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是人類離不開的主題。一個人要健康地活下去,就需要一日三餐,有時候還可以多加一兩餐。一頓不吃餓得慌,真正餓了的人,無論多糟糕的食物都會變的美好,只要它能安慰我們的饑腸轆轆。
我下午參加表姐小孩的滿月酒宴席,身邊坐著我的表侄子,他是個十四歲的小男孩。每一樣菜端上來,他都會去吃。生魚片上桌的時候,他也去夾。我告訴他,生魚片最好蘸著檸檬醬或者芥末醬吃,因為魚片是生的,有細菌,而這兩種醬料是殺菌的,而且,最好是嘗嘗芥末,因為芥末的刺激辛辣很獨特。
我侄子聽完,先將生魚片蘸了檸檬醬吃,他說沒味道,然后再去嘗試了一下芥末醬。嘗完了之后,他那張臉立刻皺在了一起。
好辣。他說。
我笑了笑,說,怎么樣,以后還敢吃芥末嗎?
他搖了搖頭,再也不吃了。
我想他還會吃的,因為我覺得生魚片和芥末是絕配。
后來又端上來一盤奇怪的菜,那道菜是很多黑色的塊狀物體和黃椒茶樹菇等炒在了一起。我們中間一個人說那是海參。
我侄子又去夾海參吃,海參很滑,筷子夾不起來,他就用勺子舀了好幾塊。這個他之前也是沒吃過的。我有點感嘆,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什么都敢吃。
他吃完海參來了句,沒什么味道。
我自己不敢吃,就問他,吃了以后是什么感覺?是脆脆的,還是QQ的?
侄子卻反過來問我,你為什么不自己嘗一下呢?
我只能說自己不敢吃。
坐在另一邊的是我侄子的媽媽,也就是我表嫂,這時候說他是什么都敢嘗試的。
我說這樣好,什么都吃,就什么營養(yǎng)都有了。
我有點羨慕起我勇敢的小侄子來,雖然我不算挑食,可我仍然是有很多食物是不敢嘗試的。比如說我們沿海一帶有一種海鮮叫“海蜈蚣”,它的樣子很像一條長長的蜈蚣,但是它是長在海邊的灘涂里的,營養(yǎng)價值極高,味道也很鮮美,但我就是不敢嘗試,因為它的外表。似乎如同蛇般的軟體食物我都是不敢嘗試的,包括黃鱔、泥鰍。
也許它們在別人眼里都是美食,但對于我來說并不是。
我愛吃水果,但也有不愛吃的水果,就比如說榴蓮。關(guān)于榴蓮的氣味,朋友講了一則小故事給我聽。
某天,朋友去他朋友家做客。他一走進朋友家,沖進門便捂著鼻子開掉了所有的窗戶,并且一臉緊張嚴肅的神情,對朋友說:你家的煤氣漏了。他的朋友被他一嚇,馬上去檢查自家的煤氣管道,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沒有任何問題。這個主人說:“沒有漏氣啊,你是不是搞錯了?”我朋友很堅定地說:“我沒有搞錯,如果沒有漏氣,你家里這股臭臭的煤氣味從哪里來的呢?”主人大笑,說到:“你聞到的是榴蓮的味道吧?”我朋友當(dāng)場懵了,他第一次知道,榴蓮原來這么臭啊!一聞到榴蓮的味道,他就覺得倒胃口,一點想吃的欲望都沒有。可是這個主人家卻是很喜歡吃榴蓮的,我朋友也是很難理解對方的。
我也不喜歡榴蓮,甚至嘗過了也不喜歡,就算是榴蓮燉雞我也不愿嘗試,雖然那據(jù)說是非常滋補的。
所以有時候每個人的口味都不太一樣。所謂“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對于你來說是人間美食,對于別人來說可能是難以下咽。
但有時候,你原本不是很感興趣的食物,可能嘗過之后,才能發(fā)現(xiàn)它的美味。
所以我拿起了盤子里的一塊楊桃,我也沒嘗過楊桃,到今天我才發(fā)現(xiàn),它的味道其實和桃子差不多,只是味道淡了些。原本我以為它是酸的,因為它的顏色是黃色的,總覺得帶著酸澀的感覺。
我想食物還是要像我的小侄子一樣多多嘗試的,如果你不嘗試,就不知道一樣食物的美味程度,或許它會給你的味蕾帶來新的感覺。
不是說,唯有愛與美食不可辜負嗎?
但其實我想,除了愛與美食,世上美好的事物都是不應(yīng)該被辜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