課后,大家把各自的作品交上去,愛因斯坦交上的是一只小板凳,沒想到老師竟當眾嘲笑說,世界上再也不會有比這更糟糕的小板凳了。愛因斯坦平靜的站起來說,有的,并從抽屜里取出兩個,說這個是我第一次做的,這個是我第二次做的,交上去的是我第三次做的,雖然也不好看,但比這兩個要好的多了!
真讓人得安慰。平凡人無論怎樣掙扎都無法超越身邊的優秀者,別人輕易達到的成就我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做不到。但千萬不要懊惱。真的,可能我們就是愛因斯坦的第三個小板凳,盡管不好,那也是我們努力之后的結果。認真了,用心了,我們就可以坦然的面對自己,甚至對自己豎起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