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夜,萬家燈火團圓夜。小山村此刻此起彼伏地回蕩著鞭炮聲。這個時間點,是家家戶戶"封門"的鞭炮聲。(封門,是關門。有些人家,大門關門放一串大的,后門放一串小的)
從除夕的午后,到大年初一上午九十點鐘,噼里啪啦的爆竹聲不絕于耳。
大年三十的午后,各家各戶去給先輩和逝去的親人上墳。帶上一串鞭炮,黃紙之類的,祭奠一下。這個大年三十夜(有些人家小年夜)的上墳儀式,我們方言稱之為“放光”。通常都是家里的男人們去,會帶上小孩子。小時候跟叔叔和堂叔們去給祖爺爺祖奶奶上過墳。特別記得有一次,天空飄著細小的雪花,沒有下過雨也沒有下過雪子,就開始飄起細密的小雪花。那次,在他們墳前插好香后,準備放鞭炮,讓我閃開。我童言無忌地說:“這地方以前他們怎么跪得了啊”。我看著墳前的平地特別小一塊,下面就是很陡的坡。結果是被大人們一頓呵斥。這些年,家里都是弟弟去“放光”。弟弟先貼完對聯,然后再去“放光”。
這一陣“放光”的鞭炮聲,會連上有些人家的團圓飯的鞭炮聲。下午大概三四點,就有人家的團圓飯在鞭炮聲中開始。我們家的年夜飯都比較晚,大概六點半左右。家里人多,老媽一個人做飯,我負責洗菜打打下手。小孩子們一個個被拎去洗澡。老爸這天通常是收拾屋里院子里的垃圾。還需要刨白蘿卜絲,準備餃子陷。這兩年家里的小朋友越來越多,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熱鬧也鬧心。這兩年大年夜,我匆忙洗完菜,就向母親大人申請去跑步,跑山間小路跑柏油馬路,一個小時樣子趕回家吃年夜飯。
今天四點多,年夜飯的菜收拾差不多,我換上跑衫跑鞋,往田野跑去。炊煙裊裊,夕陽很美。從一個村莊跑過另一個村莊,此起彼伏的鞭炮聲。過年啦過年啦。盼來盼去的年啊,就這樣快要過去了。奔跑著,我看見西沉的太陽,火紅又碩大,仿佛第一次看見這么大的太陽。追著太陽公公回家的腳步,跑回家,想著媽媽的紅燒肉。
回家正好媽媽在炒最后一道菜。我們家的團年飯,基本上是村子里最晚的那一撥。一來,老媽上午賣菜,很晚才回來準備年夜飯;二來,十幾道菜還是很費時間的,尤其我最愛的紅燒肉。夜飯夜才有氛圍,我一直這么認為。
熱熱鬧鬧地吃過年夜飯,老爸幫老媽收拾碗筷。我和小朋友們在院子里玩起老鷹捉小雞,一陣陣開心的尖叫,最怕他們沒輕沒重的重錘。唉~現在的小朋友都好難對付,不像我們小時候那么乖巧懂事。
春晚這倆年看得越來越少了。冷!或者熊孩子要鬧!以前還在學校時(哇,說起來已經是六七年前的事情了)還跟弟弟一起守歲過。那時候還沒有智能手機,沒有埋頭搶紅包,沒有刷朋友圈,只是看春晚守歲。現在,大家基本上都睡了。老媽這兩天累得夠嗆,明早還有一大家子洗澡換下的臟衣服等著老媽洗。
明早五點左右,就該被吵醒了。開門紅的爆竹,比今夜“封門”和團年飯的爆竹更響。通常早早被吵醒后,窩在被窩里,玩手機拜年。以前是一條條短信,現在是一條條微信,有些還要發紅包。當然,指不定哪些群里的領導發紅包呢,也搶搶紅包(一般除了領導們的紅包,其他群紅包我都不去搶,因為在群里基本不說話,就老老實實地不占便宜)
剛剛鄰居家一陣噼里啪啦爆竹聲嚇我一跳,離太近。
猴年最后一天的最后十分鐘,一年忙到頭,突然有點感傷。時光就這樣一天天地溜走,忙忙碌碌的老爸老媽,一年就盼著這團聚的一天。忙忙碌碌的老爸老媽,頭發都花白了。
時間都去哪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