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曾說“我們憂慮的事情90%都不會發生”,可見焦慮不過是一種假想的恐懼,而非事實本身。但人們總免不了會產生焦慮情緒,如何化解?且看《如何才能不焦慮》這本書的有關內容::焦慮是什么,焦慮的來源和對抗焦慮的戰術。
①『焦慮是什么』
組成焦慮情緒的關鍵,有以下兩個方面:
001 威脅
焦慮始于對威脅的感知,比如不確定的將來和可能存在的危險。
002 關切
關切指的是對人或事的在意。沒有關切,就不會焦慮。正如希臘哲學家愛比克泰德所說“真正妨礙人們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對事情的看法。”
②『焦慮的來源』
001 過去的刺激
很多焦慮的產生,是因為對曾經受到的刺激產生恐懼,一旦受過刺激,就覺得很有可能還會發生,陷入“揮之不去”的焦慮之中。
002 未來的模糊
對未知的恐懼。未知的明天,充滿了不確定,這種模糊的將來,會讓人坐立不安,陷入“無能為力”的焦慮之中。
003 外界的否定
人生活在團體中,難免受到外界評價的影響,害怕被否定,是導致焦慮的常見因素。
③『對抗焦慮的戰術』
001 逐級面對焦慮源
焦慮之所以會揮之不去,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我們下意識地回避問題。一味退讓,焦慮仍在,勇敢面對,才能換來真正的解脫。
這種逐級面對焦慮源的方法告訴我們,如果一段時間必須暴露于恐懼面前,人慢慢會習慣并接受恐懼。根據自己的承受度,安排一個階段逐級面對,你會發現,事情并沒有你想象得那么可怕。
對于目前的英語學習,消除焦慮的方法是先解決一點問題,樹立信心。
002 提前演練
當我們要面對未知的事情時,不要給自己設定毫無根據的障礙,可以通過提前演練,讓自己進行可視化想象,通過對未來更有把控感而戰勝焦慮。
003 勇敢溝通
人在不作為的時候,最焦慮。不知道別人是否喜歡自己,可以主動示好,積極交流,從當事人或者旁人那里尋找答案。不知道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確,就向家人或者朋友求助,讓他們幫忙分析判斷。
總之,不要被動等待而要積極尋求外界的反饋,否則,很可能被“假想的怪獸”弄得焦慮不堪。
參考書目:《如何才能不焦慮》 [美] 克里斯多夫·柯特曼,哈洛·辛尼斯基,勞里·安·奧康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