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周四的上午,學校全體師生去青浦春游,我有兩種選擇一是跟著他們同去,這個時候的春天應該有別樣的味道,況且又是最后一次跟著學校的這些人出游了。二則不跟去,在家里睡個懶覺,陪陪兒子,下午去離家很近的學校開個會,晚上給孩子們過個生日。周三,在辦公室聽到了學校領導關于這次春游的孩子采草莓,老師在外面看他們采草莓的安排,毅然決定選擇二。那一刻感覺到很輕松,這樣我就可以任性的睡個好覺了。
6:30生物鐘將我喚醒,7點鐘站在洗漱臺前的時候,奶奶說:你昨晚不是說要好好睡個懶覺,不要叫你嗎?怎么這么早又開始洗漱了。我說:昨晚睡得挺好的,醒了就起來了,今天還有好些事情要做呢。
冒雨8:20到學校的時候,幾輛大巴已經緩緩在駛出校園了,車上的老師有的拼命向我招手讓我上車,有的寫著一臉“下午開會上午來學校干嘛”的疑問。他們當然不知道當我們(七年級組三個語文老師鐘的兩個)去向校長提請春游不能同去的理由時,她扯淡的要求上午也要來學校辦公。聽到她的要求的那一刻,我心理一面大笑她的愚蠢,一面告訴自己,來不來在我,不在你。這么多年在二中我向來在自己的規矩和條例里做事。學校要求上下班打卡,我心情好就打,心情不好或者去外校聽課來晚了要早走就不打,每年的紀律考勤獎勵是2000元,我都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要掙這個錢,當然也不會像某些同事那樣,為著要掙這個錢讓其他人幫忙打卡。
最終,我還是來學校了,由著自己的自然醒,由著自己的關于接下來幾天的工作和生活安排的節奏,當然,如果沒有領導的要求我來學校做事會更顯得理直氣壯和清雅脫俗一些,我也可能更早一些來學校。另一個語文老師已經坐在辦公室中央開始打起了游戲,看我進門非常吃驚說:按照你的個性,不會來才是啊……
我坐在桌前快速計劃了下今天的安排,訂蛋糕、讀寫文、跑步(雨停的話,如果不停我會更開心)、開會、接女兒接兒子奶奶接韓炯、集齊全家到外面過生日(4:30到6:30)、回家陪女兒彈琴和做作業。我跟韓炯商量好聚餐事宜,尤其敲定好開始和結束的時間,保證女兒有時間回家做功課又能按時上床睡覺。
把打印出來的伯凡這期文字看一遍,周二跑步的時候已經把6檔語音聽了一遍,5公里,45分鐘,一些觀點和概念。聽的時候我決定寫關于拖延癥的話題,感覺這個世界性的難題我在近半年已經攻克了。我貌似已經清楚了我要啥,我需要做啥,然后馬上做。尤其最近,每當我要開始寫作的時候,當我想起身倒杯茶上個廁所的時候,我都會想到小燕姐那句話“我把孩子做作業前拖拉的事情都不知羞恥的做了一遍”,于是我把自己按在椅子上,拖出鍵盤開始敲,我也沒有想以前那樣把在伯凡上圈化過的概念和觀點再理一遍,把在稿子旁邊自己的觸動性批注湊一湊,再由此畫個思維導圖拓展一下。腦海里就幾個字:DO,現在!
在除了寫作以外的其他事情上,我貌似也能非常雷厲風行的馬上直奔主題,DO,現在!周一,去蔡老師學校聽課——她是一個我目前能接觸到的語文方面的優秀老師,我死皮賴臉的去她學校聽了一堂課后,死皮賴臉的請求每周一第一節都能去聽課學習。聽好課,探討好課驅車回學校。一邊聽著車里的劉蘇里講梭羅一邊做著到校后備課上課跑步的計劃。當我沖進辦公室,聽到從各個角落傳出來的聯機游戲的聲音,毅然把本來安排在下午的跑步日程提到前面來。5公里跑好,5集關于梭羅的內容聽好拉伸沖涼后就到了午飯時間。
午飯后,看看姐妹們群里的交流,克制住發言和@誰的欲望,擔心你來我往說著說著就強打精神了,到了下午混混沉沉。我把大毯子往全身一蓋,往頭上一拉,開始在《瑜伽放松術》的34分鐘的旋律里等周公。這個習慣養成對我來說很艱難,除了前面說到的群里的吸引力還有飯后的辦公室的嬉笑吵鬧,以及我本身覺得午睡浪費時間的心理,和害怕躺在那里睡不著的34分鐘會是種折磨。但是我必須在規定的時間規定的地點作規定的事,因為下午和晚上還有大量的事要做,況且,要是睡著了呢?當我放下午睡浪費時間的想法,讓自己不管怎樣都要受那般“折磨”的時候,每天中午周公有幾分鐘或者十分鐘左右會來找我。當我摸到嘴角的口水,同時感受自己如一團線的纏繞的頭頂輕松開竅的時候,有一種酣睡后的早上新生的喜悅。
批好作業,備課、上課。在三點時空下來把早上聽課筆記整理好,順便以此為內容把當天的日更文章寫了。到群里做了關于共學的調研,等待回復的時候把前一周的姐妹們的文章深入拜讀和點評了一部分。
4:30驅車回家,把鬧鐘訂到6:00,這天要提前一點時間去接女兒——劉蘇里推薦的克萊默做注的《瓦爾登湖》版本圖書館還幸運的留著一本,接女兒前去請回來。在地板上,跟兒子摸爬滾打到鬧鐘響。借好書,和女兒走路到家、吃飯、陪鋼琴,陪作業。順便群里閑聊下共學整頓的事情。9點準時跟女兒去洗漱,9:30準時上床。跟韓炯小聊了會兒天,我跟他叮囑睡前聊天說些輕松的話題,不要把一些需要深入思考或者意見不一的事情扯出來談,否則影響心情直接影響睡眠。關燈前看了下手機,@傳美,沒有得到應答。其他人對調研都做了認真的回復,。猜想她可能在忙,尋思下給她最后期限是什么時候,如果不參與共修又以怎樣的方式來把她請出去,對于群里的幾個共修的小問題怎么修補能更好的促進到包括我在內的大家呢?大家的調研內容不能發了就算了應該整合起來,讓每個人都對別人的收獲和學習方式和態度有全面的看見才好呢。伴隨著雜七雜八的思考入睡……
周二,周三,如周一,上課、跑步、寫日更文章加陪娃。只是每天三四節課,加上周三去新學校聽課,每天要做的事更多了。連續跑了幾天五公里,有點傷元氣,全身上下能疼的地方都在疼。周六上午黨員要外出參觀,下午跟一朋友去參加“藝術上海”展覽;周日女兒的鋼琴課,網球形態測試和下午的每月一次的讀書會。
按部就班于每天的不得不做,和自我提升,看起來每一步都在“雙規”中深度用心的操作和進行著,好像,這樣的節奏和做事風格跟拖延癥沒有關系,真的是這樣嗎?
什么是拖延癥?
來看看拖延癥的測試,如果符合越多,拖延癥越嚴重——
1.每天都是做無關緊要的事,越是重要和越是麻煩的事反而放到后面;
2.每次做事都是往后推遲,從8點鐘退到9點鐘,再推到12點鐘,而且還為自己的推遲找到借口,會覺得自己反正會做完,時間還很多
3.樂于尋找好“美好”的時段來做事,如果感覺心情不好了,即使是很重要的事,也會不做,而是找些娛樂性東西麻痹自己
4.雖然事沒有做,或者推遲做,但自己事后會覺得羞愧,心里會責備自己,為什么不早點做完,非要等到最后才急急忙忙去做
5.另一方面會沒有自信。越來越懷疑自己的能力,一些本來可以做好的事,到時候又是因為要麻煩而沒去做。
6. 總是到了最后,才發現原來自己其實可以把時間用在更好的地方
捫心自問,上面幾條中符合的極其少,至少在過去的一個月里,在產假結束開始工作的這一段時間里。只是我想問我自己每天的這種緊湊的安排真的是我的人生所需要的嗎?真的對實現人生的意義有積極的影響嗎?我這會不會是一種勤奮的惰怠?如果方向不對,越是積極越是走向反面不是嗎?態度好像可以給100分,方向看起來好像也是對的,那么方法呢?最近睡得不是太好,有超負荷運轉的感覺。腦袋里一團毛線的感覺差極了。人不能腦清目明的清醒著怎么又去做影響人生和未來的事情?
我想,對于我來說,關注每天生活的功課有沒有完成,用心理打卡的方式來促進一切事情完美完成的方式可能僅僅是戰術上的關照,而非戰略上的布局。如果是,我應該是優哉游哉的篤定的享受著,而不是每天這么負重苦逼的堅持著。
為什么需要堅持呢?是我不夠堅定嗎?有的,周三去了新學校看到他們忙碌的身體我有些害怕,休閑慢節奏小溪般工作十幾年,一腳踏進湍急的河流里會是啥感覺?每每想到9月份開始的新生活,我是既憧憬又擔心。焦慮于自己工作家庭不能雙兼顧,擔心于在忙碌中會更加狂躁。為什么僅僅是做了些很多人都在做的平常事卻大動干戈的一副模樣,弄得每天很累呢?還有基礎太差,為以前的東一榔頭西一錘買單而已。除此,還有求完美心事過重的原因,最近偶爾會想到剛剛離開的三姨的事情,會重新叩問生命的意義。我們為什么而活?看辦公室的人周圍的人簡簡單單甚至粗糙粗暴一些不也有人間煙火的美麗嗎?茍且著畢竟還活著。活著卻茍且著,好像又枉活一場。
這是一場情緒低谷期的囈語,也是自我元認知的一種嘗試,想把這坨亂毛線理出個頭緒來。好吧,可以結束了,我需要把寫文章前和過程中想做的事情一并去做了:去趟廁所,順便洗掉吃飯的勺子,回來后在門邊把自己的杯子里的水蓄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