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你要明確你想出去“闖”的目的是什么?實現自已人生的價值,你應該首先知道如何才是實現自己人生的價值,是賺更多的錢?還是創業當老板?還是別的什么。“不想碌碌無為”,首先你應該明確什么才叫“轟轟烈烈”。如果這個前提沒有搞明白,只是單純地“想出去”,那我可以告訴你,你一定只是從一座城進了另一座城。
比如,你出去后干什么?進外企,進私企,那只是收入增加,但絕對達不到“轟轟烈烈”的地步,其實一定也是“一眼就看到自己退休”的狀態。但你如果只是為了賺更多的錢,那就算是實現了目標。
其次,要搞清楚你目前自己的優勢不劣勢,也就是對自己有一個清楚的認識。我用一個我的一個朋友加同事的例子說一下。這個人跟我一起分配進廠,我們這個單位是全國五百強的國企(不具體說了),收入和待遇跟你現在差不多。2002年我們實行了買斷工齡的政策,很多人就去了外企和私企,這在當時給人一個幻覺,好象是買斷了的就是“有出息”,所以有一些人就毫無目的地買斷了,我的這個朋友當時在單位也混得一般,所以也買斷了。我想當時他在家里以及周邊一定會被人認為“有出息”,在享受了短暫的心理滿足后,很快就面臨找工作的壓力,去了幾家江浙一帶的私企,都因為他本身的問題無法繼續下去,就又回來自己搞了一個香油作坊,注冊一個商標,想搞出一些明堂。但除了我們人買他一些香油拿來給員工發福利以外,也沒有搞出什么,連超市都沒有進去成。后來,又遇到車禍,保住命了,但整個人失憶,連我們這些老朋友也不認識,老婆也跟他離婚了。現在,我也想不起他的近況,好象是死了。這個人就是跟本不知道自己的優勢和劣勢,為“出去”而“出去”,所以,你如果要出去,就要搞清楚自己要什么,自己有什么,自己缺什么。
最后我再談談國企,很多人認為國企就是混日子,這其實是一種錯覺。難道那些國企高管都是混日子?如果你有機會成為他們中的一員,你還認為是“混日子”嗎?其實,還是和你“要什么”有關系,如果你只是想生活得好一點,我可以告訴你,即使你去了外面,賺得多一點,但你的本質生活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你現在一個六萬,出去大概一年二十萬。但是你的本質生活不會有大的轉變,跟現在基本沒有區別。我的一個小兄弟,2003年畢業,當時也對我說過現在收入少,什么時候能買車買房。我告訴他,你不要算你的收入多少,你先看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處于你周圍人的什么水準。如果處于中等偏上,那你今后的生活一定會達到你周圍人中等偏上的水準,至于怎么實現的,那各有各的路。當時我們那個地方很多人都買了車買了房,我的這個小兄弟現在在我們那個地方兩套房,市區一套房,早就買了車。
不要說你沒有資源沒有關系就達不到高管的高度,我剛剛畢業的時候,坐在我們公司培訓中心的階梯教室里,給我們講話的說,你們現在都這樣坐在這里,再過幾年你們就不一樣了。當時這個話我們沒什么感覺,但二十年后,我們一起坐在培訓中心的八十多個人中,的的確確是不一樣了。客觀上存在的現狀是:老一輩的一定會退下去,年輕的一定會頂上來,區別在于誰上來。不可否認,有一些是憑關系上去的,但我可以負責地告訴你,政府公務員我不了解,企業里面只要是上去的,一定是有過人之處,單純憑關系是完全沒有戲的。
當然,如果你對公司的前途無忘,我覺得就要當機立斷,立刻走人。不過這又是另一碼事,和“闖”、“干事業”、“實現人生價值”打不上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