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我們不去做某一件事,即便是我們喜歡或想做的事情,僅僅是因為不完全具備做此事的條件,或者是被做事的困難嚇住,于是我們就讓自己處于等待狀態,這一等,可能就一直處在等待中,至終什么都沒做。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也許人人都會背明日歌吧,老祖先早就告誡世人拖延的結果就是蹉跎了歲月。
小時候學英語,當時用的錄音機音效不好,不愛用,便將之當做學不好英語的主要原因。以為有了新機子,才能開始學習。后來的結果是,各種新機型都先后用過了,英語水平依舊是老樣子。
做不好一件事的原因有很多,外在條件不具備只是其中之一,但將它做為主要原因,肯定是不準確的,以此為理由,說白了,只是給自己找一個借口而已。并不是想真正解決問題。原因找不準,不能有效解決問題,也就不奇怪了。看清了也不意味著能很好地解決問題。從孩童到成人再到老年,拖延癥患者可謂不少。
因為拖延,很多能力不能及時培養出來。又間接地讓人信心不足,使人陷入惡性循環不利于發展的成長環境。童話屬于兒童,武俠屬于少年,言情屬于少女......各年齡段都有該段年齡段的興趣點,錯過了,就真的錯過了。我有一個女性朋友,小時候一直想有個洋娃娃,但當時家里各種原因吧,沒有滿足她這個需求,每每講起這事,她總覺得很心酸。說現在倒是能買得起了,童心早已無蹤,這個缺憾注定是無法補上了。
別人按年齡段學習掌握相應技能的時候,自己卻因為拖延拉下了一節節課。有些事情或許還可以追補,有些則錯過了就是一生。有些事情是講究童子功的,之所以叫童子功,還真不是隨便說說的,是在特定的年齡段,才能練成特定的功夫。
雖然凡事有先后,但什么時候開始都不能說晚。大器晚成的人和事確實有很多,但也僅指那些不管多晚已經開始行動并取得效果的人,愛拖延的人只要不開始行動,就只能一直是拖延癥患者,大器晚成注定與他無關。
有很多次,我無意中發現,周圍那些優秀的人們,總是更努力地在做事,他(她)們不停地做出一件件漂亮的事情,不會將各種借口掛在嘴上。而那些一事無成不靠譜的人,幾乎個個重度拖延習慣纏身。
其實我本人就是個拖延癥患者,深受其累。對拖延癥我有足夠的體驗,我的問題是,想的很多,做的又太少。想的太多,不去做,想即空想。只想不做,不如不想。拖延中,只會如身陷泥沼,拖延中,并不能快樂!
拒絕拖延,擺脫困境,重拾快樂。不用強調等條件具備了再開始行動。承認自己的不足和弱項,多理解包容不成熟的自己和他人,不人為設置障礙駐扎藩籬固步自封。很多事,只要認真想好了認準了,就去做吧,做了之后,才知道快樂不快樂!