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課主要講脂類。從以上表中可以看出脂類的基本結構,下面講一下體內脂類的基本生物學功能和消化吸收及代謝。
一.體內脂類的基本生物學功能
1.甘油三酯(脂肪酸)
a.甘油三酯氧化分解產生能量。
b..提供必需脂肪酸(EFA)(亞油酸、亞麻酸、花生四烯酸)。必須脂肪酸指人體不可缺少且自身不能合成,必須通過食物供給的脂肪酸。每天的攝入量應不少于總能量的3%,EFA的缺乏可引起生長遲緩、生殖障礙、皮膚損傷以及腎臟肝臟神經和視覺疾病。
c..其他多不飽和脂肪酸。n-6多不飽和脂肪酸,包括亞油酸和花生四烯酸。可以調節血脂和參與磷脂組成,促進生長、發育和妊娠作用。n-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主要來源是植物油(含有亞麻酸)和魚油(包含EPA和DHA)。在冠心病、高血壓、關節炎、其他炎癥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腫瘤防治中具有一定生物活性。
2.磷脂
磷脂是除甘油三酯外,在體內含量最多的脂類。在腦、神經組織和肝臟中含量豐富。功能:
a.提供能量
b.促進細胞內、外的物質交流
c.乳化劑作用
d.改善心血管作用。防止膽固醇在血管內沉積,降低血液的粘度,促進血液循環。
e.改善神經系統功能
另外,卵磷脂是細胞膜的主要組成部分,細胞的存活依賴膜的完整性,人體可從食物中獲得卵磷脂,也可由肝臟通過其他底物合成機體所需的卵磷脂。
3.固醇
膽固醇是最重要的一種固醇,是細胞膜的重要成分,人體內90%的膽固醇存在于細胞中,也是人體內重要的活性物質的合成材料。膽固醇廣泛存在于魚肉蛋禽及乳酪中,肝臟腎臟等內臟及蛋類(蛋黃)富含膽固醇。膽固醇過高,可導致高脂血癥,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等。而多不飽和脂肪酸和植物固醇有降低血膽固醇的作用。
二.體內脂類的消化和吸收
機體每天從腸道吸收的甘油三酯約為50-100g,磷脂為4-8g,膽固醇約為300-450mg。脂肪在胃里的消化有限,主要的消化場所是小腸。小腸被認為是介于機體內脂質和機體外脂質之間的選擇性屏障。在消化過程中,食糜從胃進入十二指腸,膽汁使腸內的ph升高,同時膽汁也有表面活化劑的作用。膽汁將脂肪乳化后,小分子很容易被小腸細胞吸收直接進入血液。血中的乳糜微粒是一種顆粒大密度低的脂蛋白,是食物脂肪的主要運輸形式,可以滿足機體對脂肪和能量的需要,最終被肝臟吸收。
三.體內脂類的代謝
1.甘油三酯的代謝
不同來源的脂肪酸在不同器官以不完全相同的途徑合成甘油三酯。
a.肝、脂肪組織及小腸是甘油三酯合成的主要場所
b.甘油和脂肪酸是合成甘油三酯的基本原料
c.甘油三酯合成有甘油一酯和甘油二酯兩條途徑
2.甘油三酯的氧化
不同的脂肪酸有不同的氧化方式,而β-氧化是脂肪酸分解功能的核心過程。大腦不能進行β氧化,其他組織可以,肝、心肌和骨骼肌最強。脂肪酸在肝分解可產生酮體。正常情況下,血液中僅含有少量酮體,在饑餓或糖尿病時,由于脂肪動員加強,酮體生成增加。嚴重糖尿病患者血中酮體含量可高出正常人數十倍,導致酮癥酸中毒。血酮體超過腎閥值,引起酮尿。血丙酮含量大大增加,通過呼吸道排出,產生爛蘋果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