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都看了《影》了,從未上映就已經想去看的電影,但是最近想看的電影有點多,所以看得時候有點遲。我想看的原因很簡單,就是被張藝謀的藝術氣息吸引了,在眾多的電影里,難得有一部水墨質感電影,而且電影講的是“替身”“影子”,我也很感興趣,喜歡可以很簡單。
《影》好看是好看,但是我不太喜歡下雨,所以整場戲下來,看得有點陰郁,老是下雨,老是濕噠噠的,本來南方就多雨水,總感覺室外也在下雨似得。有人說《影》的劇情有三國時期的映射,一共分了三個幫派,為首的有主公、都督、楊蒼。主線就是子虞要收復鏡州,派影子做誘餌,田戰為主攻,子虞想收復鏡州之后就稱王。第二條線索是,主公想借助子虞收復鏡州之戰把真子虞鏟除,派了田戰做臥底,想利用和控制影子,讓他成為俯首帖耳的假子虞。第三條線索是楊蒼排了線人在沛國主公身邊,借此窺探沛國一舉一動。第四條線索就是,鏡州不甘永遠只做影子,留下蛛絲馬跡讓主公識破自己的身份,擺脫影子。第五條線索是小艾對子虞和鏡州的感情變化,選擇成全子虞還是幫助鏡州,到最后結尾那幕的驚恐眼神,片頭即結尾,暗示小艾舉足輕重的地位,最后小艾要面對的兩難選擇究竟是什么呢?
主線就不多說了, 大家都能看得懂。第二條線索也挺明顯的,主公一直忌諱子虞功高蓋主,一直想借機鏟除子虞,無奈等不到機會。其實主公一直存在疑惑,疑惑子虞的身體狀況,明明一年前中了楊蒼的刀傷,已經九死一生,而且我相信他賞賜的藥膏也不是什么好東西,所以他肯定會起疑,多翻試探。影片一開始就要求宣戰歸來的子虞和夫人合奏一曲,目的就是為了想驗證眼前這個子虞是真的還是假的,然后是當眾驗傷,斷言子虞的傷是新傷(這里就突顯了影子起異心了,沒有按時在兩個時辰內涂夫人給的解藥,導致傷口被識破,好讓自己的身份浮出水面做準備。還有后來他對田戰說的那句“我以前是你都督,以后也是你的都督”,表明了自己的打算,只要田戰認他為都督,那他就真都督,子虞可以除掉)。罷免子虞,然后還假意和田戰鬧翻,罷免了田戰(我一開始都不覺得田戰是站隊主公的,直到田戰把青萍尸體送回沛國的那段,他和主公的對話,田戰所表露出來的都是臣子對君主的態度),好讓子虞把田戰納入自己團隊里,讓田戰接近子虞,查探真子虞下落和洞悉子虞攻打鏡州的計劃(這就能解析,為何主公知道子虞的藏身之處,派殺手殺掉子虞)。而主公的這一步棋下得太逼真了,騙過了子虞,也騙過了楊蒼,以為沛良真的失去了子虞和田戰兩大能戰,于是在留守鏡州時只留八百士兵,暗中給子虞攻打鏡州制造了更高勝算的機會。
境州兩次遇到自己究竟是誰,一次是在夫人面前,夫人說他是一個等著回家的人;第二次是在子虞面前,他回答說是境州,表明只為收復鏡州而存在。在夫人眼里,境州是可憐的人,要被心疼的人,對他因憐生愛。境州的反抗其實早有鋪墊,他對夫人的愛成為了他活下去的理由。在臨戰的前一夜,可能是女人天性的母愛,夫人心疼這個從小就被當作影子,失去自我的人,她改變不了什么,不忍心看著他去送死但卻無能無力,心里愧疚也心痛,能給他的就只有他渴望那一點愛了,而正因為如此,鏡州對夫人的愛更深切了。在最后回到家,家母被殺,自己被追殺,自由最后的一絲寄望都破滅了,主公問他還想不想回去,他心里僅剩的就只有復仇和對夫人的愛了。從這一刻開始,也許他心里就已經有所變化,要的不僅僅是自由,而是要王權,從卑微的影子到至高無上的王。于是,各懷鬼胎的境州之戰,實際是政權爭奪的較量。
夫人在得知自己和境州被子虞監視之后,她邀請子虞彈奏一曲,我覺得是因為夫人她發現原來自己的夫君有隱瞞她的事情,她無法直白得到答案,只能通過琴瑟,來找到答案,因為琴瑟合奏要心意相通,她通過他們的合奏,明白了原來子虞一心想置鏡州于死地,而不是放他走。
每個人都以為自己下了一盤比勝的棋,誰是棋手誰是棋子。
主公對青萍說,要她嫁給楊平是權宜之計,這步棋是假的,但是青萍大怒質問“那什么才是真的?”,而最后親手殺死楊平的居然不是別人,而是青萍,而沛良也因此失去了唯一的親人,很諷刺吧。他以為真子虞已經死掉了,殊不知,被子虞在背后捅了一刀。子虞以為殺死境州之后,天下就是他的了,沒有真身何來影子,卻沒想到最后死在了自己影子手上,鏡州把面具蓋上的那刻,子虞才發現,原來這一切早已失去控制,是自己親手把一切拱手讓給了一個容貌和自己一樣的人。小艾目睹了整場謬劇的發生,她原本離真相最遠的人,卻成為了最后的見證者,那個昨天夜里還蜷縮在自己懷里的男人,那個她曾經以愛安撫過的男人,如今他殺了自己的夫君,也殺了自己的國君,仿佛自己也犯下了大錯。
最后一幕是小艾發瘋似地跑向大門,透過門上的洞隙看到了讓她驚恐萬分的畫面,我想她驚恐的不是眼前的這一幕,而是對自己要做個怎樣的選擇而感動恐懼。畢竟只有一個人相信真相的時候,那那個人就會被當成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