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很想說些什么,在讀完了村上的《我的職業是小說家》以后。這本書的確是我近期以來讀過的最過癮的一本書了,感覺到了極大的樂趣,這種感覺不亞于讀《挪威的森林》時給我帶來的驚喜與震撼。也許,正是因為我有先讀過村上的小說(雖然只讀過一部),再讀這本書,才會有這般真切的感觸吧,畢竟因為一部小說喜歡一個作者,然后再看這個作者創作小說的過程以及他的生活習慣,這是無比親密的感覺。也許這就是我為什么無法把其他關于寫作的書讀完的原因,或許不是因為那些書不好,只是內心深處對寫那些書的人缺乏一種實打實的信賴感。而對村上,我似乎是把他當作自己人來看待了。
這種感覺就類似于我對安妮寶貝,雖然我是從她的散文隨筆開始閱讀的,最初喜歡她也是因為那些文字契合了我當時那個年紀的心境(現在的某些時候無疑也是契合的),而看她對自己寫作的一些記述與感受,恰恰就像是聽一個親密的朋友在講述自己的寫作生活,你對她有毫無懷疑的信任感,并且無比虔誠地對她的生活與心態感到向往與欽羨。同樣的感覺我又一次找到了,在村上春樹的文字里。也許這次是無關感春悲秋的情緒的,只是單純對小說、對寫作的一種期待式的奇妙探尋。無疑的是,我覓得了一些東西,一些值得借鑒的心境與方式。
比如說:
①在寫作上花的時間越多,作品回饋給你的結果就越好,時間會證明一切。當然,這里的時間不只是停留在寫上面,還包括自己多次的大修小修、大補小補,以及給固定的能夠理解自己的人看并聽取意見。他說的有句話我感觸特別深,不管別人提的意見你贊不贊同,或許你甚至對那些不理解你的人的批評意見感到很生氣,你也應該著手修改你的小說。就像村上一樣,對于不想接受的意見,別人讓他寫短點,他就偏偏改長,諸如此類。其實他想說的是,作品是越改越好的,任何作品都有修改的余地,無論你是向著哪個方向改。
無疑在這一點上我是做的很不好的,我寫文章無論是小說還是隨筆,都很少修改,一般都是洋洋灑灑一兩千字便寫完了事,所以說我離真正的創造性、真正的小說家可能還有很長的距離,還停留在一個“能寫就滿足”的初級階段,所以我想現階段還是要好好閱讀。當然,free writing也是很重要且必不可少的,至少在“寫好”之前,還要能“寫得出”,若是連寫都寫不出來,那更別談什么寫好了。還有,若是時間充裕,我也想試著修改自己的小說,雖然自己也就只寫過一篇,但村上不也是從29歲才開始寫第一部小說《且聽風吟》的嗎,他不也是在完成比較“平庸”的初稿后,運用創造性的方法進行修改的嗎?這種創造性的方法就是:先用自己所掌握的有限的英文來寫,然后再翻譯成日語。用他的話說,這是在探索日語作為一種語言工具的新的表達方式、探索日語寫作的尚未被發掘的無限可能、覓得屬于自己的新文體。
最近我自己也有一些比較長的英語文章要寫,雖然還沒開始動筆,但村上提到的這個方法無疑給我提供了一個將作業與愛好結合起來的新思路——我也可以把自己作為“作業”寫好的英語文章翻譯成中文啊,畢竟中文和英文寫作的思維方式是不一樣的,說不定最后的結果真的會有意想不到的一面。當然,他的翻譯并不只是簡單直譯,自然還有用日語發揮的一面。
②翻譯工作與寫作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活計,使用的大腦部位不一樣,翻譯是技術性的活兒,在寫不出東西的時候,做做翻譯,換換思維,也是極好的選擇。村上在他寫長篇寫倦了的時候就去做一些英譯日的翻譯工作,當作一種調節。
最近選擇了英漢翻譯的課,我這才發現過去自己對英譯漢的抵制是那么的愚蠢,真正進入翻譯的大門之后(雖然只是入門)才發現原來自己真正能夠駕馭、真正喜歡的正是英譯漢,因為除非我能用英文寫作,否則我是很難把漢譯英做好的。而在英譯漢的過程中,我再次體會到了在母語中馳騁的快樂,真正明白了
“翻譯屬于再創作”的深切含義,所以我為我自己又找到了新的喜歡的東西感到喜悅。所以說在翻譯中,譯出語是母語的情況還是比較好也比較適合的,當然,能把外語掌握得跟母語一樣好的人除外,總覺得現在的我還很難達到駕馭英語像駕馭中文一樣輕松自如的程度。總之,能發現這個新大陸,還是很開心的。
③閱讀和慢跑,必須要好好堅持。接下來想讀村上的《當我談跑步時,我在談些什么》,讀完以后再細談跑步。閱讀的話是一直以來要堅持也想堅持的東西,自己看的書實在是太少太少了,不過現在還是想先從喜歡看、想看的書看起。當然,村上有一個觀點讓我耳目一新,以前都是只聽說過要讀好書,而村上說,作為一個小說家,首先腦子里要儲存大量的故事,不管好故事還是不好的故事,越多越好,不管是什么故事,都像是經歷不同的人生一樣。
“讓身體穿過更多的故事,這將成為小說家必不可缺的基礎體力。”
所以,我想我會慢慢開始增加閱讀量的。
④多觀察,但不迅速得出結論,而應該盡量原封不動地收集和積攢素材,“將各種東西一股腦兒扔進腦海里,該消失的消失,該留下的留下,讓記憶自然淘汰”。生活中難免會遇見一些自己不想做卻不得不做的事情,與其抱怨煩惱,不如把它當作一個經歷不同事情的機會借機多觀察,觀察相關人物的言行舉止,這對要寫小說的人來說是不會吃虧的,用村上的話說就是,“不管怎樣,總得保住老本”。
我印象最深刻、給我震撼最大的,基本上就是這些了,當然還有很多很多有趣的、讓人很有感觸的觀點,這就需要大家自己去讀了。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