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6年到現在,國際舞臺的情節更新比電視劇還要迅猛。最近一段時間,美劇的劇情走向貌似是逐漸平穩,但是韓劇卻一波三折越鬧越兇。
短短幾周,正常人吃吃喝喝追追劇,連減肥都來不及的幾周之內,樸槿惠已經從被彈劾的前總統,一路不帶剎車地跌成了503號女囚。
前總統登高跌重的同時,韓國沉沒1073天的客船和沉默1073天的真相卻逐漸露出水面。
世越號。
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還以為是央視主持人再一次的口誤——在樸槿惠彈劾案報道過程中,一直提到的那艘客船分明是“歲月號”啊,平舌音翹舌音都不分了么?
后來才發現,所有的文字報道都改成了“世越號”。
這就讓人好奇了。似乎大有深意的樣子。
在維基百科英文頁面搜索,發現詞條簡介是這樣的:
The meaning has been widely, but incorrectly, reported as 'time and tide.'
(很多媒體將Sewol 報道為歲月號,但那其實是不對的啊)
據說,世越號的名字是前SEMO集團總裁俞炳彥親自起的,意為“超越塵世”,英文音譯為Sewol。
俞炳彥正是這艘沉沒客船的實際船主,據相關宗 教人士解讀,這個名字與俞炳彥所信奉的救援派教 義相符,具有濃厚的宗 教色彩。
原來韓語字面上有“超越世界”的含義,所以正解確實是“世越號”沒錯。
那么現在的問題是:“歲月號”這個名字又從何而來呢?
因為韓文和日文和中文一樣,存在同音異義詞的現象。
例如,中文里“意義”“異議”“意譯”寫成拼音都是“yiyi”。
例如,日文里寫成羅馬音的Kitarō,可能對應的人名包括:
朔郎,己太郎,己多郎,幾太郎,幾多郎,希太郎,希多郎,來太郎, 基太郎,基多郎,記太郎,紀太郎,紀多郎,鬼太郎,喜太郎,喜多郎,貴太郎,貴多郎,規太郎,規多郎,綺太郎,熙太郎,麒太郎
……
同理,沉沒客船的韓文“???”按讀音寫成“Sewol”之后,就可以同時對應“Beyond the world”和“Time and tide”兩個不同的含義。
沉船事故屬于突發事件,媒體報道追求時效性,并不會根據客船主人的背景琢磨中文譯名的內涵,只是根據英文“Sewol”所對應的最為常見的韓文,將客船的中文譯名定為“歲月號”。
現在,隨著調查逐步深入,越來越多的真相浮出水面,這艘船真正的名字也大白于天下。
不管這艘船叫什么名字,在事故中消逝的三百多條生命并不是冷冰冰的數字,那是三百多個寄托著希望的名字,三百多個鮮活的面孔。
愿逝者安息。
愿世間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