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聯系:與觀眾建立起信任。
學會建立與聽眾的信任關系,尤其是開場,開場第一件事情就是和觀眾建立起聯系。只有聽眾接納你了,才會更容易接納你,才會更愿意將你分享的知識吸收進大腦。英語里面有一個詞,叫"like",這個詞有兩個意思,一個是喜歡,另一個是相似,只有相似才會喜歡。
那怎么建立聯系呢?
第一種,演講者可以結合自己的內容,讓觀眾“動起來“。比如說,TED視頻《肢體語言塑造你自己》,里面分享者開場讓觀眾用2分鐘時間注意自己的身體語言,是High Power poses 還是Lower power poses.
第二種,多用“你們”。根據現場的聽眾,設計一個既讓主人高興,又能讓聽眾有共鳴的“引子”。
第三種,分享跟觀眾的共同的經歷。比如說,我跟觀眾一樣,也曾經是一個演講小白;我跟大家一樣,也剛剛讀過那本書。
第四種,肢體語言互動。利用眼神,和全場建立起聯系。
2017年,羅振宇跨年演講,開場是一個提問,2017年,哪一天你認為最重要。
2019年,羅振宇跨年演講,也是一個自問自答開場,“2019年馬上過去了,在過去的一年,不知道有沒有一個人曾經點亮你?”
2.敘述:故事的強大魅力
運用寓言的故事來講,最好將自己的故事,分享一下自己的一段人生的經歷和感悟。
一個思路——找到你想講的故事里最“兩難”的一個時刻,然后從這一刻講起——因為故事里最有趣的部分,就是懸念和對抗。
給大家分享一個好用的故事公式:1.目標2.阻礙3.努力4.挫敗5.意外6.轉彎7.結局
設立一個目標,遇到一個障礙,然而受挫,這是有一個意外發生,故事開始轉折,最后迎來好的結局,同時也帶來新的目標。
像修圖一樣修改故事,一個故事有四個圖層——情節、情感、細節、主題。
七個問題的公式:
問題一:主人公的“目標”是什么?——夢想問題
問題二:他的“阻礙”是什么?——原罪
問題三:他如何努力?
問題四:結果如何(通常是不好的結果)
問題五:如果結果不理想,代表努力無效,那么有超越努力的“意外”,可以改變這一切嗎?
問題六:意外發生,情節如何轉彎
問題七:最后的結局是什么?
這個公式,可以舉出很多例子。
3.展示:請給我驚喜奇幻之旅
描述一個美好的未來。在《考試分數不是教育的目的》這個視頻里面,就運用了這個技巧。
你愿意在半吊子的地基上建房子嗎?
當然不。那為什么我們教育體系卻要催促那些基礎知識還沒完全掌握的學生們去匆匆走完教育流程呢?
教育家薩爾曼·可汗(Salman Khan) 在視頻的結尾描繪了一下美好的未來,在信息化時代,底層是自動化,中間層是計算機,最高層是什么呢?在原來的社會結構里面,最高上面的一層,原來是企業家,資本家和創新者。薩爾曼的意思是,如果教育變革,那么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成為數學家,藝術家,站在金字塔的頂層。
這樣的結尾,給觀眾展示了一個美好的未來,讓觀眾一起享受這份對于未來美好的憧憬。
4.解釋:如何解釋艱澀的概念
對于專業的概念,學會運用類比,來讓聽眾理解。
也可以借用偵探小說的手法,在一開始就提出一個謎題,然后逐一介紹可能的答案,再把這些答案排除。這種手法可以把復雜的說理變成有趣的故事,觀眾會越來越有興趣,越來越投入,到最后,他們會覺得是自己找到了答案。
5.說服:用推理一步步征服觀眾
底層思考的邏輯有兩種,一種是歸納法,另一種是演繹法。
要說服觀眾,得一步步來,用推理征服觀眾。每一步都要令人完全信服,每一步的起點觀眾都能看出是對的。說服的結構是:如果X是對的,那么顯然,Y也是對的。演講者的目的就是要將Y的思想植入觀眾心中。說服觀眾的方法還有歸謬法,即首先拋出與你主張相反的觀點,然后揭示出矛盾之處。如果相反的觀點不成立,那么你的觀點就會成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